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因社会支持不足,个人受挫而悲观失望,并极端化为对社会的仇视和对抗是最根本的原因。这些原因导致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心理上失衡,产生相对剥夺感。并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把在经济领域中因利益冲突而生的“仇富”心理,以及针对明确对象的报复行为,已经延伸到在婚姻、家庭、日常交往中的琐碎纠纷郁积起来形成对整个社会和无辜他人的仇恨,并将仇恨转化为以残忍手段向无明确对象的群体(只要是易于攻击)实施报复的“反社会”暴力行为。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中国加入 WTO,经济全球化,社会分化在经济、政治、社会上,都有了跟进一步的体现。与此同时社会意义群体的分化也愈演愈烈。尤其体现在穷人与富人利益的分化,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利益分化上。利益群体的过度分化,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强势与弱势两极分化。富人和强势群体的利益成为社会中的主流利益,被国家予以充分的认可和保障;而穷人及弱势群体的利益就成为非主流利益,得不到足够的认可和保障,甚至于被忽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穷人和弱势群体心理上的失衡及对社会的不满。而那些极端的人为了向社会宣泄这种不满,便采取反社会的暴力行为。
许多事件的发生并不是突然爆发的,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笔者认为反社会行为也不例外,也是由社会矛盾的不断积累,在某一条件的触发下,最后才爆发的。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家的各项制度并不健全完善,国家的政策的落实不到位。政府部门的工作效能不高,并未做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这些导致了穷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甚至被强制地认为堵塞。一些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自身利益的人,不得已而采取极端手段来表达利益。
在精神病学上,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持续性的反社会行为可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异常。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版则将其定义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