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木匠

冯木匠

作品体裁 小说
作品名称 冯木匠
创作年代 清代
目录导航

原文

抚军周有德[1],改创故藩邸为部院衙署[2]。时方鸠工,有木作匠冯明 寰直宿其中[3]。夜方就寝,忽见纹窗半开,月明如昼。遥望短垣上,立一红鸡;注目间,鸡已飞抢至地[4]。俄一少女,年约十六,露半身来相窥。冯疑为同辈所私;静听之,众已熟眠。私心怔忡,窃望其误投也。少间,女果越窗过;径已入怀。冯大喜,默不一言。欢毕,女亦遂去。自此夜夜至。初犹自隐,后遂明告。女日:“我非误就,敬相投耳。”两人情日密。既而工满,冯欲归,女已候于旷野,冯所居村,离郡固不甚远[5],女遂从去。既入室,家人皆莫之睹 冯始知其非。迨数月,精神渐减,心益惧,延师镇驱[6],卒无少验。一夜,女艳妆来,向冯曰:“世缘俱有定数[7]:当来推不去,当去亦挽不住。今与子别矣。”遂去。[1]

注释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1]周有德:字彝初,汉军镶红旗人。康熙二年为山东巡抚,有政绩。见光绪《山东通志卷七十四。

[2]故藩邸:指故明藩王宫邸。

[3]直:通“值”,值班,当值。

[4]飞抢至地:飞掠至地。抢,触、撞。

[5]郡:郡城,此指济南府城。

[6]师:巫师。

[7]世缘:人世的机缘,此指夫妻缘分。[1]

译文

抚军周有德,要将一座旧王邸改建为部院衙门。工匠们招齐以后,有个叫冯明寰的木匠在里面住宿。

一夜,他刚刚就寝,忽见窗子半开,窗外月光通明,就像白天一样。远远望见一堵短墙上立着一只红色的鸡,正凝目注视间,红鸡已从墙上飞掠下地。一会儿,便有个大约十六岁的美丽少女,从窗子外露出半个身子往屋里窥视。冯木匠怀疑是哪个同行私通的女人,便假装睡着,竖起耳朵听着动静。这时,屋里的人都已睡熟了,冯木匠一下子起了私心,心也怦怦地跳起来,暗暗希望少女误走到自己睡的地方来。不常时间,少女果然从窗子跳进来,径直投入冯木匠的怀里。冯木匠大喜,默不作声,两人欢好。冯和她行了鱼水相融之事后,少女就自己走了。

从此以后,少女每夜必到。冯木匠起初还隐瞒着,后来便问少女是不是找错了人,少女说:“不是的,我是敬慕你的为人,所以以身相许。”不久,工程完毕,冯木匠要回去,少女已在旷野中等候。冯居住的村子本来离郡城不远,少女便跟他回到家中。进入家门,家里的人都看不见少女,冯木匠才知道她不是人类。在一起住了几个月,冯木匠精神疲顿,憔悴不堪。心里越发害怕起来,请来法师镇邪驱赶,还是一点用也没有。一夜,少女盛装来到,对冯木匠说:“缘分都有天数,该来的推也推不走,该去的留也留不住。从此后我就和你永别了。”说完便消失了。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蒲槃原是一个读书人,因在科举上不得志,便弃儒经商,曾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产。等到蒲松龄成年时,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贫困。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