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计有14卷,系统全面收录了陈先达的十四本著作(其中8本曾在我社出版)。包括学术著作集6卷(其中2卷为合著),分别为:《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问题中的哲学》、《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合著)、《被肢解的马克思》(合著);随笔文集8卷,分别为:《漫步遐思》、《静园夜语》、《哲学心语》、《回归生活》、《宜园杂谈》、《史论拾零》、《散步·路上》、《我的人生之路》等。
第1卷 走向历史的深处[1]
第2卷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第3卷 哲学与文化
第4卷 问题中的哲学
第5卷 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
第6卷 被肢解的马克思
第7卷 漫步遐思
第8卷 静园夜语
第9卷 哲学心语
第10卷 回归生活
第11卷 宜园杂论
第12卷 史论拾零
第13卷 散步·路上
第14卷 我的人生之路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顾问,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从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陈先达文集》(六卷本),哲学随笔系列《哲学心语》《回归生活》《宜园杂论》《史论拾零》等。著作和论文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教育部优秀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和吴玉章著作奖等多种奖项。[1]
后记
家问我年龄,我说三十五。这当然是玩笑话,不过自有道理。[1]
对一个终生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人来说,有两种年龄:生理年龄和学术年龄。从生理年龄说,今年即2015年,我已八十有五,耄耋之年。可我真正的学术年龄只有三十五,我还年轻。这里结集出版的全是1980年后的著作。此前,差不多有二十年,忙于各种运动,在学术上属于空白期。
我的第一本著作是与靳辉明合作的《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被肢解的马克思》由我与我的几个博士生郝立新、刘怀玉、黄行、张康之、刘明如、刘建军合著,我提出大纲并撰写导论、第一章、第九章和结束语。我之所以把这两本收在文集中,是因为觉得自己算出了点力;在此说明合作者,是不敢掠人之美。其他十二本都是个人独著。
说句实在话,在此结集的书说不上有多少学术水平,但总算是我一生的劳作。我比较得意的是,我的专著中,除《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是爬格子,一笔一笔在纸上划出来的外,其他十一本都是65岁后在电脑键盘上敲出来的。我个人的感觉,敲不如爬:爬,有种做文章的味道,而敲,仿佛是做工。但敲有敲的方便,一改再改随便改,不用重抄,省掉抄的麻烦。当然,有得有失,手稿也就敲没了。反正我不是名人,我的手稿一文不值,有没有无所谓。我不长于口述,只要体力够,我还是比较喜欢自己“敲”。
我已年老了,多次想封“笔”,但总难打住。算了,学人命该如此。耗尽最后一点点热吧,即使没有光,有点微热也好,免得暮年太寂寞。如果能敲,我还是会敲下去的。
我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感谢艳辉,感谢宗元,感谢所有为我编过书的先生和女士们。他们为此书尽心尽力。我长期与编辑打交道,我很敬仰和尊重他们。为人作嫁,编辑对作者的帮助太大。这种帮助从已成之书中很难看出,但作者自己心知肚明。化妆师并不登台,但为演员增光添彩。
陈先达
2015年初秋于人民大学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