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内锦阳川而得名。
1949年10月,设寺沟区,驻地寺沟村,辖5个乡。
1950年5月,改孝义区。
1956年2月,撤区设寺沟乡,辖18个高级社。
1958年9月,属红旗公社;12月,并人铜川市耀城公社,没寺沟管理区。
1961年5月,改设寺沟公社,辖19个生产大队。
1961年8月,复属耀县,辖21个生产大队。
1983年4月,改设寺沟乡。
1998年4月,将崔上、董坡2个村划归下高埝乡。
1998年5月,撤销寺沟乡,设立寺沟镇。
2005年6月,将杨河、崔兴、槐林3个村划归天宝路街道。
2011年6月,关庄镇寺沟塬村划入。
2011年7月,撤销寺沟镇,设立锦阳路街道,辖15个行政村。[2]锦阳路街道
1996年,辖寺沟、阿姑社、苏家店、董家坡、崔上、崔下、阴家河、杨家河、方巷口、槐林、崔兴、崔仙、杨家庄、张郝、白家庄、南村、吕家坡、郝家堡、穆家原、白莲、水峪21个行政村。
2002年,辖寺沟、阿姑社、阴河、杨河、方巷口、崔下、槐林、崔仙、崔兴、杨家庄、白家庄、张郝、南村、水峪、郝家堡、吕坡、白莲、穆家塬、苏家店19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锦阳路街道辖寺沟、阴河、阿姑社、苏家店、寺沟塬、杨家庄、崔仙、穆塬、白家庄、张郝、郝堡、南村、水峪、吕坡、白莲15个行政村;下设6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锦阳路街道下辖10个行政村[1]。办事处驻寺沟村。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城乡分类代码 | 名称 |
610204005200 | 111 | 寺沟村 |
610204005201 | 220 | 阿姑社村 |
610204005202 | 220 | 阴家河村 |
610204005207 | 122 | 崔仙村 |
610204005209 | 220 | 杨家庄村 |
610204005210 | 123 | 白家庄村 |
610204005211 | 220 | 张郝村 |
610204005212 | 220 | 南村 |
610204005213 | 220 | 水峪村 |
610204005219 | 220 | 寺沟原村 |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城乡分类代码 | 名称 |
610204005200 | 111 | 寺沟村 |
610204005201 | 220 | 阿姑社村 |
610204005202 | 220 | 阴家河村 |
610204005207 | 122 | 崔仙村 |
610204005209 | 220 | 杨家庄村 |
610204005210 | 123 | 白家庄村 |
610204005211 | 220 | 张郝村 |
610204005212 | 220 | 南村 |
610204005213 | 220 | 水峪村 |
610204005219 | 220 | 寺沟原村 |
锦阳路街道地处耀州区北部,东邻董河镇,东南与董河镇、孙塬镇相接,南接天宝路街道,西、西南接咸丰路街道,西北连关庄镇,北靠石柱乡。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1千米,总面积42.1平方千米。
锦阳路街道地势北高南低,川塬相间,呈北东西南走向。步寿塬、落星塬自北向南以扇面展开,两塬被锦阳川分开,沮河顺川向南注入石川河。
锦阳路街道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2℃;1月平均气温-1.6℃,7月平均气温25.0℃,平均气温年较差12.3℃。生长期年平均216天,无霜期年平均186天,最长达2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68.6小时,年总辐射127.6千米/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61.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91天,最多达128天(1964年),最少为65天(1979年),极端年最大雨量753.9毫米(1988年),极瑞年最少雨量347.7毫米(1986年),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7—9月,8月最多。
锦阳路街道境内主要河流为沮河,属三级河道,境内长8.5千米,径流总量6210万立方米,年最大排洪量1370立方米/秒,年均流量2.1立方米/秒。
锦阳路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泥石流、冰雹等。干旱主要发生在10月至次年4月,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发生在1929年。最严重的一次冰雹灾害发生在1959年9月。
锦阳路街道境内己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石灰石、地下水等,其中煤储量1.4亿吨。
截至2011年末,锦阳路街道辖区总人口1980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63人,城镇化率6.9%。另有流动人口380人。总人口中,男性10310人,占52.1%;女性9495人,占47.9%。2011年,锦阳路街道人口出生率11.1‰、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5.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70人。
2011年,锦阳路街道财政收入651.8万元,比上年增长34.8%。农民人均纯收入8650元。
2011年,锦阳路街道耕地面积3.1万亩,人均1.6亩。2011年,锦阳路街道农业总产值1.1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2011年,锦阳路街道粮食生产3106吨,其中小麦515吨,玉米2500吨,豆类91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锦阳路街道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50亩,产量320吨;蔬菜种植面积5100亩,产量12155吨;线辣椒种植面积230亩,产量12.3吨。2011年,锦阳路街道苹果种植面积19307亩,产量8250吨;西瓜种植面积1800亩,产量322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为主。2011年,锦阳路街道生猪饲养量8200头,年末存栏810头;羊饲养量800只,年末存栏420只;牛饲养量1510头(其中奶牛371头),年末存栏510头。2011年,锦阳路街道有较大型农业机械22台。
锦阳路街道工业以建材业和运输业为主。2011年,锦阳路街道有工业企业206家,从业1442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
截至2011年末,锦阳路街道商业网点68个,从业人员83人。2011年,锦阳路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37.8万元,比上年增长8.2%。截至2011年末,锦阳路街道邮政网点16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6千米,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4家,服务网点8个,固定电话用户907户,比上年增加1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19.8%;移动电话用户8480户,比上年增加3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70%。2011年,锦阳路街道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157万元。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人均储蓄9600元,是1949年的4800倍。
锦阳路街道境内铁路梅七线过境,境内长5.95千米,设寺沟火车站,南通富平梅家坪,北到宜君七里镇。货运以运煤为主。耀石公路、二号公路南北纵贯步寿塬和锦阳川,境内分别长8.1千米、7.7千米。2011年,锦阳路街道有客运列车1次,客运汽车8辆,各有16座,年客运量3.8万人次。分别设有沿路村口站8个,东西横向有通村公路联结。
截至2011年末,锦阳路街道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487人,专任教师14人;小学6所,在校生1048人,专任教师1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55人,专任教师9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锦阳路街道教育经费达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
截至2011年末,锦阳路街道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7个,业余自娱班5个,秧歌队6个,锣鼓队8个。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民间刺绣、剪纸、面塑、狮子舞、民间老鼓等,其中民间面塑能手崔百来、剪纸能手李季鸿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刺绣、民间剪纸、狮子舞、民间老鼓、小虎瓷艺、阿姑社老油坊被列入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89年10月开通乡到村广播98杆千米。2011年,锦阳路街道广播覆盖83%,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800小时截至2011年末,锦阳路街道有线电视用户3508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578户,电视综合覆盖率63%,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300小时。
截至2011年末,锦阳路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个,其中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19个、个体诊所3个,专业卫生人员42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1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2011年,锦阳路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万人次。2011年,锦阳路街道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9万人,参合率达98%。
2011年,锦阳路街道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153人,比上年增加133人,参保率98.8%。
2011年,锦阳路街道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15户,人数1220人,支出124.2万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2人,支出6.6万元,比上年增长36%;农村临时救济3423人次,支出79.6万元,比上年增长8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7.3万元,比上年增长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