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

麦地

中文名 麦地
原名 查海生
目录导航

诗词原文

  麦地

  作者/海子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和你俩不一样

  在歌颂麦地时

  我要歌颂月亮

  月亮下

  连夜种麦的父亲

  身上像流动金子

  月亮下

  有十二只鸟

  飞过麦田

  有的衔起一颗麦粒

  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

  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

  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

  家乡的风

  家乡的云

  收聚翅膀

  睡在我的双肩

  麦浪——

  天堂的桌子

  摆在田野上

  一块麦地

  收割季节

  麦浪和月光

  洗着快镰刀

  月亮知道我

  有时比泥土还要累

  而羞涩的情人

  眼前晃动着

  麦秸

  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

  收麦这天我和仇人

  握手言和

  我们一起干完活

  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

  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

  妻子们兴奋地

  不停用白围裙

  擦手

  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

  我们各自领着

  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

  的孩子 在河流两岸

  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

  洗了手

  准备吃饭

  就让我这样把你们包括进来吧

  让我这样说

  月亮并不忧伤

  月亮下

  一共有两个人

  穷人和富人

  纽约和耶路撒冷

  还有我

  我们三个人

  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

  白杨树围住的

  健康的麦地

  健康的麦子

  养我性命的麦子!

诗词鉴赏

  在《麦地》里,乡村随处可见的麦地被赋予生命和情感。

  “麦地”这个意象不断的出现,反反复复,这正是因为它也是作者耗尽生命竭力吟咏的对象。海子是一位为理想和生命歌唱的诗人,所以对大地的崇敬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他花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麦地,歌颂麦地,也正是他的良苦用心啊。

  “收割季节”那是诗人多么渴望的收获时节啊。他内心的欣喜自然地向外流露。那麦地已不是一片具体的麦地,它其实是一方梦土,一方经诗人理想醇化了的古老农业文明的生活图景,它纯净、质朴、祥和、美丽,洋溢着醉人的浪漫气息。海子对承载他希望的麦地充满了感激之情。“收割季节“这般热闹的情景,让读者感受到了乡村质朴的民情,而诗人身处其中,更是让那在喧嚣中被沾污的心受到一次洗礼。

  诗人是农业哺育出来的啊,是属于大地的。以至于海子对承载他希望的麦地充满了感激之情,称它为“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诗人的诗歌界限跨过了等级与地域,遥想到了尼罗河、巴比伦的孩子“洗了手/准备吃饭”,把自己的博爱精神推向到了全世界。在诗的最后诗人把对麦子的无限崇敬写的淋漓尽致;人与人因为“麦子”而缩短了距离,都为“麦子”歌唱颂歌。

  《麦地》让读者享受到了宁静,同时也明了了诗人海子的内心世界,懂得了他对静谧灵魂的追求,对劳动、创造和生存的赞美,以及他自己的生存理念。

现实意义

  这首诗歌从现在的意义上来看,全诗的场景都是在城市外的麦地进行的,它没有被城市的现代文明所污染,所以它是健康的,是养育朴实与坚韧的麦地,是诗人在世俗社会的精神圣地,是华夏文明的脉搏所在,那种简单而丰富,辛苦与健康的麦子也正是是孕育生命根本的所在.

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  

  海子(1964年3月26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诗词成就: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海子在创作初期受朦胧诗人江河,特别是杨炼的影响,形成了诗歌创作的方向之一“史诗”的创作。这些长诗创作,虽然评论界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其宏深的文化背景、宏大的艺术结构,还是其鲜活的奇崛的语言,都显示了海子的诗歌天才,对于这些巨构的解读,将使海子杰出的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形象日益突显出来。但受到读者普遍欢迎的是海子的抒情短诗。这些抒情短诗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最为触目惊心的是海子对生命存在的那种锥心泣血的体验和对太阳、河流、草原、大地、历史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诗里,有对珍贵的人间生活的眷恋,有对“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对爱情来临的幸福礼赞,也有对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凭吊。当阅读《活在珍贵的人间》、《你的手》、《写给脖子上的菩萨》、《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时,那些热烈而汹涌的诗情就扑面而来。但这似乎还不是海子诗歌最动人的地方,要体会海子最具个性和才情的诗歌内涵,就需要阅读《亚洲铜》、《麦地》、《麦地与诗人》、《五月的麦地》、《祖国》、《黎明》等诗。 因其诗歌的杰出成绩,海子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2001年,其被广为传诵的明快亲切的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高中语文课本;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选入另一篇经典代表作《麦地》;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而跻身于几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国诗坛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的优秀抒情短诗是继“朦胧诗”之后独特而又诗艺出众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诵性和先锋性风格,在当时极为罕见。海子去世后,其作品很快得到诗坛承认并给予极高评价,有关海子诗歌的深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