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农场

目录导航

概况

金波农场现有土地部面积226480亩。土质肥沃,适宜种植橡胶和其他热带水果。金波农场属 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3.50C,月平均气温最高的5—7月份为34.80C,极端高温达40.70C,极端低温为0—-30C。常风为1—2级,台风较少,由于场区位于海南岛西部,且四周有高山峻岭为天然屏障,风力相对较弱。年降雨量为1800毫米,年日照时间为2000小时,平均年蒸发量为2163.1毫米以上。

  金波农场的总人口,由建场当年的268人增加到2005年的5429人。其中职工由原来的266人增减到2005年的1527人。职工人数中以汉族为主,加之黎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和睦相处,相互帮助,齐心协力为建设金波农场而奋斗。

成就

橡胶产业支柱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把橡胶当作支柱产业,大力加以发展。48年来,种植橡胶面积已达40262亩,总株数84.2万株。其中已开割面积28564亩,割株48.6万株;未开割树11698亩,株数35.6万株。1968年开始割胶,当年干胶产量1.05吨,2004年年产干胶3006吨,首次突破3000吨大关。48年来累计产干胶43309.35吨。从1997年起,亩产干胶突破100公斤大关,胶工人均产胶4吨以上。同时,累计产原粮5042.2吨,原料蔗20123.1吨,油茶96.6吨,胡椒干果9.65吨。此外,还大量种植蔬菜、饲养家禽和猪牛等牲畜,既改善了本场职工的物质生活,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积极发展职工自营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改革开放政策。本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政策的优惠,积极发动、大力支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大种水果和搞养殖。至2005年末,职工自营经济用地面积达8000余亩(含间作)。其中,种芒果面积2500亩,种荔枝、龙眼、石榴、香蕉等3000多亩。累计产各类水果6419.85吨。各种农作物面积达5800亩。2005年,职工自营经济纯收入610多万元,劳均达4000多元。

