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子蕨

毛子蕨

植物界
别称 毛子蕨、波氏双盖蕨、毛枝蕨、毛柄蹄盖蕨
中文学名 毛轴线盖蕨
毛轴线盖蕨属
目录导航

科属信息

中文名:毛子蕨

Name:Monomelangium pullingeri

科:蹄蓋蕨科(草本)

属:毛子蕨属

又名:鼎湖山毛轴线盖蕨(新拟) 是蕨类植物中一个复杂的大科,由于属间关系不甚清楚,该科分类系统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新蹄盖蕨、拟鳞毛蕨属、假冷蕨属、肠蕨属、短肠蕨属和菜蕨属的系统位置常有争议。根据蹄盖蕨科34 种植物和3 种外类群植物的叶绿体DNA trnL-F 区序列建立了系统发育树。

叶远较茎发达,单叶或复叶;孢子囊通常生于叶的下面,聚生成孢子囊群;囊群为圆形或圆肾形等,密布于能育叶的下面,远离叶缘;稀有生于专化的孢子叶上呈穗状或圆锥状,或生于孢子果内。孢子囊壁薄,由1层细胞组成。孢子一型;陆生,稀为湿生;植物体形态为通常的蕨类植物。植物体通常(至少在根状茎上)有阔鳞片,无针状毛;叶一型或二型,如二型,则能育叶比不育叶仅为不同程度的狭缩,不为蜷缩;叶一至多回羽状,羽片不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叶柄基部无关节,断面有两条扁阔的维管束;囊群盖上位,不开向叶缘,即平坦而覆盖于囊群上面,为盾形、圆肾形、肾形。

形态特征

毛子蕨图册毛子蕨图册(14)根状茎短而直立,叶簇生。能育业长15-25厘米;叶柄长4-5厘米,直径约1毫米;叶片披针形,长14-16厘米,中部宽3-5厘米,先端羽裂急尖;侧生羽片16-18对,下部的对生,上部的互生,基部2对缩短成耳片状,长约5-10毫米,中部的长1.5-2.5厘米,宽7-10毫米,呈略微镰状弯曲的披针形,或为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上侧耳状突起,边缘有小钝齿或锐裂成粗锯齿;叶脉明显,侧脉2(3)叉,在羽片基部上侧耳状突起内为羽状。叶干后薄膜质,浅褐色,叶轴密生节状长柔毛,羽片两面几无毛。孢子囊群及囊群盖短线形,远离叶边,生于每组小脉上出一脉的上侧,囊群盖背面无毛。孢子赤道面观半圆形,周壁褶皱成疏网状,网孔中有颗粒状纹饰。

毛子蕨图册毛子蕨图册(6) 毛子蕨图册毛子蕨图册(7)

习性分布

毛子蕨图册毛子蕨图册(6) 毛子蕨图册毛子蕨图册(7)

植物繁殖

常绿中型林下阴生植物。生沟谷密林下阴湿处。根状茎短而直立或略斜升,无鳞片。叶簇生,叶脉羽状,两面均明显,中脉下面密生长节毛。袍子囊群及囊群盖条形。

分布两广、福建、台湾;越南。特产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生于山谷及山顶密林下,海拔700-900米。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有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和组织培养等几种方法。小面积生产可采用分株法,规模化生产通常采用组织培养。分株繁殖一般于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把植株从盆中倒出,根据需要将一株分成数株,每株带有根和叶。 分株时要小心,切勿损伤生长点,尽量保留根部原有的土壤,剪掉衰老和损伤的叶和根,按原来定植的深度栽植。分株繁殖无严格的季节要求,一年四季皆可进行。

栽培基质 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水,微酸性(pH值5.5至6.0)。基质一般以泥炭土、腐叶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的比例配制,或腐熟的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 的比例配制。

病害管理

栽培基质选用草炭土与等量的炉渣混合。生长期保持盆土略湿润,每3周浇施一次稀薄肥水。冬季盆土略干燥,温度维持在15℃以上。 栽培要点:1.光照 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要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反射光、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 2.浇水 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生长期要每天浇水并进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对植株喷雾。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仍未恢复,需将萎蔫的叶子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特别是叶片裂片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慢,易引起叶部病害。 3.温度 喜温和气候,一般15℃至21℃比较适宜。可适应的最低温为10℃,而温度在28℃以上时生长不佳。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幼苗期应避免“穿堂风”。 4.施肥喜肥但根系细弱,不宜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期内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肥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色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施肥应薄施、勤施,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叶面喷施。

保护措施

常见病害主要有以下两种: 1.灰霉病 主要为害植株的茎和叶。发病茎叶呈水浸状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是提高室内温度,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定期喷药,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7至10天一次,连续两三天,注意交替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2.立枯病 发病植株叶片绿色枯死,而茎干下部腐烂,呈立枯状。发病初期病株生长停顿,缺少生机。然后出现枯萎,叶片下垂,最后枯死。病株根茎处变细,出现褐色、水浸状腐烂。潮湿时,自然状态下病斑处也会产生蛛丝状褐色丝体。防治方法是选择充分消毒的培养土和腐熟的肥料作为盆土,忌积水。发现死苗应及时同盆土一并倒掉。上盆定植后,每隔10天喷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

词条图册

蹄盖蕨科的一个特异类群,对研究蹄盖蕨科与铁角蕨科之间的亲缘关系有重要意义。建立专门的保护区,如贵州赤水的桫椤自然保护区。对某些特殊植物因建设需要不能保证在原地生存,如长江三峡工程的启动,在相同或相近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安全地点建立试验场,促使其能在野生条件下易地繁衍。加强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和干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禁止滥采乱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