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1日,以厦门市人民武装部为基础,扩编为厦门军分区,归福建省军区建制领导。司令员熊振武,第一政治委员袁改(中共厦门市委书记兼),政治委员余庆坦。机关编制90人,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担负领导民兵及兵役工作。机关编制90人。辖同安县人民武装部。1962年1月,厦门军分区担负厦门市卫戍任务,成立卫戍司令部对外办公。
1970年2月1日,厦门军分区与福州军区守备第四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厦门守备区,建制属福州军区,归陆军第三十一军领导指挥,兼负厦门等岛屿的守备任务;在民兵和兵役工作上受福建省军区领导。守备区机关增设动员部。司令员杨兆瑞,政治委员刘茂堂。区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动员部,驻厦门市虎园路。辖守备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团,浯屿独立营,船运大队;警卫营(由原军分区独立营改编)、通信营、教导队;东风区、向阳区、鼓浪屿区、郊区、同安县人民武装部(1970年7月至1973年8月曾划归晋江军分区建制领导)等单位,编制员额7784人。代管厦门边防检查站。
1976年3月,以守备区动员部为基础,组建厦门市人民武装部,归福建省军区建制领导。部组建厦门市人民武装部,归福建省军区建制领导,厦门守备区所辖各区、县人民武装部划归厦门市人民武装部建制领导。守备区所属部队建制此后亦有所调整。
1980年12月,厦门守备区改番号为福州军区守备第四师。
1982年11月26日,福州军区通知,厦门市人民武装部改为师级单位。
1985年10月,厦门市人民武装部与原福州军区守备第4师及炮兵第3师一部合并,成立福建省厦门警备区,归福建省军区建制领导。担负厦门等岛屿的守备、城市警备和民兵、兵役工作。
军分区成立时辖同安县人民武装部(1970年7月至1973年8月曾划归晋江专区)。1961年9月,成立厦门市郊区、杏林区、开元区、思明区、鼓浪屿区人民武装部,归厦门军分区建制领导。
1963年1月,组建军分区独立连。
1964年5月,撤销杏林区人民武装部。8月,厦门市公安部门所属的5个边防哨所改编为军分区江头、蔡厝2个步兵连。10月,江头步兵连调南平军分区,蔡厝步兵连改为同安县独立连。
1965年4月,同安县独立连调龙溪军分区,军分区独立连改称福建省军区独立第二连,仍由厦门军分区领导指挥。1964年5月撤销。
1966年8月,厦门市公安大队和同安县公安队分别改编为军分区独立营和同安县中队,分别归军分区和同安县人民武装部建制领导;开元、思明区人民武装部依次改称东风、向阳区人民武装部。福建省军区厦门边防检查站由厦门军分区代管。
1967年3月,省军区独立第二连改编为龙溪军分区独立连。1969年12月,军分区独立营第三连改编为福建省军区警卫营第六连。
1979年2月又重建杏林区人民武装部。1986年6月,厦门警备区辖厦门市开元、思明、鼓浪屿、郊区、杏林区和同安县人民武装部。1987年6月,郊区建制撤销,成立集美区;同时增设湖里区。郊区人民武装部随即改为集美区人民武装部。1989年6月,成立湖里区人民武装部。
党委第一书记:崔永辉[1]
司令员:陈荣海[1]
政治委员:徐林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