充分利用本场拥有的原料和水源资源。

  稳步发展二、三产业。1975年开始,农场筹资修建400千瓦水力发电站,1981年建成投产。1989年又投资1200万元修建3200千瓦水力发电站,一期工程于1991年建成投产。至1998年底,累计发电总量4564万千瓦时。1992年至1998年累计向外卖电1883.7万千瓦时。平均每年创产值150万元;农场拥有一座日加工能力10吨的标准橡胶加工厂,工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产品质量监测等制度,产品一级率达99.5%,1991年被省农垦总局评为“质量品种效益年先进单位”,1995年被省农垦总局评为“产品质量全优单位”;场自建胶杯厂一座,年产胶杯10万个以上,产品质量一流;另外,农场鼓励合股和独资办运输业和商业,1998年,运输营业收入达13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0万元以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本场建场初期,无路无邮,交通闭塞。1960年初,修建了场至石碌的简易公路,结束了无路的历史。1962年,修建了场部至查苗的出口公路。80年代中期,投资将至查苗公路的三分岭上下坡公路面辅成石条路面,解决了雨天路面打滑不能行车的问题。1996年,又投资200多万元,将场部至查苗的15公里出口公路进行改造、扩建为国家标准的三级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农场对外交通的环境。场内实现了队队通公路。职工住房在70年代后期消灭了茅草房,80年代完成了瓦房小伙房配套,90年代向住房平顶化和楼房化推进。至1998年末,全场职工住房平顶化已达到70%,到2003年全场职工住房实现平顶化和楼房化,全场人均住房面积达18.01m2。现场部小城镇建设也初具规模。农场的通讯事业从1961年开通了场内和对外的电话,进入9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1992年6月场部安装了高频程控电话,1997年投资铺设农场至查苗路口的通讯光缆,场部及沿线生产队实现了电话程控化。1998年末,又铺设了场部通生产队的通讯光缆,实现了场内队队通讯程控化。2000年开通宽带上网,到2005年止,全场安装固定电话1000多部,彻底地改变了信息闭塞的局面。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48年来,充分发扬全场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共同培育出“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求实开拓、改革奋进”的金波企业精神。至2005年末,国家回收累计达5324.2万元,相当于同期国家投资2998.6万元的177.6%。农场现拥有固定资产总额505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3000元以上。在既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又为企业向前发展打下坚实物质基础的同时,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提高,职工每人年平均工资从1958年的300元增加到2005年的12189元,现职工年均工资收入比建场初期增长40倍。改革开放后鼓励职工大力发展自营经济,职工自营经济年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电视机、电冰箱、影碟机、高级音响、摩托车、程控电话、高档家具、液化器具、汽车等已进入普通职工家庭,职工的生活正向“小康”迈进。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建场以来,农场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办教育,在场部建起一所中心小学,先后在12个生产队设教学点;两次建设中学校址。因教育改革的需要,1994年停办高中,1997年将场中学与场中心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的职工子弟学校,在4个生产队保留小学教学点。学校有教学和住房10102m2,在校学生最多时达1400人。至2005年全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5人,其中有大中专学历的64人,获高级职称的教师2人,中级职称的13人,初级职称的60人。1984年至2005年考取各类大中专院校学生330人。1993年我场被省农垦总局评为“扫除文盲先进单位”,1995年被省农垦总局评为“普九义务教育达标单位”,1997年,场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海南省二级幼儿园”。在医疗卫生方面,场部有职工医院,生产队有卫生所,形成了场队二级医疗保健网络。全场有医务人员48人,其中主管医师1人,中西医师6人,医士11人,护士9人。场职工医院设门诊部和住院部。全院有病床20张,心电图、B超机、超声波诊断仪、分光光度计、X光等一批先进设备和仪器,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计划免疫工作多年被省农垦总局卫生部门评为先进单位。目前农场正加大投入,加强医院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向一等甲级医院迈进。在文化体育方面,建造了露天影剧场、文娱活动中心、老干活动中心、25个文化室,图书馆1间藏书5.1万册,电视差转达台一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5个,全场实现了电视闭路化;建造篮球场17个,其中灯光球场12个。本场对社会各项事业的高投入,促进了场内各项社会事业的大发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使农场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建场48年来,多次受到地区级以上领导机关的表彰奖励,从1990年开始,12年被评为省农垦总局“优秀企业”,4年被评为“良好企业”。1996年至1998年荣获“优秀企业”三连冠。1997年至2004年连续被总局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1年被海南省评为文明单位。 金波农场经过48年的建设,已由一个单一的小型农业企业发展成为以橡胶为主、农工商运建综合经营的国有中型农业企业。如今她在新的起跑线上,已经拥有腾飞的经济实力和有利条件:

  一、在48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场职工历来保持对党的农垦事业的无限忠诚,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坚韧不拔、团结一致、不屈不挠、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又具有勇于开拓,求实奋进的创新精神。形成了“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求实开拓,改革奋进”的独具特色的“金波企业精神”。这些优良传统,企业文化和创新精神已深深扎根于全场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之中,又代代相传,必将成为金波再创辉煌的富贵财富。

  二、在48年的建设发展进程中,培育和造就了一支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素质的职工技术队伍。全场有各种技术职称的在职技术人员17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人,中级职称的33人;有大学本科学历的7人,大学专科学历的52人,中专学历的60人。在他们当中,既有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实干家,又有勇于创新,拼搏奋进的开拓者,他们是金波未来的希望。

  三、场区宽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受台风和强热带风暴的袭击少,水质空气受污染少,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良好。地理资源得天独厚,适宜大力发展橡胶和热带经济作物。

  四、进入90年代后,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出口场至查苗公路经过扩修改造,已达到国家标准的二级公路。场至石碌的公路正在修建之中,场内队队、村村及林段等均可通车;通讯实现程控化;生活用水自来水化;生产生活用电实现水电化,并与海南电网并联。路、水、电和电讯设施的极大改善,对于开拓商品流通领域,加强横向联合,招商引资,搞活经济十分有利。

  五、在48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任何时候都要紧紧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任何时候都要按照企业实际,进行改革和加强管理的经营策略”,“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企业内部的稳定”等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农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以上的五个方面优势,已被48年的历史所证实,被全场职工尤其是农场的决策者所共识,所启用,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单一的农业和计划经济中逐步解脱出来,因地制宜地确立以橡胶为主,农、林、牧、副、鱼,农工商运建综合经营的发展方针,在金波第二次创业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金波农场过去有光荣的发展史,值得庆贺和骄傲。金波的未来更有着美好的发展前程,她将以更加辉煌的成就,站立在新的世纪。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