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华英学校

佛山华英学校

中文名 佛山市华英学校
所属地区 广东佛山
教学特色 轻负担、高质量
类别 私立初中
目录导航

学校简介

佛山市华英学校是一所由市教育局主管,秉承华英中学——佛山一中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办起来的“国有民办”性质的新型中学。学校以“以绿育人”为办学理念,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为办学方向,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教学特色。自1999年复办以来,华英学校在中考及各类学科竞赛、体艺竞赛中均取得突出的成绩,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学校。

华英学校新校园于2005年9月正式落成,占地160亩,建筑面积10.36万平方米,60个全寄宿教学班规模,现有学生2310人,专任教师220名,外籍教 师4名,先进完善的教学大楼,设施齐备的学生宿舍,服务周到的学生食堂,碧波荡漾的内外泳池,挥洒激情的体育场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怡人情志的音美殿堂,校园网、智能广播网、多媒体教学网,形成一个数字化、人文化的校园网络,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

华英学校以创新的教育精神不断地实践着自己的办学理念,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广阔的学习天地、丰富的校园文化、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校园生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首届毕业生在2002年中考中夺得全市状元和五个第一,独占鳌头。四年来中考成绩一路辉煌,2005年中考有249人达到省重点中学佛山一中正取生录取分数线,并夺得全市状元和榜眼,总分平均分、各科平均分、省重点 中学正取率等均为全市第一。6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励646人次,省市级奖励117人次。教学设施先进完善,校园环境典雅优美,生活服务优质温馨。华英学校给每一位教师以发展的空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有 2 人,荣获“南粤优秀教师”、“佛山市优秀青年教师”、“佛山市优秀班主任” 、“佛山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有 13人,佛山市教学骨干 1人。华英教师在教研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6年来,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15人次,省级奖励41人次,市级奖励109人次。

典雅优美的华英新校园,为在校学习的学生营造了宁静、儒雅、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从而激励学生修身、立志、求学、进取。

历史沿革

佛山市华英学校的前身是1913年由英国教会开办的华英中学,解放后与其他学校合并成佛山市第一中学,1999年从佛山一中分离出来独立复办。复办后的华英学校成为一所由佛山市教育局主管,秉承佛山一中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的“国有民办”性质的新型初级中学。校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学校以“以绿育人”为办学理念,以“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为办学目标,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为办学方向,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教学 特色。自1999年复办以来,华英学校在中考及各类学科竞赛、体艺竞赛中均取得突出的成绩,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学校。

2022年2月23日,佛山市教育局发布《关于佛山市华英学校作为市直属公办初中学校办学的公告》。自2022年9月1日起,佛山市华英学校作为市直属公办初中学校办学。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学校执行公办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制度,招生服务片区范围继续按照“面向禅城、兼顾全市”的原则分比例划定。[6]

办学理念

华英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我们追求的目标、追求的方向就是要办一流学校,建一流队伍,出一流人才。我们要坚持“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信誉”。近期的目标定位要定在“办出省一级学校的水平上”,华英学校要成为优质教育的示范学校。

⑴强化一个中心:质量第一(生命线)

WTO最核心的部分是把教育的一部分看作产业,看作市场。学校是教育的服务主体,学生是教育的消费主体,学校要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实现不断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要有一个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有人说,入世后,中国的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可能要步企业的后尘,这种现实甚至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企业破产,企业法人倒台,企业的员工失业,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内,这种现象会不会在教育界重演——学校倒闭,校长失业,教师失业?北京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显示:“九五”以来,本市几乎每年新增300多所民办学校,但同时又撤销300多所,这种现象恐怕不是北京所独有的,“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发展是一个质量概念”,目前的民办教育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许多已经成为昨夜星辰。究其原因,关键还是“粗放”性十分明显,不讲究质量,无论从质量、规模、结构、办学效率和设备设施等方面来看,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华英学校尤其如此。华英学校是学生、家长的择校对象,不是硬性分配的单位,质量不高,谁愿意出一万二千元的学费进你的学校。所以,我们必须强化质量第一的意识,必须自始至终把提高质量当作头等大事,当作关系到学校能否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

质量,首先是整体的素质质量,以后我们能否提出“一好三强”的口号。一好就是整体素质好,即德、智、体诸方面的基本素质好。三强,一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强,二是英语听说能力强,三是好读古诗词。

