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星

红火星

作者 金‧史丹利&罗宾逊
开本 16
丛书名 火星三部曲
书名 红火星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ISBN 7507523969、9787507523966
目录导航

古代传说

 火星是红色的,很红很红。火星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所以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星”。(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月份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火星古称荧惑,这是由于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我国古代叫它“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

 

根据现代研究

    据科技日报报道美国科学家艾伯特·延最近的实验证明,火星表面呈现出红色很可能是落在火星地表的流星碎屑所致。科学界原来普遍接受的解释(水氧化了火星岩层中的铁元素而导致火星呈红色)很可能与事实不符。

    这一实验结果在科学界又引发了火星到底是否适合生命存在的新一轮争论。此前天文学家们曾一致认为:火星呈红色是因为火星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氧化铁。火星在幼年时期曾是一颗尚未冰冻的“热星”,那时火星上的海洋、湖泊和河流溶解了大量火星岩石中的铁元素,这些氧化了的铁元素逐渐沉积在火星表面,后来当火星表面的各种水源神秘消失后,便留下了一层红红的氧化铁尘土。

    然而,自1997年“火星探路者”抵达火星进行探险后,来自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艾伯特·延却对上述理论提出了质疑。那次探险结果表明,火星表层土壤中所含的铁和镁比岩石还要多。这就可以说明,火星的这一红色金属表层起源于不断沉积在火星表面的富含金属元素的小流星碎屑和其他太空尘埃。据艾伯特·延计算,这些流星碎屑和太空尘埃每十亿年就可以在火星表面沉积达5厘米厚。

迄今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地球和火星是由相同的物质构成,但火星表面看上去要比地球红得多,这是为什么?德国科学家在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地球与火星的这种差别可能缘自这两大行星形成阶段的温度差别。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科学家在报告中说,地球和火星的形成过程都有氧化铁参与。但是,早期的地球温度极高,使氧化铁转化为液态的铁和氧气,液态的铁渗入地球深处后,便形成巨大的液态地核。而相比之下,火星的温度却从未达到过上述过程所需的程度。据称,火星表面氧化铁的含量是地球的3倍,而大量氧化铁的存在正是火星比地球发红的原因。

  科学家通过模型推测,40亿年前,当地球和临近的行星形成时,曾遭受大量流星撞击,使这些星球表面变成了岩浆的海洋。由于地球的直径约是火星的两倍,质量约是火星的10倍,所以地球岩浆底部的压强比火星岩浆底部的压强大得多。这种高压可使地球上的岩浆温度上升到3200多摄氏度。地球上的氧化铁在高温下会转化成液态的铁与氧气,目前地表上所剩的氧化铁,只占原有氧化铁含量的8%。

  报告指出,火星的温度从未超过2200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氧化铁可以保持相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