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行车架子、一台电机、一个呼吸球,也许你不敢相信,就是这样的“山寨呼吸机”,代替了价值高达10多万元的呼吸机,维系着一名无法正常呼吸的15岁少女的生命。这个特别的创意,竟出自几位朴实、憨厚的村民之手。
“女儿很乖巧、懂事,咋突然得了这种病?”家住安阳县崔家桥乡冀庄村的冀兰俊看见躺在病床上的爱女冀小燕就想流泪。2008年11月17日早晨,他刚起床就接到了女儿同学的电话,称女儿突然晕倒在地。他迅速赶去将女儿送往医院抢救。
冀兰俊没有想到,女儿竟然患上严重的格林巴利综合征,俗称神经炎。在医院治疗的一个多月里,小燕一直住在重症监护室里,虽然基本脱离了危险,但必须借助呼吸机呼吸,这让原本贫困的家雪上加霜。
在冀小燕突发病症的几天里,她的母校崔家桥二中的师生们相继赶到病房里去看望她。安阳县教育局机关人员、崔家桥乡全体中小学师生也相继捐款共2.6万余元。冀兰俊还到处筹借医药费,相继花去近10万元后,才让小燕的病情有所好转。
“我们家里很穷,但是小燕得的却是‘富贵病’!”冀兰俊说,女儿每天都要借助呼吸机呼吸,因为费用过于昂贵,他们已无力支撑,2008年12月26日,他们万般无奈让女儿出院回家。
起初,得知小燕不能正常呼吸,乡亲们纷纷赶到他家里,昼夜排队用手来回挤压呼吸球,24小时从不间断,有些身体弱的乡亲为此还患了感冒。
后来,一名村民看大家太累,就想了个法子——自行研制一台呼吸机。
研制出简易呼吸机的村民孟文海、冀俊海、马宝顺,向记者讲述这台呼吸机的诞生过程。“推拉呼吸球很费劲,一直用手推也不是办法,我们就想着研制一台机器代替人工。”34岁的孟文海说。3个人说干就干,经过苦思冥想,他们从缝纫机的脚踏板、炼油机上得到启发,就将一架废旧的自行车、电机、呼吸球等组装起来。
孟文海说,整个研制过程耗费了5天时间,当时他们仨都没有睡过一天好觉,其中难度最大的是控制呼吸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按照医生的要求,必须控制在每分钟18至20次,多了少了都不行!”孟文海说,起初是用洗衣机电机,但功率太小,很快就烧毁了;后来改用水泵电机,但转速太快。经过多次尝试,最终使用的是压面机电机,经调试恰好合适。接着就是控制机身平衡,使拉杆可以均衡地挤压呼吸球,这也是个难题。“这就像是爱迪生搞发明一样,所幸我们成功了。”大家终于用一个自行车架子、一台电机、一个呼吸球,经过简单组合做成了简易呼吸机,来勉强维系着小燕的生命。
正品呼吸机搬进冀小燕的卧室里
省内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后,外地及中央媒体相继关注,新浪网、人民网、腾讯网、网易、搜狐等国内门户网站纷纷转载相关报道,一时间“山寨呼吸机”成为舆论关注的一个热点。
患病少女的病情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安阳县民政局领导带着3000元慰问金去看望冀小燕;崔家桥派出所民警也捐了1000元钱;冀庄村村委会干部捐了300元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捐出50元钱……
2月10日上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院长周国平等人赶到冀庄村看望冀小燕。周国平对冀小燕的病情作了详细诊断,认为她的生命还有很大的转机。随后,周国平还将自己携带的价值10多万元的正品呼吸机搬进冀小燕的卧室里。
2月12日,周国平再次带人体神经方面的专家、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冯周琴来到家中,对小燕进行了诊断。结论同样是有康复的可能,当日周国平便表示希望将冀小燕接到郑州治疗。在对冀小燕治疗期间,除了收取药费外,其他一切费用全部免除。
2月14日下午,冀小燕被送往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接受治疗,医务人员正积极为其制订医疗方案。医务人员称,从目前冀小燕的状态看,一个月内她可脱离呼吸机实现正常呼吸,半年内即可基本痊愈。
“对于以仿冒、劣质为代表的‘山寨机’,我们给予的是指责。然而,看到‘山寨呼吸机’连续报道后,我却被深深地感动了。”安阳市政协委员吴利平说。不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都在关注“山寨呼吸机”一事,让他们更关注的是隐藏在背后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吴利平说:“年仅15岁的冀小燕是极其不幸的,要借助呼吸机才能维持花季生命,然而,价值10多万元的医疗器械对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来说确实是个天文数字! ”
山寨呼吸机 安阳市人大代表侯先朝说,传统的住房、教育、医疗问题,依然是压在很多人头上的三座大山。刚看到这则新闻时,很多人都会感谢这个成本低却很有效的“山寨呼吸机”给患病女孩带来的希望。“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也许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面对这些事实,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这个‘山寨’的价值呢?”
