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松弛症是一种症状,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弹性组织的系统性疾病。分为先天(遗传)性、获得性和局限性三种。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多见于15~30岁左右的年轻患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现行治疗的重点在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尽量使其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可分为先天性、获得性和局限性三种,
先天性是指皮肤弹力纤维先天发育缺陷引起,小儿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即见皮肤症状,起初为水肿样改变,以后皮肤渐渐松弛、下垂、多皱褶。随后症状逐渐加重,累及全身皮肤,而以颈、面和皮肤褶皱处最为明显,幼儿呈老人面貌,过度的皮肤皱褶可使皮肤形成有蒂的皮肤悬吊,上眼睑皮肤下垂妨碍视力,下眼睑皮肤下垂形成外翻,由于弹力纤维明显减少,有时甚至缺如,纤维变粗、变短、变性和断裂,皮肤丧失弹性,在一些皱褶部位悬垂呈袋状而不能回缩。该病不仅侵犯皮肤,而且可累及全身组织出现肺气肿、多发性疝、憩室、胃黏膜脱垂等,有时伴毛发稀少,牙齿疏松。
获得性皮肤松弛症的治疗属世界医学难题,目前尚无有效方法,现行治疗的重点在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尽量使其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患者也可以选择整形手术治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