总之,全校上下都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这样,华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条生命线。

⑵明确一个宗旨:教育就是服务(以生为本,服务学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的教学质量、综合实力以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已经成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让顾客满意已经成为学校管理者追求的重要目标。

现在有一种新的说法,新的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从学校这一组织的角度来说,顾客应当是学生、学生家长。教育就是服务,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因此,作为学校,作为教职工都应树立“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为学生这一特殊的“顾客”服务好,强化服务意识,强化“顾客至上”意识,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生活服务质量,让顾客满意,以适应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华英学校的学生每年交了一万二千元学费(优价),他们及他们的家长有理由要求我们华英学校,要求华英学校的教师给予他们优质的服务(优价,优质)。

——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向他们提供最恰当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对我们学校以及教职工来说,顾客满意就生存,顾客不满意就被淘汰。我们华英人应该信奉一条:“学生可以没有我们华英学校,但我们华英学校不可以没有学生”,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我们学校的活动,我们教师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是否遵循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服务得不好我们就会失去顾客,就会失去生存。

⑶保证一个领先:特色领先(水平线)

没有特色的学校不是好学校。华英学校既要办出质量,也要办出特色。我想华英学校一定要发挥佛山一中名校效应,继承发扬佛山一中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下面这些方面作出努力。

①要有我们自己的办学特色:重素质,讲规律,活教活学,广育人才,走“轻负担,高质量(优质高效)”的办学之路。

②要有我们自己的管理特色:对老师、对学生都实行“人格化”管理,多一些软管理,多一些情感管理,充分调动老师、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构建“制度+情感+德治”德育工作模式,也就是以制度规范人;以情感融洽人;以德治优化人的模式,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③要有我们自己的学科特色:a、华英学校学生应在英语听说方面、计算机操作方面、好读古诗词方面是强项。b、华英学校拟与澳洲昆士兰 联合办学,招收高中两个班学生。高中一年级在华英学校就读,语文、历史、地理、体育等科由华英老师中文教授,数、理、化、英各科由外籍老师英文教授。高中二年级、三年级到澳洲就读,毕业时同时发华英学校、澳洲学校毕业证书。

⑷建好一支队伍:优化师资(主力线)

力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就是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现代教育观念,基础功底厚,责任心强,肯认真教育学生,并具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

⑸营造一个为学生和教师向往的校园(凝聚力)

一位教育家说得对,学校要让年轻人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让人能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①好的学校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学园。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人、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学校应当成为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空间。

②好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乐园。学生只有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迸发激情,形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愿。要研究和追求深层意义上的生动活泼,即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人的智慧能源的深层挖掘,情感能源的充分释放,只有这样,学校才有歌声和笑声,才会有成长的真正快乐。

③好的学校应当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园(要象家园那样充满亲情)。有教育家说,学校应当是家庭的延伸,这道出了人们对学校所期盼的那份温馨和亲情。学习、活动,人与人的交往、合作,融入亲情,才有可能坦诚、深刻,有意义。在亲情中,问题容易化解,教师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得以升华。

④好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要象花园那样美丽)。学校不是花园,但它应当象花园那样整洁,那样有序,那样美丽。

总之,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爱、浓、静、净、雅、美”六个字要求的校园环境,让我们的华英学校成为学生、老师向往的地方。“爱”是指让校园充满爱,情满校园,爱洒师生;“浓”是指学习气氛浓,探索求知,做学问的气氛浓;“静”是指校园环境安静,课间休息文明,轻声慢步,不大声喧哗,守纪律,动静分明;“净”是指干净整洁,心灵纯洁;“雅”是指行为高尚文雅;“美”是指环境布置美化。

华英学校教育思想精粹(二十三条)

(一)办学方向: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坚持“平民教育”,不搞“贵族学校”。

(二)办学目标:办学高品位,教学高质量,服务高水平。

(三)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进步,一切为了教师的升华,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

(四)办学理念:以绿育人。即创建“绿色教育”,倡导“绿色管理”,营造“绿色校园”。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

(五)培养目标: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有科学与人文素养,富有个性的现代人。

(六)办学特色:1、重素质,讲规律,轻负担,高质量。2、人格化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绿色管理。3、一个见长,两个突出(人文见长,英语、计算机突出)。

