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早产与早产儿学

开本 16
出版社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ISBN 7802454336、9787802454330
出版日期 2010年5月1日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作  者:封志纯,钟梅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ISBN:9787802454330

出版时间:2010-05-01

版  次:1

页  数:414

装  帧:精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医学 > 儿科学

内容简介

《实用早产与早产儿学》内容是作者多年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的集成,如将早产儿的救治归纳为保温、呼吸、感染和营养等4大基本问题;系统阐述黄疸、脑病、循环、血液等并发问题和早产儿眼病、慢性肺部疾病、智能残疾等后遗问题。《实用早产与早产儿学》还首次以一个独立章节阐明“母源性新生儿疾病”的概念及其内容。

编辑推荐

《实用早产与早产儿学》由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篇 实用早产学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早产的发病原因
第一节 母体因素
第二节 胎儿因素
第三节 子宫胎盘因素
第四节 其他因素

第三章 早产的病理生理
第一节 临产机制
第二节 病理生理

第四章 早产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一节 先兆早产及早产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早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章 早产的预测
第一节 子宫颈图与早产评分表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家庭监护

第六章 高危妊娠与早产
第一节 妊娠高血压疾病与早产
第二节 糖尿病与早产
第三节 胎儿生长受限与早产
第四节 双胎妊娠与早产
第五节 妊娠合并梅毒与早产
第六节 妊娠合并心脏疾病与早产
第七节 胎膜早破与早产

第七章 解剖原因导致的早产
第一节 宫颈功能不全与早产
第二节 先天性子宫畸形与早产

第八章 早产的预防
第一节 早产高危孕妇的确定
第二节 妊娠期保健
第三节 预防性的治疗
第四节 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善

第九章 早产的治疗
第一节 先兆早产的保胎指征
第二节 基础治疗
第三节 宫缩抑制剂
第四节 抗生素的应用
第五节 促胎肺成熟
第六节 分娩前处理及分娩方式选择
附录1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
附录2欧洲指南

第二篇 实用早产儿学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早产儿分类
第二节 早产儿救治策略
第三节 早产儿监护病房的设置和设施
第四节 早产儿出生时处理
第五节 早产儿转运组织
第六节 早产儿转运网络

第二章 早产儿呼吸问题
第一节 胎儿及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生物学
第二节 早产儿窒息
第三节 早产儿呼吸暂停
第四节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五节 早产儿肺炎
第六节 早产儿肺出血
第七节 早产儿气漏
第八节 早产儿呼吸系统畸形
第九节 早产儿血气分析
第十节 早产儿呼吸管理

第三章 早产儿保温问题
第一节 胎儿及早产儿体温调节发育生物学
第二节 早产儿保暖
第三节 早产儿硬肿症
第四节 早产儿体温异常

第四章 早产儿感染问题
第一节 胎儿及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生物学
第二节 早产儿败血症
第三节 早产儿脑膜炎
第四节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第五节 早产儿皮下坏疽
第六节 早产儿抗菌治疗
第七节 早产儿隔离消毒

第五章 早产儿营养问题
第一节 胎儿及早产儿营养代谢发育生物学
第二节 早产儿液体疗法
第三节 早产儿胃肠道喂养
第四节 早产儿部分胃肠道营养
第五节 早产儿全胃肠道外营养
第六节 早产儿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第六章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
第一节 胎儿及早产儿胆红素代谢发育生物学
第二节 早产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第三节 早产儿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第四节 早产儿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第五节 早产儿换血治疗

第七章 早产儿出血性疾病
第一节 胎儿及早产儿凝血功能发育生物学
第二节 早产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三节 早产儿消化道出血

第八章 早产儿贫血
第一节 胎儿及早产儿造血功能发育生物学
第二节 早产儿生理性贫血
第三节 早产儿营养性贫血
第四节 早产儿输血

第九章 早产儿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 胎儿及早产儿循环系统发育生物学
第二节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第三节 早产儿休克
第四节 早产儿心功能衰竭
第五节 早产儿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监护

第十章 早产儿颅内病变
第一节 胎儿和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生物学
第二节 早产儿颅内出血
第三节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第四节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十一章 早产儿脑发育不全
第十二章 慢性肺疾病
第十三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第十四章 特殊母亲早产儿
第一节 胎盘早剥早产儿
第二节 妊娠中毒综合征早产儿
第三节 吸毒母亲早产儿
第四节 先天感染早产儿
第五节 非产房出生早产儿
第十五章 早产儿社区医学

序言

人们对早产的认识由来已久,科学意义的早产概念也有百余年历史,但早产及其产物——早产儿却从未引起人们像今天这样重视。社会、环境等因素使早产的发生越来越普遍,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关注这一现象,试图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入探究或解决早产及早产儿相关问题,因此产生了许多新观点、新理论。如何把这些观点、理论整合在一个体系内,使之具有系统性和临床实用性,是一道考验智慧、学识、经验的综合试题,本书即是解答这一试题的初步尝试。
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兼收相关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以全新角度设置内容构架,使之既具有学科系统性、科学性,又符合临床实用的适用性和指导性;本书内容是作者多年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的集成,如将早产儿的救治归纳为保温、呼吸、感染和营养等4大基本问题;系统阐述黄疸、脑病、循环、血液等并发问题和早产儿眼病、慢性肺部疾病、智能残疾等后遗问题。本书还首次以一个独立章节阐明“母源性新生儿疾病”的概念及其内容。
本书集早产与早产儿问题于一体,体现了产、儿科密切协作的“围产”医学理念。本书编者主要是南方医科大学两所附属医院产、儿科的一线工作者,他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深深感触到两者密切配合的重要性。常有产科医生调侃“产科是母亲,新生儿科是儿子”,而我们则认为:我们服务的对象,即产妇和新生儿,是母子关系。而为她们提供医护服务的产、儿科应该是“夫妻”关系。产科“母亲”生下宝宝,新生儿科“养父”承担抚养、保护宝宝的责任。对于早产儿尤为如此,早产防治和早产儿救治息息相关,产科及新生儿科工作者将这两个阶段的基础和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对提高早产和早产儿的认识和诊治能力,减少早产儿发病率,增加早产儿的健康存活率均有极大帮助。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