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史料学

清史史料学

页数 509页
书名 清史史料学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ISBN 9787544124065
目录导航

内容介绍

先人走过和历程,留给后人以经验,以启示,因此辨识先人的足迹、业绩是人类的本能愿望。然而历史是消逝了的事物,不会重演,也不能真正复原,所为再现是艺术的夸张,乃是难以做到的。有关清史的图书文献不断地被发现,被重新整理出版,被继续研究,因此关于它的新信息无时不在出现,史料学的著作需要不停地更新,然而也很难跟上变化的形势。本书的出版是一个补充。[1]

作者简介

冯尔康,1934年生,江苏仪征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2002年退休。中国社会史学会创会会长,现为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从事中国历史和史料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述有:《雍正传》、《清史史料学》、《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顾真斋文丛》、《中国社会史概论》、《乾嘉之际下层社会面貌一一以嘉庆朝刑科题本档案史料为例》、《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国宗族制度与谱牒编纂》、《去古人的庭院散步》、《清代人物三十题》、《雍正帝》、《曹雪芹与》等;主编并主撰《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等。文章二百余篇,发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刊物。[1]

作品目录

《清史史料学》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清代历史地位和加强清史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历史研究必须详细地占有资料

第三节 清朝修史制度、私人著述与史料之丰富

第四节 清史史料学的任务

第五节 本书写作的目的、内容和叙述方法

第二章 编年体、纪传体清代通史史料

第一节 清历朝起居注

第二节 清代历朝实录[1]

第三节 东华录

第四节 清史稿

第五节 清国史及其他编年体、纪传体有关清史的史料

第六节 民国以来清代编年体史书

第三章 政书类史料

第一节 通制类的清三通、清会典

第二节 军机处和军政类史料

第三节 铨选与科举类史料

第四节 法律类史料

第五节 财政类史料

第六节 礼制类史料

第七节 诏令奏议类政书史料

第八节 地方政书

第九节 关于政书的工具书

第四章 档案史料

第一节内阁大库档案史料的发现和“一史馆”对清代档案的搜集、保管

第二节 “一史馆”档案的史料价值及整理

第三节 清代引见履历档案的史料价值——以雍正朝为例

第四节 “一史馆”以外的清代档案史料

第五节 档案史料的利用方法

第五章 地方史志史料

第一节 地方史志的名称和种类

第二节 清代地方史志的修纂

第三节 方志体裁

第四节 方志的史料价值

第五节 方志的收藏和利用

第六节 清人边疆史地著述

第六章 文集史料

第一节 文集的撰著与体裁

第二节 文集的史料价值

第三节 文编中的史料

第四节 文集的阅读与利用

第七章 谱牒史料

第一节 现代学者开始重视谱牒史料

第二节 有关清史的宗谱的修纂

第三节 修谱理论的总结和宗谱体例

第四节 史料价值

第五节 家谱举例

第六节 谱牒的利用

附:家训及其他有关载籍的史料

第八章 传记史料

第一节 人物传记史料的体裁及修纂

第二节 《清史列传》等重要传记图籍及其史料价值

第三节 传记史料的利用

第四节 日记史料

第五节 书信史料

第九章 笔记资料

第一节 笔记体图籍及其成为史料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清人笔记及其史料价值

第三节 笔记的出版、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 综论笔记、文集、方志对清史专题研究的价值——以清初吉林满族史为例

第十章纪事本末体史料

第一节 方略和专题著作的史料

第二节 圣武记

第十一章 契据、语录等体裁文献的史料

第一节 契据文书史料

第二节 语录和谚语史料

第三节 诗话史料

第四节 诗词、小说、戏曲及宝卷史料

第五节 图像绘画的视角史料——以《御制恭和避暑山庄图咏》为例

第六节 关于清史的演义

第十二章 有关清史的类书、丛书和图书目录

第一节 类书和史料摘编

第二节 丛书史料

第三节 图书目录

第十三章 外国人记载和收藏的中国清史资料

第一节 朝鲜史籍中的清史资料

第二节 日本载籍中的清史资料

第三节 西方人著述中的清史资料

第四节 俄文著作中的清史资料

附录一 清史专题史料基本书目

附录二 清代档案史料书刊目录

附录三 书目及作者索引

附录四 本书图版索引

后记

明清纪元简表

编后说明[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