(七)华英精神:创一流,即创一流学习,创一流工作。

(八)华英校训: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科学、人文、规范、个性)

(九)华英校风:爱校尊师 勤学苦练 动静分明 立志成材(十)华英学风:严谨 勤奋 活泼(严 勤 活)

(十一)领导班子作风:团结民主 求真务实 敢为人先

(十二)教学“四法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新法。

(十三)课堂教学指导思想:三个强调:知识与能力、主导与主体、高质与减负。三个注重:德育渗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方法指导。

(十四)在教学管理中倡导四个舆论,强化四个观点:1、倡导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教学为中心,而教学又着眼培养人才素质的舆论,强化质量第一的思想和全面教育质量的观点。2、倡导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进步的快慢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强弱密切相关的舆论,强化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3、倡导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上好每一堂课的舆论,强化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观点。4、倡导减轻负担是为了提高质量,只有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才能轻负担、高质量的舆论,强化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观点。

(十五)树立三个德育意识,使德育在各育中起到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1、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做到全员参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2、树立全过程德育意识,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寓德育于教学、管理和一切活动之中。3、树立全方位德育意识,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

(十六)高素质教师标准:具有良好的师德(以校为家,爱生若子,推己及人)和现代教育观念,基础功底厚、敬业、乐业、专业(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能胜任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能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当好一个班主任,并具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十七)华英教师要求做到“三个热爱”,增强“四种精神”,教育学生要有“五心”。“三个热爱”:热爱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四种精神”:敬业精神、乐业精神、专业精神、创一流精神。“五心”: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恒心。

(十八)华英好教师标准:1、热爱华英,热爱学生,创第一流工作。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识大体,顾大局,推己及人,团结合作。

(十九)华英好学生标准:1、热爱华英,尊敬师长,创第一流学习。2、有理想,有抱负,有为国家,为父母发愤读书的责任感,有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精神。3、身心得到健康发展。4、有自学能力和自治自理能力。5、生活朴素。6、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十)华英学生学会学习十条要求:真诚求教,切实求懂,尽力求熟,着力求悟,不断求进,力争求活,细心求精,注重求效,讲究求稳,坚持求真。

(二十一)华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听课前,先预习;专心听,勤思考;先复习,后作业;可求教,不抄袭;逢考试,戒作弊;常总结,求效率。

(二十二)校园流行语:1、团结是治校之本2、让爱心充满校园3、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4、珍惜课堂,珍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5、多一点书卷气,多一点儒雅风6、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7、让学生的头脑聪明起来!让学生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愉快起来!让学生的生活多彩起来!8、华英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要厚待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严待学生中的干部和优等生。

(二十三)华英学校教师誓词: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我谨记: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人伦,人伦的本质在于关爱;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在教育事业中实现美好的人生。

学校领导

(前任华英学校校长)

一、以实干家的精神退休转岗,要圆一个更美好的教育之梦

冯瑞烘同志原是佛山市第一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广东省教育学会学校管理研究会理事。

他从1959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有44年。期间他担任过初一到高三的语文教师、班主任、语文科组长、级组长、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并且直到退休,一直都没有离开语文教学。

44年来,冯瑞烘同志把全部心血和智慧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他顽强拼搏、不断探索、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把佛山一中办成了“学生称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育人摇篮。他也曾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佛山市优秀校长”、“南粤优秀校长”等称号,多次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还曾当选为佛山市第十届人大代表。他参加过国家教委重点中学校长研修班学习,还先后撰写出一批有质量的论文,如获全国“爱满天下”教育论文大赛一等奖的《也谈做个好校长》等,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44年来,他担任过学校各级岗位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使佛山一中成为市内各学校的榜样,在省内外同行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1999年,他又看准了我国教育发展中的经济困难、管理弊端和供需矛盾,看准了“国有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抢占先机复办了佛山一中的前身——华英学校。

