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诗派

中文名 边缘诗派
提出者 罗浮居士(唐文)、王君等
目录导航

诗派简介

边缘派诗歌最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被人提出或提及,但一直未出现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因此关于边缘派诗歌的讨论极少。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80后、90后诗人的不断涌现,给边缘派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新生代边缘派诗人开始出现,较有代表性的诗人有罗浮居士(唐文)、汪益同、南博清等。

边缘派的由来

关于边缘派诗歌的最早提出者或出现时间,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或较为权威性的说法。

边缘派概述

边缘是一种界限,尽管边缘派诗歌不无类似意象派、自白派或象征派等近现代欧美诗所特有的那种美学意义上的理性基础,但归根结蒂,边缘派绝非是那种理性的产物,它从一开始就注定要通过现象与感觉去撞击整个现实生活的思辩!故而,它的诞生过程强烈、激荡,可它的发展过程也许将会痛苦、孤独。抽象地看,边缘派首先揭示了一种心理成长的过程。在追求中迷失,又在迷失中追求,由此,经历了漫长的自我否定的“炼狱”,逐步上升到哲学高度。边缘派在本质上表现着自我追求;而当它在具象上或外观上“配套”研究这个世界时,呈现出的却是一系列似是而非的复杂化了的东西。正因为如此,边缘派的创作手法从来就是调动世界上一切可以被调动的艺术手段,在这一点上它没有什么界说,如果说有,那也只能是相对在代表某一风格表现某一意境时所具有的一定的侧重。

边缘派诗人的创作,一定是也必然是充满激情的。它所反映的矛盾,是当前整个世界所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也就是人的矛盾。这种激情概括了对一切爱与美的事物的全面的歌颂和赞美,同时也对所有的丑与恶的现象发起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揭露,因而,从根本上说,它也是批判现实主义的。

风格不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但从派别上而言,风格同思维有着自身的内在联系,对于边缘派更是如此。“世界因为我们而变得简单了,同样又因为我们而变得复杂了”。

边缘派风格

自由自然随意的诗体,揭示人情冷暖、贫贱、悲哀、衰败、灾祸、耻辱、惨毒、霉臭、伤痛、病死等。也揭示了一种心理成长的过程,在追求中迷失,又在迷失中追求,边缘派在本质上表现着自我追求。

边缘派诗歌代表作

《奇怪的接近》

文/罗浮居士(唐文)

咖啡的颜色接近于黑啤

黑啤的颜色接近于咖啡

我又一次陷入二难推理

我必须要放弃其中之一

我留下了啤酒

尽管它似乎不如咖啡高贵

平民色彩的啤酒

跻身于上流社会

它已经学会孤独

正悄悄失去激情

此刻

南方的铁观音在夜色中降临

仿佛

一个村姑穿上了摩登的外衣

东方的生啤

你是否愿意同她搭配

无论如何

夜总是浪漫的

我们不必考虑置身于何地

不必考虑眼前的一切

是现实还是虚拟

只要是女性

集学生少妇徐娘为一体

只要灯火朦胧

秋夜仍在继续

对不起

能借用一下打火机吗

邻座的先生突然雄伟地靠拢

就象突然的勃起

他也要了一份相同的生啤

我内心在狂笑

一如他那欲罢不能的神情

我已充分感知

他是想快速解决什么问题

2003.10.14夜.上海.虹梅路上岛咖啡馆

《遗址》

文/南博清

天边的云彩太远

还停留在公元前

恋旧的鸟儿迟迟不肯归巢

还在期待一句渺茫的承诺

夕阳下

生锈了弓箭

消失了烽烟

几千年的光阴喧嚣

城墙习惯了冷漠

国王的墓地变成了宫殿

国王的宫殿埋葬了国王

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

这片土地

或许谁都不敢许下诺言

不曾许下诺言

那些刻在碑上的墓志铭

也许只是几句心里话

还来不及说出

一切就那么顺其自然

《迟到的春天》

文\汪益同

野草

在狂风暴雨中

瑟索地祈望着失色的天空

鱼儿

在汹涌的激流里

挣扎着游向苍茫的大海

战马

在弥漫的硝烟里

倔强地护着亡故的主人

船队

在冻结的冰河里

艰难地移向雾锁的岸

疮痍的旗帜

裹成一轮朝阳

缓缓地升起在黎明的山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