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羔红点鲑 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malma)以体侧分布红色的斑点而得名,俗称花里羔子鱼,属鲑形目、鲑科、红点鲑属。有陆封型和洄游型之分,中国境内为陆封型,终身生活于江河干流及支流清冷水域。
花羔红点鲑具有体色艳丽、生长率高、耐高密度和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以肉质极为细嫩、鲜美而名贵,被誉为“冷水鱼之王”,经济价值较高。
花羔红点鲑在美国、加拿大、挪威、俄罗斯和日本等十多个国家被认为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增殖、游钓和养殖的对象,是渔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口下位,口裂较大,呈弧形。
上、下颌均具成行细齿;犁骨齿稀疏,不与腭骨齿相连;舌面亦有少数细齿。
体鳞细小。雄性个体头部较尖。
花羔红点鲑 洄游形的幼鱼在淡水中生活2-3年后下海,在海中生活一年或数年,直到性成熟时再回到原出生地产卵。洄游途中,它们“飞越”瀑布的行为,被赞为奇观。
花羔红点鲑在溯河过程肌肉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自离开海洋进入江河以后,体重就渐渐地减轻。当它刚进入江河时由于亲鱼在海洋中储存了充足的养分,那时的花羔红点鲑具有健康而优美的形状和鲜明的银白色。
经过长途跋涉,到接近产卵场,就有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外部形态,银白的鲜艳色彩消失,而变为暗赤褐色,雄鱼的前齿变化,吻部和下颌都突出,下颌的前端向上弯曲,形成钩状。到了江河的上游,背上的皮肤变得相当肥厚,成为海绵状,鳞被埋在中间,体上生出红色和橙色的斑点和斑纹,并出现具有白圈包围着的黑点,这个时期的雄鲑又叫红鱼,而黑色强壮的成熟雌鲑称为黑鱼。
食性广,以底栖动物及落入水面的昆虫为主,有时甚至跳出水面掠食。
花羔红点鲑 每年9-10月份,水温8℃左右时,在砾石底质、水深30-60厘米的缓流处产卵。3-4龄性成熟。卵圆形,橙黄色,卵径4.2-5.0毫米。怀卵量为194-310粒。
花羔红点鲑的产卵场所选择在水流相当湍急的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亲鱼到达产卵场,雌雄先成对地分散,接着雌鱼开始工作,把身体和尾摇动,掘出浅洼,把少数的卵产在洼中。这些卵立即有雄鱼来使它受精,受精卵沉到洼底,由于卵表面有粘性,故卵能附着在河底。之后,雌鱼用细砂砾把卵覆盖。由于水流能迅速地通过细砂砾的间隙,使卵能得到充足的氧气。这样的产卵行为,每个数分钟重复一次,每次产卵后,亲鱼就逐渐向上流游泳。这种产卵行动持续1-2周,直到所有的卵全部排完,并完成受精。花羔红点鲑的产卵床或洼称为“生殖床”,一对鲑的生殖床长可达数米。
在产卵期中,雄鱼一般都是非常粗暴,倘有侵犯者,雄鱼立即猛烈地追逐、驱赶,即使是遇到同种的雄鱼也要引起剧烈的斗争。在产卵场中最难对付的敌害是雄鳟鱼,这种鳟鱼在雄鲑不在时,就把精子排在花羔红点鲑的卵上去。
产卵行动对花羔红点鲑而言,非常消耗元气,尤其是雄鱼。产完卵的亲鱼显得非常疲劳,体形显得头大、身体瘦弱。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要经过长途旅行再回到海洋中去,显得非常困难,大多数个体或因太累,或因疾病或外伤和饥饿,或被水鸟、河獭及其它敌害所残杀。雄鱼能回到海洋活到第二次再来产卵的仅是少数。但大部分的雌鱼仍能回到海洋,在海洋中得到丰富的食物,恢复了以前的常态,重新出现鲜明的银白色,颌的突出部分也因被吸收而缩小。
在中国仅分布于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的上游支流,是栖息山涧溪流的中小型冷水性稀有鱼类。
花羔红点鲑
在国外,花羔红点鲑分布于北美加利福尼亚北部的河流、蒙大拿州、内华达州、爱达荷的溪流、阿拉斯加苏华德半岛及俄罗斯的阿纳德尔河、朝鲜的鸭绿江。
花羔红点鲑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进排水分开的区域。具体选择无污染的江河、湖泊、水库或地下水源做养殖水源,不应有威胁养殖用水的污染源。
1、培育鱼苗的饲育缸和饲育池容积:饲育缸直径为40厘米,缸深80厘米,水深50厘米;培育池面积为10—20㎡ ,池深50—60厘米,水深30—40厘米,培育最适水温9—12℃。
2、鱼种培育池为长方形,长宽比为5∶(1—1.5),面积为5~7.5㎡;水深控制在0.3—0.5米,最适水温14—16℃,最高水温不得超过20℃。
3、成鱼饲养采用流水式土池或流水式水泥池。
池塘以长方形并联排列为宜。池底进水处至排水处的坡降比为0.6%~0.8%。流水式水泥池的长宽比为(8~10)∶1。每个池塘面积不宜超过200㎡ ,水深0.6—0.8米。流水式水泥池的面积可为100—200㎡ ,水深0.8—1.0米。最适水温16—18℃,最高水温不得超过20℃。
池水交换率应在2次/小时以上,流速保持0.02—0.16米/秒。出水口溶解氧应保持在5.5毫克/升以上,氨氮应控制在小于0.0075毫克/升。定时清污,保持池水环境卫生。
花羔红点鲑肉含有高蛋白质及OMEGA-3脂肪酸,但脂肪含量却较低。花羔红点鲑肉因为含有虾青素所以呈橙色,是红肉鱼类,但有少量白肉野生品种。
在大西洋出产的花羔红点鲑(99%)都是人工饲养,人工养殖如果饲料中没有虾青素,则肉是白色的,而在太平洋出产的花羔红点鲑则是野生捕捉的(超过80%)。
花羔红点鲑的食法有多种,日本人把花羔红点鲑制成刺身或寿司,亦会把鱼头制成盐烧花羔红点鲑等菜式;欧洲及美国人则会以烟熏方式制作熏花羔红点鲑,或把花羔红点鲑制成罐头以便储存。
由于生花羔红点鲑肉含有anisakidae或海洋寄生物,在冷藏方式发明以前,花羔红点鲑并不会以生鱼形式食用。
研究发现花羔红点鲑一年仅进食一次
花羔红点鲑 2013年3月,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花羔红点鲑可以根据它们最喜欢食物的数量,改变肠道体积。这个奇特现象由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约翰尼·阿姆斯特朗(Jonny Armstrong)和摩根·邦德(Morgan Bond)发现。
邦德和阿姆斯特朗所研究的鱼类种群生活在阿拉斯加的奇格尼克湖(Chignik Lake),在一年中的相当部分时间里,这个湖以及周围的溪流都食物贫乏。当大麻哈鱼来到这些水域产卵的时候,花羔红点鲑有唯一的一次进食机会。除此之外,研究者找不到其他食物来源。研究人员发现,花羔红点鲑在大麻哈鱼产卵期结束的时候,其肠道体积比之前大2.6倍。[4]
这项发现表明,动物可以快速改变其器官的体积,而且这一过程是可逆的。不仅是组织的伸展,而且是确确实实的器官发育。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了2013年3月19日的《动物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