2002年2月,冯瑞烘同志载誉退休了,但是他没有休息,也不想休息,更不能休息。因为他在当佛山一中正校长的头尾十一年里,感到有些自己的办学想法还没有完全实现,希望退休后在身体尚好的情况下,到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去圆自己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之梦;另外作为一位名校长,还没到退休就早已有好几家民办学校要聘他去做校长。这些情况比较起来,他觉得华英学校国有民办的体制能为他的圆梦提供前提,并且办好华英对佛山一中有利,对佛山教育有利,对社会有利。于是,他谢绝了那几所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而欣然转岗,继续当华英学校的校长。在转岗后至今一年多时间内,他以实干家的精神终日忙忙却不甘碌碌,一心扑在华英的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发展)的指导思想,实践着他的“四个不”(为公不为私:出于公心,求真求实,讲真话,不追风;做事不做梦: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为政不多言;当官不像官:身上看不到官气,嘴里听不到官腔,深入群众,平易近人,领导就是服务;补台不拆台:心胸广阔,兼容并包,尊贤容众)的为政之道,竭尽全力对华英负责,对社会、家长、学生负责,对和他捆绑在一起的华英教职工负责。要带领华英人“闯国有民办新路,做现代教育示范”。

二、以改革家的气魄,快速建起现代化示范性的华英校区

要办一所没有国家拨款纯粹靠教育成本收费运作,而又定位于优质教育示范的国有民办学校,冯瑞烘同志深感时不我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站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高度,瞄准二十一世纪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以改革家的气魄,用足用活“民办”机制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定目标,高速度、高效益求发展。在没有用国家一分钱现金的情况下,硬是靠贷款,靠社会各界支持,靠抓住机遇比别人早了一步,靠行动起来比别人快了一步的开拓精神,不失时机地加快学校硬件建设速度。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使一座被誉为“佛山教育界航空母舰”的建筑面积达三万四千平方米,具有既大气又典雅的学府气派的综合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同时,又使高起点、高标准的校园设施和设备以及充满教育内涵和文化韵味的环境建设以“数字化”和“人文化”两大特色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华英学子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所谓“数字化”特色,是指现代化千兆以太校园网,内联所有教师办公室及教室,外联国际互联网,实现了校园信息网络化和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它又由三个网络组成:一是计算机网络;二是闭路电视网络;三是音频网络。以这三个网络为核心,学校所有电教设施都按现代化标准设置。15个功能电教室和30多个课室都配有高档次的电子平台、液晶投影仪和实物投影仪。五个电脑室配备280台高品质联想P4电脑。所有教师都配有手提电脑备课上课。

所谓“人文化”特色,是指校园里每个空间都富含文化韵味。诗情画意的园林化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平面有溪流山石,乔木芳草;立体有三个空中花园,布局各异,具有丰富的美感。在走廊上,有历代圣贤的名言警句,激励学生修身、立志、求学、进取;也有古今著名的书画作品,供学生观赏、感悟。大会堂里,还延请著名雕塑家塑造了孔子师生群像和华英著名校友冼星海、彭加木的雕像,还有《诸子百家图》、《黄河颂》、《长江赋》等巨幅壁画。这些都为校园增添了神圣和庄严。

上述土木工程、数字化工程和人文化工程三大工程都是在一年内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所有筹集资金、设计、招标、进设备、搞安装等等,一切都是冯瑞烘同志率领华英人自己运筹。就是用了这么一年的时间,几项大工程都按预定时间完成并投入使用,这不能不算一个奇迹。速度之快、质量之好、效率之高令同行瞩目,也被同行赞叹为“华英速度”。同时又体现了“国有民办”旺盛的生命力和冯瑞烘同志的高瞻远瞩改革家的魄力。

三、以教育家的智慧提出富有时代精神的办学理念

当今,以提高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教育部周济部长立下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使冯瑞烘同志在华英校园建设物质大厦硬件上速度之后,深感华英发展的精神大厦软件上水平的紧迫性。他深深感到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教育观念、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诸方面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他记得拿破仑讲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他深深体会到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深感校长对于一校之成败、之进退、之兴衰作用之大,影响之深;也深知校长要治校有方,这“方”,最重要的就是理念治校。于是他认真研究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吸收西方现代化教育思想的精华,还吸收建国以来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和佛山一中90年的光荣传统,研究了佛山人文环境中“重理轻文”、“重应用,轻素养”、“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的突出现象,再加上在“国有民办”机制下复办华英学校的实践以及自己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他对这一切进行反复思考和提炼,升华出全新的华英办学理念,并加以准确而富于创见的表述——