殷都区政协常委韩书清说,他很关注冀小燕的治疗进展。从医师那儿得知冀小燕目前不能脱离呼吸机,双手已经开始痉挛、双足开始下垂、踝关节活动受限,再不开始康复训练,就会不可避免地变成残疾后,韩书清很心痛,他不希望残疾人队伍中再增添一位可怜的“新兵”。
女孩正在逐步康复
河南安阳县15岁的少女冀晓燕患脊髓神经炎,无法正常呼吸,必须借助呼吸机。在医院花费近10万元之后,病情仍无好转。由于无力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父母只好把她抬回家中,连寿衣都准备了。起初,家人用一个皮球和一根塑料管做了一个“土呼吸机”,50多位乡亲轮流为她按压皮球,24小时不间断,一直坚持了半个多月,所有人都疲惫不堪。后来,一位村民突发奇想,居然用一台电机、一个自行车架、一个皮球,组装了一台“山寨呼吸机”,替代了人工按压,维持着女孩的生命。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院长周国平听说此事后,主动送来一台呼吸机,后来又把女孩接到医院继续治疗,女孩正在逐步康复。
当人们纷纷指责“山寨”一词时,却对这台“山寨呼吸机”充满敬畏,那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感动。这个故事看似离奇,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很多农民无钱看病的窘境。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还活着钱没了。其实,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健康时没钱,而是生病时没钱。当一个人无钱治病,倒在生命的“最后一公里”时,那才是最凄惨的。在中国,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所谓“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健康水平的不同。也就是说,一个生在农村还是城市,其生命的长短是不同的。最贫困和最富裕省份的人均期望寿命可以相差10岁以上,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了不平等的命运,这与其说是个人的不幸,不如说是社会的不幸。
应该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以来,显著地改善了农民的看病就医状况。但是,由于新农合保障水平低,人均仅100元左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很突出。据调查,在很多贫困地区,一些农民连参加新农合的十元钱也拿不出来。而报销比例不高,也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一般来说,在县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为60%左右,封顶线最高才两三万元。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如果得了大病,很多农民依然无法负担高昂的医药费,只能放弃治疗,回家等死。因此,目前的新农合制度还很脆弱,无法抗击狂风巨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增强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面对贫困患者,很多医院处境尴尬,有苦难言。危重患者只要到了医院,医院就没有理由拒绝收治。但是,一旦患者病情稳定,是继续治疗,还是推出门外,就成为一个两难选择。如果继续治疗,医院势必赔钱;如果推出门外,医院似乎又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目前,全国各级医院普遍存在患者“赖账”现象,数字惊人。一些病人经过救治后,悄然逃离医院。为此,公立医院负债累累,不堪重负,而政府也没有建立合理补偿制度。事实上,公立医院虽然具有公益性质,但并非慈善机构,如果长期承担不良债务,势必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最终损害更多患者的利益。
健康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健康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国家无法维护公民的健康权,就很难真正维护其他方面的权益。因此,保障弱势群体的健康权,是一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当前,我国的国力尚不雄厚,医疗保障制度还没有覆盖全体居民,已有的医保制度保障水平也有限,居民看病自费比例还很高,这在短期内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最现实的办法是,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和完善贫困医疗救助体系,为弱势群体留一条生路,让贫困不再成为生命的“路障”。
冀晓燕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因为在她背后,还有很多人因贫困患者依然挣扎在死亡线上。所以,建立一套有效的贫困医疗救助制度,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如何,也不希望 “山寨呼吸机”的故事重演了!
