周总理在1917年,19岁的时候,为探寻中国富强之路,东渡日本,在东京求学。在归国前夕,他冒雨游览京都的岚山,在山上得到灵感,挥笔写下了《雨中岚山》这首诗。
诗碑建在半山腰,通高2.4米,用的是质地坚硬的京都特产马鞍石,略呈椭圆形,由基座和本体两部分组成。基座由数块未经打磨的大石块砌成,而石块与石块之间未使用任何粘合材料。诗碑本体也是未经打磨的一整块赭石色马鞍石,正面镌刻着廖承志书写的周恩来所作《雨中岚山》之诗文,背面镌刻着诗碑发起人的名单。整个诗碑的外观造型及结构,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纪念碑的高大华美,没有考究的雕刻工艺,没有对称悦目的立体几何图形,朴实无华。诗碑面向岚山和大堰川水,四周空地约100平方米,各种树木相围,碑后是繁茂的日本国花樱花树,清新悦目。(资料由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提供)[1]
2022年4月8日,周恩来总理留学日本时创作的《雨后岚山》诗碑落成揭幕仪式在京都岚山地区的大悲阁千光寺举办,继1979年《雨中岚山》诗碑于龟山公园落成后,京都岚山再添第二座周恩来诗碑,两碑隔河相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