华英的办学理念是“以绿育人”。

“绿”的本义为丝织品的青黄色,引申泛指“绿”色,再引申为泛指良性竞争,和谐发展的大自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认识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故这里用“绿”来比喻“法天自强,文明儒雅”的教育思想。

“以绿育人”就是继承中华民族“法天自强”的文化精粹,构建文明儒雅的校园文化,实施科学与人文相交融的教育,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可持续地和谐发展。它包括创建绿色教育,倡导绿色管理,营造绿色校园三大内容:

创建“绿色教育”,就是创建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亦即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的教育。其目的是既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自由表达的科学品质,又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生命、热爱生活、国家至上、社会为先、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文素养,让自己与社会和谐发展。

倡导“绿色管理”,就是实施以人为本,以人文精神为主导,体现人文精神的“人格化”管理。绿色管理也讲个人权威,但这种权威是建立在管理者个人人格魅力基础上的权威;绿色管理也讲法规、规范和制度,但强调法规、规范、制度是为人服务的。绿色管理尤其讲管理文化,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其内涵一是尊重,二是理解,三是宽容,四是激励,五是规范,简而言之,就是多一些软管理,多一些情感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营造“绿色校园”,指校园建设的现代化、数字化和人文化。就是不仅要有绿化、美化的自然环境;要有多一点书卷气,多一点儒雅风的文化环境;要有“爱、浓、静、净、雅、美”的充满亲情爱意的教育环境;还要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绿色人际关系。这里应该是没有歧视,没有体罚,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在思想上体现进步与创新,行为上体现文明与儒雅,心理上体现健康与愉悦,竞争中体现智慧与合作,评价上体现公正与科学的“零陪读”校园。人心思进、积极进取、个个成才,以求文明和谐,德润人心,文化天下的熏陶效果。

在“以绿育人”这个办学理念中,“人文教育”的地位非常突出。这是因为在一个科学的时代,不懂科学会有寸步难行的感觉,但作为一个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首先要有人文素质,这是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等一贯的看法。一位学者说的好:“如果说科学教育是建立国家的骨骼、肌肉,它使一个国家强大有力,那么人文教育是塑造一个民族健康的灵魂。”没有强壮的躯体是可怜的,因为它一打就垮;而缺乏健康的灵魂是可悲的,因为它不打自垮。而“人文教育”就是把教育对象当作人来培养,并且着重培养其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素养中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而以人文精神为主,所以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独立、自主、个性的人格的教育。

“以绿育人”这个办学理念包含着华英的办学方向,那就是“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就是要办一流学校、建一流队伍、出一流人才。要办出品位、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信誉。同时坚持“平民教育”,不搞“贵族学校”;坚持“教育就是服务”,面向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不搞多数学生为少数学生发展作陪衬的精英教育,而要搞人人都能成人、成才、成功的零陪读教育。要做优质教育示范,主动地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新生。

“以绿育人”的办学理念也包含着华英的培养目标,那就是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有科学与人文素养、谨守规范、富有个性的现代人。

“以绿育人”的办学理念还包含了华英的办学特色,那就是“一好三见长”。“一好”就是整体素质好,即德、智、体诸方面的基本素质好,有科学与人文素养;“三见长”就是人文见长、英语见长、计算机见长。而要实现“一好三见长”,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个人发展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具体地说就是,第一,要重视方法指导,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第二,注重个性发展,为学生成才拓宽途径;第三,发扬宽容精神,为学生成才创设氛围;第四,引导课外阅读,为学生成才拓展空间。

理念就是旗帜,思路决定出路。冯瑞烘同志确立的“以绿育人”的办学理念,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又切合华英办学实际。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快引起了华英人的共鸣,并在同行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已成为佛山教育的一面旗帜。

四、以管理专家的胆识创造骄人的新名校效益

智者阅读历史,勇者创造历史。在“理念治校”的前提下,冯瑞烘同志大胆探索和创新国有民办学校的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质量,让管理出效益,取得了显著效果。

1、建立“教师立校”的人才配备机制。冯瑞烘同志认为国有民办体制下的华英学校必须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核心竞争力建设的第一位,树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就是华英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的教育资源观。他明确提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是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现代教育观念,基础功底厚,敬业乐业,能胜任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又能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为此,他除广招天下英才外,更重视对人才的发现、培养和留任。坚持做到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公正留人、机遇留人、发展留人,并且提出靠老教师“看家”,靠中年教师“当家”,更要靠青年教师“发家”的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各自工作范围内的领导者的教师立校机制,使学校形成“专家名师搭台设计,中青年教师担纲主演”的充满活力的人才配置格局。

