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公栅栏位于中国北京平则门外二里沟,有一处方圆约二十亩的地方,明朝初期被赐给开国重臣滕国公孟善作为私人花园,因为用栅栏围着,人们变成这里为“滕公栅栏”。后来 成为西方传教士在东方安息的一个最为集中的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 墓地
依照明朝的 惯例,客死中国的传教士必须 迁回澳门神学院墓地安葬。1610年5月利玛窦病逝于北京后,其他传教士和利玛窦受洗的教徒都希望可以得到皇帝的恩准,让利玛窦安葬于北京,籍此来认可教会和天主教在中国的 合法存在。为此,耶稣会士庞迪我神父(DidacedePantoja)向万历皇帝上呈奏疏,希望能破例赐地埋葬利玛窦。
虽然朝廷中有人反对,但该事在 内阁大学士 叶向高等人的多方努力下,还是很快得到了万历皇帝的照准。1611年,由 徐光启主持,皇帝赐物利玛窦安葬于平则门外二里沟的滕公栅栏,教会无需付款便可拥有这份产业。
自利玛窦入葬于此后,清朝相继有邓玉函(JoannesTerrenz,日耳曼籍,其出生地在今瑞士境内)、罗雅谷(GiaconoRho,意大利)、龙华民(NicholasLongobardi,意大利)、汤若望(JohannAdanSchallvonBell,德意志)、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比利时)、郎世宁(GiusppeCastiglione,意大利)等着名传教士、科学家、工程师、画家安葬在此。至19世纪末,安葬于“滕公栅栏”的欧洲传教士已逾百名。
包括意大利前总统斯卡尔法罗,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比利时前首相德阿纳在内的很多国家元首、外交使节、外国留学生和学者教授经常来此 拜谒。
历史学者余三乐在利玛窦 画像前说,“ 蜜蜂本意是觅食,但它传播了花粉,这正是我们纪念利玛窦们的原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之后,外国神父被迫撤离了中国,栅栏墓地由中国教会人士 管理,公墓被迁往海淀区西北旺乡。1954年,北京市委出资10万元购买了除教堂以外的所有建筑,以筹建北京市委党校。墓地内的墓碑,除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三块依照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处指示在原地保留,龙华民等三尊石碑移至教堂后院外,其它教士教民的遗骨碑石,全部迁往海淀区西北旺乡的16亩新开墓地。 文化大革命期间,墓碑被平埋于地下让其“永世不得翻身”。1973年, 马尾沟教堂被拆,墓碑无人照管。1978年10月,邓小平、李先念等五位中国中央领导"批准"重修 利玛窦墓。1979年后墓地得到了修复,并列入了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利玛窦墓现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外的 北京行政学院院内。
如今公墓东边墓碑数十块。西边有墓碑三块:面向墓穴,中间为利玛窦,左右首分别为 汤若望、 南怀仁。利玛窦的墓碑上刻着“耶稣会士利公之墓”,有 拉丁文和 中文两种 文字:“利先生,讳玛窦,号西泰,大西洋意大呈亚国人。自幼入会真修,明万历壬午年航海首入中华行教。万历庚子年来都,万历庚戍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会四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