在江苏南通,有个叫胡颂文的人,他自制“钢的肾”维持生命13年,他的故事成为了神话。然而,最近类似“钢的肾”事件在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干坑村也悄然上演,一对年过半百的父母因支付不起儿子高额医费,自制“山寨呼吸机”维持儿子生命5年至今。
一个模具架子、一台压缩机、一个呼吸球,加上一根小皮带,就是这价值不过几百元、简单组合而成的“山寨呼吸机”,代替了价值高达10多万元的呼吸设备,维持着付学朋的生命近5年的时间。
山寨呼吸机 在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干坑村的一个简易民房内,付学朋一家就住在这里。父亲付敏足今年已63岁,母亲53岁,30岁的付学朋7年来一直躺在病床上。据干坑村村委会主任黄米胜介绍称,付学朋家的房子建于1975年。
据上郑乡乡政宣传办张杭军回忆,当时是因为工作任务到干坑村拍照,无意中发现村子里的这个房子有嗡嗡作响的噪音,询问了其他村民才发现这家在用发电机。
普通的农民家庭怎么会用发电机呢?带着满心的疑问,张杭军走进了付学朋家。当张杭军推开这间小屋的门,迎面看到的是一张古老陈旧的红木床,而安静躺在床上的就是付敏足的儿子付学朋,床旁边是一台嗡嗡作响、长相古怪的机器,床对面是一台被放置到2米多高立柜上的电视,电视机顶端几乎要接近房屋天花板了。“这是付学朋生活中唯一的娱乐。”
“2006年3月的一天,苦难像恶魔一样降身到付学朋身上。”张杭军告诉记者,付学朋下班后骑着摩托车到超市买东西,摩托车后面还载着他的同事金光华。摩托车行驶到金桥集团附近时,与迎面开过来的一辆轿车相撞,付学朋身受重伤。法院判决轿车车主一次性赔偿30多万元,而据付敏足夫妇说,治疗和维持费用已经花去110多万,其中七八十万都是亲戚们凑的。
为了给儿子看病,付敏足夫妇在起初的两年时间里辗转于台州与上海的几个大医院,上海的长征医院甚至还把车开到了他们家门口,但是都因为风险太大,没有给他做手术。
由于呼吸中枢神经和运动神经受损,导致付学朋颈部以下部位几乎完全瘫痪,呼吸只能靠插在喉部的外接塑料管辅助进行。
“刚开始我们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呼吸科住了四个月,依靠医院呼吸机维持儿子生命,但是住院的费用太贵了,一万块钱还坚持不到一个星期就没了。”付敏足老人无奈的说,他们只能将儿子送回家里,利用简易呼吸器帮助儿子手工呼吸。
这种简易呼吸器是一种人工急救苏醒球,球的一端有气管连接到喉管,需要不停捏动才能帮助呼吸。付敏足夫妇便每天24小时轮流守在病床前捏苏醒球。哪怕停止3分钟,儿子便会呼吸终止,失去生命。
七年来,付敏足夫妇捏破了6个简易苏醒球,指关节也变得异常粗大。但是他们并没有丧失儿子能恢复健康的斗志,他们依然在憧憬着有一天付学朋能像以前那样健康地唤他们一声爸爸妈妈。
刚接回家的一年多时间里,付学朋的呼吸全靠付敏足夫妇和两个女儿、女婿每天不间断捏球。直到第二年四月份,付敏足的弟弟在电视里看到自制呼吸机的办法,才结束了完全依靠手工捏球来延续生命的日子。
他们模仿电视里的方法,买了电动机和调速器,再加装一个推动杆。电动机接通电源,带动调速器有规律地运转,之后与其连接的推动杆按相同频率挤压墙头的呼吸球,并通过管道将挤压出的空气送到病人喉部,帮助呼吸。
张杭军告诉记者,机器转动起来,每天需耗费五六块钱的电费,一个月就是一百四五十元的开销。“所以,两个老人只舍得晚上开,白天他们依然和以前一样捏呼吸球。”
可是,需要常年在家照顾儿子的付敏足夫妇,这些生活开销该怎么办?生活资金又从哪里来?
山寨呼吸机 “政府也给与这个家庭一定的帮助。”黄岩外宣办主任喻益杰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道,干坑村村政府为付敏足一家办理了低保户,每人每月280元。另外,该村政府还为付敏足夫妇安排村里“保洁员”的工作,一年可以有6000元的收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也会在逢年过节时给付敏足一家发送补贴金及生活用品。再加上社会上也陆续的有爱心人士捐资帮助这个家庭。
“这夫妇俩实在很辛苦,但他们对待孩子那种不离不弃的精神也着实感动世人。”喻益杰告诉记者,“他们守着那份1%的希望,做出了100%的努力,这份感动不是言语能够表达的。所以,我也想借机呼吁广大的社会群众,能够给予这个家庭一些帮助,凝集起社会的正能量。”
“这种简陋的自制呼吸机的确能够维持生命五年,但是存在风险。”浙一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浦其斌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
浦其斌介绍道,呼吸功能丧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肺功能不好,第二种是肺功能健全,但其呼吸系统等功能不好。付学朋就属于第二种情况,付学朋是由于呼吸中枢神经核运动神经受损而丧失了呼吸功能,这是说明该病人的呼吸肌肉力量不够,但他的肺动力是存在且健康的,所以这类病人对呼吸机的要求不高。
如此简陋的自制呼吸机对病患究竟有没有副作用呢?浦其斌说,这种自制呼吸机是极不安全的。由于呼吸机的整体运作没有处在一个安全监控范围内,在这个呼吸的过程中,病人的肺部很有可能受到外界的感染,容易受伤。 “对于付敏足为儿子自制呼吸机维持生命五年的做法,绝对只是个案,不宜模仿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