2、坚持“民主治教”、“依法治教”,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监督机制。在建立董事会,接受董事会领导监督之外,学校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直接接受教育局党委的领导,并在学校发挥政治核心和对行政工作监督保证的作用。又依照《工会法》建立了工会组织,成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定了“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和进行民主监督的作用。还设立“校长信箱”,制定了《行政会议事规则》,创设了“周三下午茶座”制度,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3、建立新型的财务管理资源配置机制。其内容主要是根据以下四个原则来合理使用配置学校资金和资源,并承担相应管理责任:⑴、“四独立”的财经运作和经济核算原则;⑵、预决算方案审定原则;⑶、民主理财原则;⑷公开透明原则。学校所有收费纳入国家财政专户,再按教育用途下拨,从制定上保证所有资金100%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发展,使教育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有效地降低了办学成本。另外,华英学校办学形成的固定资产都登记为国有资产,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充分体现“国有”二字,大大激发了教师的成就感、安全感和归宿感,使学校得以健康发展。

4、启动“两个转轨,四个服务”人格化管理的运作机制。冯瑞烘同志大力宣传“教师可以没有华英,但华英不能没有教师;学生可以没有华英,但华英不能没有学生”的服务至上观念,要求全校上下:一是在教育上,校处级领导、科级组长、班主任要从管家型、保姆型低层次管理向专家型、导师型高层次人格化管理转轨;在教学上,教师要从低层次填鸭式时间加汗水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向顾问型、学者型转轨。二是在运作态度上,校处级领导要从约束监督教师向为教师服务转轨,教师则由师道尊严,以教师为中心向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转轨。从而全面启动了体现市场经济“民办”特点的“管理就是服务,教育就是服务,教学就是服务,后勤就是服务”“四个服务”的运作机制。

上述管理机制的改革和探索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冯瑞烘同志在“刚柔并健”的管理发展趋势中,尤其是在管理大脑为核心的知识管理中“多一点软管理,多一点情感管理”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也体现了他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以人为本,让每一个人都有美好的未来的通才教育思想。短短三年,这些改革和探索已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被同行称为“华英教育现象”。

第一,在国家没有直接投入一分钱现金的情况下,用短短的三年时间,不足五千万元的银行贷款,为国家创造了近八千万元的固定资产,向社会奉献了一所硬件、软件都实现了现代化,具有数字化、人文化特色的优质学校,为千家万户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最佳选择。同时,华英学校没有忘记佛山一中的支持和自己对佛山一中的依托,在三年内,回报给佛山一中累计五百万元,为盘大盘强佛山一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佛山一中提供了一批又一批优质生源,支持佛山一中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教师教科研成果丰富,仅2002~2003学年度就有国家级奖项34个,省级奖项8个,市级奖项46个,在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的奖项就有上10个。

第三,学生学科竞赛和中考成绩突出。仅2002~2003学年就有国家级奖项96个,省级奖项3个,市级奖项82个。2002年中考成绩在全市独占鳌头,夺得了五个第一:上省重点中学分数线人数全市第一,上省重点中学分数线百分率全市第一,考生总平均分全市第一,考生各单科平均分全市第一,霍智彬同学中考成绩全市第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第四,招生连续三年屡创奇迹。2002年原计划招生500名新生,结果有2398人报名。2003年原计划招生550名新生,结果有2793人报名,家长们感慨地说:“华英成了不是重点的重点学校了”,“进‘华英’简直比考大学还难”。

第五,“闯国有民办新路,做现代教育示范”的华英办学模式迅速为佛山市和珠三角所关注。不少教育团体、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传播媒体纷纷莅临华英学校参观访问、学习交流及召开高规格教育教学研讨会,许多后起的民办学校移植和借鉴华英的办学理念和校园建设特色,有的甚至模仿华英的办学风格和具体做法。“华英教育现象”的辐射、示范作用充分地说明了国有民办的华英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六,已成为一所上级关怀,同行认可,社会赞誉的新名校。在市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上称:“华英学校复办以来,在较短时间,已获得社会和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好评,要求就读该校的学生越来越多,远远未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2003年1月23日华英教职工新春团拜会上,主管文教的李玉光副市长在慰问全体教职工时充分肯定了华英复办三年取得的成绩和效益后,又说:“华英学校已成为广东第三大城市佛山教育的一块品牌,在社会各界享有很好的口碑,广大市民都以送子女上华英读书为荣耀,莘莘学子都以考上华英为自豪。”2003年“五·一”节前夕,华英学校还光荣地被评为佛山市先进集体,受到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的表彰!

