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月1日)
丛书名: 国学文化经典读本
平装: 22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36049680
条形码: 9787536049680
产品尺寸及重量: 20.8 x 14.4 x 1.4 cm ; 259 g
ASIN: B0012VE4OE
《苏辛词精粹》收入的是苏轼与辛弃疾的词,各选其中的五十首进行详细讲解,每首词都有题解和注释两部分。苏轼与辛弃疾是两宋词坛的双璧,前后辉映,光照千秋。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在辛弃疾的手中完成初步的豪放词派(亦称苏辛词派)的组建。
《苏辛词精萃》为《国学文化经典读本》之《苏辛词精萃》,主要收入了苏轼、辛弃疾各五十首词,并对每首词作了详细地解析,相信《苏辛词精萃》对青少年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龙榆生先生曾写过一篇《选词标准论》,从历史上的选本特色到当今选本的方向都做了相当细致和准确的分析。我曾努力照着龙先生的几点要求操过一回选政,编著了一本唐宋词的选本。在编选过程中才深深体会到选本编纂之不易。若要适应各方口味,兼收并蓄,这样的选本往往被视为没有特色;若坚持某一标准来去取,又容易遭致眼光偏执的批评。《乐府雅词》存雅不存俗,《草堂诗馀》存俗不存雅,结果在词学史上造成的争议便也特别大。所以是取一路风景,还是存一地景观,对于操选政者确实是一件颇费斟酌的事。我本人在1999年编完唐宋词选本后便对编选选本一类的东西心存畏惧了。
但情况往往是会变化的。大约是今年六月下旬吧,我在雨中骑车回家,在中山楼前的那片还算茂密的树林旁边遇到李中生教授,他告诉我中山大学中文系拟编辑一套面向中小学生的“国学文化经典读本”,嘱我编选其中《苏辛词精萃》一本。说实话,我是略有迟疑的,原因之一是怕编选本,这点前面已经说过了;之二是“精萃”两个字太沉重,怕承担不起。但因为是系里的工作,又直接面对着敦实而温和的李教授,个人的畏惧和担心实在不成为理由,所以我还是很愉快地接下了这份任务。
我在暑假期间比较系统地浏览了苏轼和辛弃疾两家的词,两人词合起来近一千首,我从中选了一百首作为选目。但我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逐首注释分析,我的两位博士生倒是对词和词学一直很有兴趣,于是便想到约请他们来合作完成。承他们同意,并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将这一份初稿呈现在读者跟前了。这同样也是我们师生情谊的一份见证。
本书的具体编撰情况如下:由我选定主要词目和撰写前言,并负责撰写以下作品的注释和题解:苏轼词作有《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洞仙歌》(冰肌玉骨)、《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永遇乐》(明月如霜)、《行香子》(清夜无尘)、《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等十五首;辛弃疾词作有《摸鱼儿》(更能消)、《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祝英台》(宝钗分)、《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清平乐》(茅檐低小)、《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千古江山)、《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十一首。苏轼的其余三十五首词的注释和题解由博士生刘兴晖负责撰写,辛弃疾的其余三十九首词则由博士生袁志成负责撰写。词目编排以《全宋词》本苏轼词和辛弃疾词为序。袁志成和刘兴晖为此花了不少时间查找资料,揣摩词心词境,斟酌文字。最后由我通读全稿,修改润色定稿。我们恳切地期待着读者朋友的批评指正。
彭玉平
2005年11月15日
前言
苏轼词选(五十首)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满庭芳(蜗角虚名)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满江红(江汉西来)
念奴娇(大江东去)
沁园春(孤馆灯青)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望江南(春已老)
望江南(春未老)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洞仙歌(冰肌玉骨)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永遇乐(长忆别时)
永遇乐(明月如霜)
行香子(清夜无尘)
行香子(携手江村)
行香子(一叶舟轻)
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
减字木兰花(春牛春杖)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念奴娇(凭高眺远)
辛弃疾词选(五十首)
摸鱼儿(更能消)
沁园春(三径初成)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清平乐(绕床饥鼠)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满江红(蜀道登天)
满江红(过眼溪山)
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
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
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
念奴娇(我来吊古)
念奴娇(近来何处有吾愁)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
定风波(少日春怀似酒浓)
临江仙(老去惜花心已懒)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菩萨蛮(青山欲共高人语)
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
木兰花慢(老来情昧减)
祝英台近(宝钗分)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霜天晓角(吴头楚尾)
阮郎归(山前灯火欲黄昏)
南歌子(万万千千恨)
清平乐(茅檐低小)
清平乐(绕床饥鼠)
满江红(直节堂堂)
满江红(倦客新丰)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贺新郎(老大犹堪说)
贺新郎(细把君诗说)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
鹧鸪天(春入平原荠菜花)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
