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有什么危害?
膀 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常见疾病,虽然不会威胁患者的生命,但它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尿急、尿频、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会影响到患者生活的方方面 面。特别是频繁上厕所,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使患者身心健康、社会交往、性生活以及事业发展都蒙上一层阴影。夜尿多的患者,睡眠质量 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失眠。老年人在夜间频繁上厕所还会增加由于跌倒而发生骨折的风险。频繁漏尿不仅不舒服,还会使皮肤处于潮湿的环境,引起细菌滋生,导致皮疹、皮肤皲裂、皮肤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膀胱过度活动症有什么临床表现?
尿急是指突然而强烈的排尿欲望,很难延迟。
尿频是指排尿次数过于频繁,每天排尿次数超过8次。
夜尿是指夜里需要起床去洗手间2次或更多次。
急迫性尿失禁是指出现尿急后发生不能控制地漏尿。
何时需要就医?
很多有膀胱过度活动的病人羞于启齿,而不去就医。其实这种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甚至比糖尿病等疾病更常见。因此当患者出现急迫性尿失禁,或者尿频、尿急的症状影响到生活、工作、社交等日常活动时,就需要及时就医。
有 时人们认为尿频、尿急或者是尿失禁是老年人都有的症状,不需要就医,而只是用尿片或尿垫处理。但实际情况是,这些症状对于老年人也不是不能避免的,适当的 治疗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症状。更重要的是,顽固的尿急、尿频和尿失禁症状也可能是由于其他严重的疾病引起,如膀胱原位癌等,因此及时就医更显得重要。
就医时可能需要哪些检查?
当您决定就医前,最好提前做些准备,如记录排尿日记,列出自己曾服用的药物,带上既往的检查资料,准备好想咨询医生的问题等等。
就医时医生会进行问诊、查体,并可能会要求您化验尿常规,血液检查,肾脏、膀胱超声检查,残余尿测定等;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测定尿流率、尿量、膀胱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敏感性等指标;部分患者还可能需要膀胱尿道镜检查以除外膀胱结石、肿瘤、膀胱粘膜白斑、腺性膀胱炎等疾病。
如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初期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行为治疗:
液体摄入控制:医生会制定适合您的液体摄入量和摄入时间。
膀胱训练:延迟排尿,逐渐使每次的排尿量大于300ml。开始可以尝试延迟10分钟,逐渐达到排尿间隔大于3小时。
二次排尿:对于不能排空膀胱的患者,可以采用二次排尿的方法,首次排尿后等几分钟再次排尿。
定时排尿:尿失禁严重且难以控制的患者,可以间隔3小时左右排尿一次,以减少尿失禁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盆底肌训练:盆底肌训练可以加强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力量,以加强控尿能力。训练可参照如下方法: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 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组。盆底肌训练起效时间较长,需要患者有耐心,坚持8周以上。
药物治疗:
多种药物可以通过抑制逼尿肌的不自主收缩,来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托特罗定、索利那新、奥昔布宁等,由于以上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请咨询医生处方后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