五、以共产党人的志向,踏上第三次创业的光荣征程

由冯瑞烘同志领导成功复办的佛山华英学校以超常规的发展,办出了质量,办出了信誉,办出了特色,创造出了新名校新品牌,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根据建设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需要和《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安排,上级最近决定华英学校自筹资金迁址建校,占地面积160亩,办学规模扩大到60个班3000人,教职工300人,并且用一年时间建好,到2004年9月正式启用。面对这一新的重任,刚经历过华英复办、扩建新校区两次战役的老共产党员冯瑞烘同志征尘未洗,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歇一下肩,就又踏上了第三次创业的光荣征程。他徜徉在还是崭新的华英校区里,构想着迁址建校的新蓝图,不禁豪情澎湃,壮志满怀。作为一位名校长,他终生奉献不懈追求,现在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他牢记“发展就是硬道理”,决心不等不靠,再接再厉,以只争朝夕的共产党人精神,带领华英人以华英理念、华英精神和华英速度,一次性投入、一次性施工、一次性建成现代化、数字化、人文化的既有西方学院的恢宏气派,又有中国书院的儒雅内涵的佛山华英学校新校园,再创让佛山人民满意的华英效益,把华英这朵佛山民办教育的奇葩做大做强,让它冲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民办教育中一棵永葆青春的长青树!

佛山华英学校现任校长名为杜尚强

知名校友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 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 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 年病逝于莫斯科。冼星海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代表作品: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 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之后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政界名人——叶选平

叶选平:1924年11月生,广东梅县人,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参加工作,延安自然科学院机械系毕业,大学文化。

1941年至45年在延安自然科学院机械系学习。1945年至1947年为延安兵工厂工人、军委工业局干部。1947年至1948年为晋绥边区第一机械厂干部。1949年至1950年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短期学习。1950年至1951年任沈阳第一机床厂车间副主任。1952年至1953年赴苏联机床厂实习。1954年至1960年任沈阳第一机床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60年至1961年任辽宁省沈阳市机械局副总工程师。1962年至1973年任北京第一机床厂生产技术副厂长兼总工程师。1973年至1977年任北京市机械局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常委。1977年冬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78年至1980年任国家科委三局局长。1980年至1985年任广东省副省长兼省科委主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1985年至1991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1991年4月在七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至2003年3月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著名科学家——彭加木

彭加木(1925─1980),广东番禺人,汉族,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助教,中国科学院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61年,上海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选为上海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他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3次进入巴音郭楞的罗布泊进行探险,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时,因科学考察中缺水, 彭加木主动出去为大家找水,不幸失踪,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化作了罗布魂,将他对罗布泊之情、对巴音郭楞之情永远系在巴音郭楞人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心中。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出生在广州近郊番禺县一个商人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五,父亲希望阖家和睦,故为他取名“家睦”。23岁他在中央大学毕业后,进入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解放后担任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1956年调到新疆,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进疆后,他安装了中国第一台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并用这台显微镜找到400多种动植物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病毒,填补了我国在这个科学领域的空白。他撰写的40多篇论文,在国际科研界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使他成为世界上知名度较高的学者。

著名合唱指挥家、作曲家——司徒汉

司徒汉开平县赤坎区莲塘乡塘边村人。我国著名的合唱指挥家、作曲家。1923年1月28日生于一个贫穷的人家。1938年肄业于广州市立第一中学。同年参加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后调为十二集团军军政工作队为队员。1941年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短期班。在历次学生运动中指挥唱歌及音乐演出。曾在同济大学"一·二九"事件中被捕。1948年新闻系毕业后赴苏北解放区。入华中大学学习并任该校文工团指挥。195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音乐干事。上海音乐工作者协会辅导部部长等职。1953年任上海乐团合唱队队长兼指挥。1956年在中央乐团举办的由苏联指挥家杜马舍夫主持的合唱指挥学习班毕业。后任上海合唱团团长兼指挥。上海音协副秘书长等职。

