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舞蹈冰上舞蹈起源于花样滑冰,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偏重舞步,强调用动作表达音乐。
1937年,英国举办首届冰上舞蹈锦标赛。
1949年起,冰上舞蹈被列为单独比赛项目。由一男一女配对参赛。比赛按规定舞、创编舞和自由舞的顺序进行,第一天规定舞,第二天创编舞,第三天自由舞。
1976年,入选因斯布鲁克冬季奥运会,正式成为冬奥会比赛项目。[1]
2010年6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滑联代表大会上,代表们作出改革冰舞的决定,原有的规定舞和创编舞被取消,由一个新的"短舞"所取代,自由舞不变,这个改革将一直延续下去,直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
冰上舞蹈(由短舞蹈和自由舞组成):
1、短舞蹈:是原先规定舞和创编舞的整合。时间是2分50秒(±10秒)。
2、自由舞:运动员可自选音乐,在规定的4分钟内(±10秒)完成由各种步法、托举、小跳、姿势、握法等动作组成的自编舞蹈,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完成的动作风格、质量和创新等评定技术分和艺术印象分。[3]
冰上舞蹈动作及规则
(一)舞蹈托举
舞蹈托举(定义):是一名舞伴被托起,并支撑在某一高度上,然后再放到冰面上的动作。任何转体、姿势和姿势变化在托举中都是允许的。托举可以提高音乐和表达其特点,用优美的方式进行表演,而无明显杂技动作、笨拙的动作和不高雅的动作和姿势。
舞蹈托举的种类: 舞蹈托举按下列规定分类:
1、短托举——托举时间不超过6秒,分原地托举、直线托举、弧线托举、转体托举四种。
2、长托举--托举时间不超过12秒,分双向托举、蛇形托举、联合托举三种。
在创编舞中:可以做一个短托举——但不超过2个(最多6秒/每个)。
在自由舞中:可以做三个不同种类的托举 其中一个可以自选不超过12秒的长托举。
(二)舞蹈旋转
中国冰舞选手黄欣彤/郑汛1、旋转——是舞伴用任何握法共同完成的旋转,要求每个人用单足围绕一个共同旋转轴在一点上完成。
2、联合旋转—— 上述旋转后有一次换足由两人同时完成,并继续旋转。
在短舞蹈中:规定动作中不包括舞蹈旋转。但允许两人共同相握围绕一个共同轴心用单足(或双足)做任何周数的旋转动作。同伴可以选择使用这样的动作作为节目编排的一部分。
在自由舞中:一个舞蹈旋转(从旋转和联合转中选择)注:允许做一个附加的舞蹈旋转(旋转或联合转),但只有第一个做的旋转被确认并考虑其难度等级。
(三)舞蹈托举与旋转相联合
舞蹈旋转与托举相联合是允许的。但要分别报告为两个动作,即一个舞蹈托举和一个舞蹈旋转。
1、旋转——两人必须用单足完成至少连续3周旋转。
2、联合旋转——两人必须用单足至少完成3周旋转,然后两人同时完成换足。继而完成3周旋转在另一只脚上,在换足时双足不得超过半周。
舞蹈旋转的基本姿势:
1、直立姿势
2、蹲踞姿势
3、燕式姿势
(四)接续步
加丽特·查依特/瑟格依·萨克挪夫斯基所有接续步都分为下列两组——
A 组——直线接续步
1、中线接续步——沿冰场长轴中线充分长度滑行
2、对角线接续步——沿充分的一角到相对一角滑行
B组——弧线接续步(可以在顺时钟或逆时钟方向)
1、圆形接续步——在冰场短轴线上充分利用其宽度
2、蛇形接续步——在冰场长轴中线的一端,滑行中三个大 弧线或两个大弧线(S 形),结束在冰面长轴相对一端(图案使 用冰面充分宽度)
(五)同步捻转步
捻转步——是单足转体一周或多周的滑行动作,是转体快而连续的动作,选手必须在转体过程中在冰上滑行。(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动作停止,则捻转步就变为旋转。)
四种不同的捻转步进入刃——前内刃、前外刃、后内刃、后外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