贺新郎(绿树听鹈鸩)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沁园春(杯汝来前)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定风波(少日犹堪话别离)
踏莎行(进退存亡)
汉宫春(春已归来)
鹧鸪天(不向长安路上行)
洞仙歌(婆娑欲舞)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永遇乐(千古江山)
江神子(暗香横路雪垂垂)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后记
彭玉平,1964年8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中国文学批评史”。代表作品有《中国古典诗学研究》、《唐宋名家词导读》等。
近年来,人们逐渐提倡学习“国学”。所谓“国学”,是指在学术层面上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上一个世纪,我们经受过许多折腾,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传统文化饱受摧残破坏。在今天,痛定思痛,提倡学习国学,这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修养,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历代的心血,世世相传,层层过滤,积淀成深厚的文化传统。在学术层面上,文化传统贯串、渗透于哲学、文学、史学等人文学科的各种著术中,凝聚成影响全民族意识形态的血脉。当然,其间有精华,有糟粕。而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营养。只有继承、吸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才有可能不断地壮大,不断地发展。
回首近百年,欧风关雨,吹渗神州,这对促进我国走向现代化,有其积极的一面。特别是进入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故步自封,死抱传统。我们应该把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财产,拿过来为我所用。但是,在以开放的态度面向世界的同时,我们更要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继承过来,发扬下去。越是全球化,越要民族化。只有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外来的文化养分,我们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有可能走在全球化、现代化社会的前列。
让青少年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学,是当前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应该重视的问题。多少年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不利于社会人才的健康成长。君不见,在我们中间,有知识而没文化的人,所在多有。其实,没有获得优秀文化传统熏陶的人,即使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也不可能真成大器。庸庸碌碌者,捉襟见肘,寸步难行,遑论“走遍天下”!
即使对那些有志于从事科技事业的青少年来说,学好专业知识,与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学好国学,这两者绝不矛盾,更不会互相排斥。相反,接受了国学中所启示的具有辩证思想的观点方法,加强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增进了人文精神和素质修养,反会促进对科技知识、理论的理解,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试看我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像苏步青、李政道等等,他们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都与从小便接受国学的熏陶有关。深厚的文化根基,是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巨大的推力。这一点,我国的优秀科学家在总结学习的成功经验时,常引以为傲。对莘莘学子而言,前辈学人的体悟,值得认真地思考。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学一点国学,对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同样是重要的。例如国学中提出的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等观念,经过重新诠释,完全可以运用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至于优秀文化遗产中所呈示的辩证的思想,人生的哲理,美好的文句,优雅的仪态,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我认为,学不学点国学,对人的素质、知识的培养,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快慢之分,雅俗之分。因此,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适应全球化、现代化的需要,为了对付日趋激烈的竞争,提倡学点国学,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实在是很有必要的。
学习国学,最好的办法是从娃娃抓起,让青少年从小就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有所接触。启蒙教育,对人的成长,关系至为密切。当然,传统典籍中某些概念、语言,青少年未必了了,可能是囫囵吞枣,但这不要紧。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青少年会逐步弄清它的真义;而那些优秀的文化养分,会渗入他们的肌肤、血管,成为他们生命的部分,让他们有可能更好地健康成长。
我们这套丛书,是为了帮助青少年学一点国学而编写的。我们很愿意把我国文化遗产中发人深省的哲理,脍炙人口的诗文,上至孔子老子,下至鲁迅冰心,有选择地向读者们介绍,并且稍作简明扼要的说明、注释。我们希望,广大的青少年能够从这套丛书中,接受到祖国优良文化传统的教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材。
暮春三月,杂花生树。让我们这一块深受岭南文化滋润的土地,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2006年3月于中山大学
(黄天骥,中山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