司徒汉从事歌咏指挥40年。先后指挥演出中外合唱歌曲及群众歌曲一千多首。灌有唱片面20多面;经常举办群众歌咏指挥学习班及指挥与歌曲处理讲座;创作了十部近代题材的大合唱及三百多首其他形式的声乐作品。指挥过的主要曲目有《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幸福河大合唱》、交响合唱《中南海的明灯》、《新世纪前奏》、电影《聂耳》、《枯木逢春》中合唱等。他还是《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前进·光荣的上海工人》大歌舞的指挥者之一。创作并指挥的主要曲目有《矿山烈火》、请唱剧(与辛上德合作)《南海风暴》。大合唱(与朱践耳合唱)《沉痛的回忆》等。得奖的创作歌曲有《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中苏人民团结紧》(与朱践耳合作)、《我老汉》、《江南土改组曲》(与丁善德合作)。此外,还撰写有《歌曲处理讲话》及音乐评论文章四十多篇。他指挥风格热情奔放而又深刻细致。现为五届全国人民代表、中国间协理导、上海音协常务理导。

著名音乐教育专家——梁得灵

梁得灵老师曾任第一届华南文联音乐部部长、第一届广东省音乐工作者协会主席、省音乐协会副秘书长、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1937年,梁老就在广州开始音乐教学生涯,在音乐园地辛勤耕耘了60多个春秋。

在战争年代,梁老运用音乐创作激励民族精神,1947年他创作了《逃亡记》六首大合唱曲、词。第一首是描述人民流亡的苦难:“看呀!拖男带女,扶老携幼,踏遍了平原,穿过了高山,冒起了弥漫天际的烟尘……”第六首唱出了人民的希望:“黎明一定要来,黑暗一定要过去。站起来罢你不要倒下去……”

梁老坚信,音乐对学生性情的陶冶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在音乐课里,他根据学生各自的爱好混合编班,有提琴班、钢琴班、合唱队、牧童笛队等。

著名的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赖广益

赖广益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国家一级指挥 。在国际和国内的音乐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他是国际合唱协会顾问、国际童声合唱协会表演艺术顾问、奥林匹克合唱大赛国际评委、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广东省合唱协会名誉会长,美国亚利桑那州(Arizona)荣誉市民。由他指挥的乐团、合唱团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赛的金奖。他说:从小培养一种高尚的艺术追求,对社会、对本人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学习合唱艺术的孩子,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都会比别人强。

著名管乐演奏家——郑祖绵

郑祖绵,1933年出生,1946年春——1950年夏在佛山华英中学就读(初一至高二)。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圆号学会艺术顾问,广东管乐学会高级顾问。

195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广州市文工团、华南歌舞团、广州乐团(现为广州交响乐团)担任演奏员数十年。其间1956年在北京中央乐团圆号班进修一年,指导老师为民主德国专家、柏林广播乐团首席圆号荷夫曼。

1997年离开演出团体进入中小学为业余管乐队上专业课,教吹圆号次中音号。在此同时,先后把十多首世界名曲改编给管乐队演奏,部分已被广州地区大、中、小学选用,最多一所学校选用五首作为演奏曲目。

著名乐队指挥家——杨桦

杨桦(1921--)广东南海人。从小就受到广东音乐的熏陶。1942年进入福建音专随里格洛夫学小提琴,随缪天瑞、肖而化学作曲,随黄飞立学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1957年又随戈斯林学指挥。先后指挥过抗战时期的救亡歌咏队、福建音专的管弦乐队、香港的电影乐队、广州市文工团管弦乐队、广州乐团交响乐队。后任珠影乐团指挥。指挥风格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十分重视队员的人个技巧和集体谐调。曾指挥边中外著名交响乐作品。作品有《向秀丽交响诗》、《南海之滨组曲》、《凯旋》等作品。

著名钢琴教育专家——李素心

吴文超:华英第1951届毕业生,曾任广东歌舞剧院院长

杨瑞晶:华英第1951届毕业生,曾任广州乐团合唱队队长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