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力镖

回力镖

中文名 回飞棒、飞旋镖、回旋镖
飞行原理 空气动力学
目录导航

历史

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以狩猎时使用的工具出名,飞去来器(回力镖)就是其中一样工具。与飞去来器相似的东西,在非洲和欧洲的岩画和遗迹中都有记载,这些岩画和遗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纪元前。亚述的壁画中,士兵所使用的武器中有类似飞去来器的物品。因为有越来越多人使用弓、箭和枪等工具,飞去来器的存在开始被人们淡忘。不过,在近几年中,飞去来器开始作为比赛的项目。飞去来器在美国和欧洲已经成为一项体育比赛。

飞行原理

飞去来器的材料有木材和塑胶等坚硬的物质。可是,简单的纸杯和纸张等也能作为飞去来器材料。飞去来器的形状可分为“V”字型、十字型和三角形等形状。飞去来器的支翼的切面使飞去来器所受的空气升力上升,令飞去来器器身稳定。飞去来器和陀螺一样,其转轴绕著直线旋转。升力及稳定性使飞去来器上升,旋轴的转动令飞去来器回飞 。

类型

  • “V”字型
  • 香蕉型
  • 钟型
  • 三叶型
  • “十”字型
  • 多叶型

其他资料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原会标是根据飞去来器绘制而成,图案上方用飞去来器组成一个举着奥运火炬奔跑的运动员形象。人们把飞去来器当作娱乐。投掷飞去来器比赛更风行欧美,在德国北部每年都举行世界性的飞去来器锦标赛。

美国人以飞去来器之名戏称尼特族

在另一方面,尼特族在美国称为归巢族boomerang kids,或译为“飞去来族”),意指孩子毕业后回到家庭,继续依靠父母的照顾及经济支援,在人民心目中与飞去来器的自动回返特性相似,遂被美国人以飞去来器之名戏称之。

参考资料

  • Beat Aepli:Bumerang. 1998, ISBN 3-908236-01-0
  • Dietrich Evers:Bumerangs rings um die Erde.2004, ISBN 3-937517-02-2
  • Axel Heckner:Die Bumerangschule.2004, ISBN 3-936705-54-2
  • Michael Siems:Die neue Bumerang-Mappe.Selbstverlag
  • Günther Veit:Bumerangs. Werfen, Fangen und Selberbauen.ISBN 3-88034-187-7
  • Ulli Wegner:Bumerangwerfen - spielend lernen.ISBN 3-89535-425-2
  • Klaus Dieter Franke:Die Bumerangfibel.2007, die 7. Auflage im Selbstverlag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