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孤独

爱与孤独

品牌 人民文学
页数 357页
书名 爱与孤独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书 名: 爱与孤独

   作 者:周国平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1

  ISBN: 9787020069989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

  《爱与孤独》

  一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得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

  二

  有两种孤独。

  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哲学性质的孤独。灵魂寻找另一颗灵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间 的一个没有旅伴的漂泊者,这是相对的、形而下的、社会性质的孤独。

  前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上帝和神圣的爱,或者遁人空门。后一种孤独使人走向他人和人间的爱,或者陷人自恋。

  一切人间的爱都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然而,谁若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眼里就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深度。当他爱一个人时,他心中会充满佛一样的大悲悯。在他所爱的人身上,他又会发现神的影子。

  三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透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四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

  生命纯属偶然,所以每个生命都不属于另一个生命,像一阵风,无牵无挂。

  每一个问题至少有两个相反的答案。

  五

  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可是,两个孤独到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了吗?

  孤独之不可消除,使爱成了永无止境的寻求。在这条无尽的道路上奔走的人,最终就会看破小爱的限度,而寻求大爱,或者——超越一切爱,而达于无爱。

  六

  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个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终归比没有好。至于精神上的幸福,这只能靠你自己,——永远如此。 只要你心中的那个美好的天地完好无损,那块新大陆常新,就没有人能夺走你的幸福。

  七

  那些不幸的天才,例如尼采和凡·高,他们最大的不幸并不在于无人理解,因为精神上的孤独是可以用创造来安慰的,而恰恰在于得不到普通的人间温暖,活着时就成了被人群遗弃的孤魂。

  八

  独身的最大弊病是孤独,乃至在孤独中死去。可是,孤独既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享受,而再好的婚姻也不能完全免除孤独的痛苦,却多少会损害孤独的享受。至于死,任何亲人的在场都不能阻挡它的必然到来,而且死在本质上总是孤独的。

  九

  当我们知道了爱的难度,或者知道了爱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友谊。当我们知道了友谊的难度,或者知道了友谊的限度,我们就谈论孤独。当然,谈论孤独仍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十

  “有人独倚晚妆楼”——何等有力的引诱!她以醒目的方式提示了爱的缺席。女人一孤独,就招人怜爱了。

  相反,在某种意义上,孤独是男人的本分。

  十一

  我爱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个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么,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个世界又在我面前展现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十二

  未经失恋的人不懂爱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一九五四年生于上海,一九六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代表作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自传《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主要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图书目录

  第一辑 人人都是孤儿

  第二辑 爱情不风流

  第三辑 女人和男人

  第四辑 性爱迷宫

  第五辑 婚姻的悖论

  第六辑 家和亲情

  第七辑 孩子和教育

  第八辑 生命中的无奈

  第九辑 人性研究

  第十辑 水上的落叶

编辑推荐

《爱与孤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为周国平经典散文之情感体验卷。《爱与孤独》作者周国平的散文以情理并茂、哲理和诗情交融著称,二十余年来长销不衰,滋养了数代年轻人的心灵。《爱与孤独》精选了作者最优秀的散文作品。

序言

周国平的散文以情理并茂、哲理和诗情交融著称,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读者中拥有众多知音。二十余年来长销不衰,尤其受到年轻读者的喜爱。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对其散文作品重新进行分类精选,编成这一套“周国平经典散文”,包括以下四卷:

一、生命感悟卷:《只有一个人生》

二、情感体验卷:《爱与孤独》

三、心灵守望卷:《灵魂只能独行》

四、文化陶冶卷:《思想的星空》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后记

2006年10月,我在南京参加学术活动,南大中文系刘俊教授引介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蔡晓妮小姐来会。蔡小姐正在编一个名为“百合文丛”的书系,把台湾女性作家亦纳编,首批有铁凝、毕淑敏、张晓风和迟子建;她希望我协助联系琦君家属,并编一本琦君的散文选。

那时距琦君之辞世已四月有余,我正着手准备要编琦君的书信集,同时动念编琦君文学读本。蔡小姐约的是精选集,比我构想中的“读本”简单,我想到可以为琦君做点事,答应试试看。

在获得李唐基先生的惠允之后,我再度翻读琦君散文集,初步决定以“情”字作为编选的核心理念,确定每篇作品的情感属性,也就是亲情、师情、友情、乡情、文情、物情等。然而,就此编选出的量非常庞大,因此不得不重新调整编法,我保留琦君作品中最重要的亲情(外公、父亲、母亲、妹妹、丈夫、儿子)、师情(从儿时启蒙师到大学老师)和忆述文友之作(梁实秋、高阳等);同时为了想让大陆读者对琦君散文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我把琦君作为书名的二十余篇散文作品依出版时序罗列出来,分成两辑,并冠以“三更有梦”、“万水千山”辑名,且在顺序上置于本集之首。而为了帮助读者对琦君的整体文学表现及其文学思维有所了解,我挑出琦君谈文学写作的数篇散文,包括《我的笔名》、《四十年来的写作》以及她对散文、儿童诗、小说的看法的文章,置之集末,可以视为附录。

换言之,我其实是以两个理念来编这本散文集的,其一是把书名篇当代表作,这也不是没道理的,我在琦君和出版社友人的来往书信中,强烈感受到她每次出书,在书名的斟酌上皆极用心,总以能扣住主旨为考量,我因此确信它们可以视为代表作;其二是选出琦君散文中重要类别之精品,如所周知,构成琦君生命特质的是亲、师、友,她所特有的纯厚和细腻,在这三类作中表现得最淋漓尽致。

在这个情况下,我无可避免地遗漏了空间属性作品,亦即前述的乡情之作。对于琦君来说,浙江永嘉、台湾、美东纽约和纽泽西分占了她生命的三个时期,广义来说都是“乡”,而琦君也毫无保留地写下了故乡民情、台湾风情、旅美心情。这方面尔后合当另有一本选集。

《三更有梦书当枕》中有一篇《爱与孤独》,从参加一对夫妻的结婚三十周年纪念酒会谈到老夫老妻的相待之道,其中有“能体会孤独的人才能爱”、“孤独使心灵纯化”、“以爱来驱除孤独”等句子,无不指向永恒的爱如一粒晶莹的珍珠之可贵。我在琦君的晚年有幸结识她和唐基先生,特能体会他们以爱驱除孤独的晚境;唐基先生支持我在琦君任教过的台湾中央大学成立“琦君研究中心”,在琦君往生以后,独守他们最后寓居的淡水高楼,整理琦君遗物,这正是琦君所说的“难解难分的恩情”啊,思之令人动容! 于是,我决定以“爱与孤独”为书名,并且以《爱与孤独》为本书的“代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