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滑竹

泡滑竹

植物界
中文学名 泡滑竹
禾本科
双子叶植物纲
玉山竹属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泡滑竹(Y.ffiitis Yi)

  秆高 3-4.5m,径 1-2cm,节间长27-30cm,幼时具白粉,无毛或具灰白色小硬毛;箨环初时有少数淡黄

  色刺毛,秆环隆起。箨鞘早落,三角状矩圆形或长三角形,密被紫褐色斑块,约为节间长度的1/2,背面疏生黄色小刺毛;箨耳及遂毛缺失;箨舌截平形或斜截平形,高1.5-4mm,撕裂状;箨叶秆下部者直立,上部者外翻。每节分枝3-7枚,叶片狭披针形,长4-11cm,宽 0.4-0.5cm。笋期 4月。

  笋食用,秆材质柔韧,供编织竹器用。

  分布:云南永善。

  种中文名:泡滑竹

  种拉丁名:Yushania mitis Yi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玉山竹属

  属拉丁名:Yushania

  国内分布:产云南东北部。海拔1800--2500米,生于山坡地,形成纯林或与灌木作块状混交。模式标本采自永善县蒿枝坝。

  海 拔:1800-2500

  命名来源:[Journ.Bamb.Res 9(3): 35.Pl.5.. 1990]

  中国植物志:9(1):519

  组中文名:峨眉玉山竹组

  组拉丁名:Sect.Brevipanicylatae

  亚族中文名:筱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THAMNOCALAMINAE Keng 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竿柄长(8)18—40厘米,直径3—6(10)毫米;节间长达1.5厘米,实心。竿高3—4.5水,粗1-2厘米;节间长(78)27-30(45)厘米,圆筒形,但在分枝一侧的下部扁平,通常无毛或有时在解箨中的幼竿具灰白色小硬毛,幼时具白粉,纵向细肋稍明显,竿壁厚2—4毫米;箨环等高于或在分枝节低于竿环,初时被少数刺毛;竿环隆起或在分枝节甚隆起;节内长4—5毫米。枝条在竿之每节为3—7,直径1.5—3.5毫米,斜展。箨鞘早落,三角状长圆形或长三角形,革质,密被紫褐色斑块,长约为其节间之半,先端三角形,背部疏生黄色小刺毛,纵肋显著隆起,上部边缘初时具黄褐色短纤毛;箨耳不存在,鞘口继毛亦不见或有时在两侧各具1条长达1厘米之缝毛;箨舌截形或斜截形,高1.5-4毫米;箨片在竿之下部箨者直立,而上部箨者外翻,三角状披针形或线状三角形,全缘。小枝具3—5(6)叶;叶鞘长1.8—2.3厘米,边缘初时生纤毛;无叶耳,鞘口两肩初时各具2—4条氏1-5毫米之继毛;叶舌近拱形或近截形,高约0.5毫米,外叶舌边缘具纤毛;叶柄长1—1.5毫米,无毛,初时常被白粉;叶片狭披针形,长(1.2)4.2—10.5厘米,宽(2)4—8毫米,基部楔形,无毛,下表而稍带灰绿色,次脉(2)3(4)对,小横脉组成长方格状,叶缘具小锯齿。花枝未见。笋期4月。

  用 途:本种在产地约有700公顷,年伐量可达500吨。笋食用,每年春季有大量鲜笋和笋干问市。竿材质柔韧,供编织各种们竹器或造纸等用。目前,水善县蒿枝坝水库管理处正在大力养护本种竹林,以便发挥其水源涵养和水上保持作用。

  产地分布:产云南东北部。海拔1800--2500米,生于山坡地,形成纯林或与灌木作块状混交。模式标本采自永善县蒿枝坝。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