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才女鱼玄机》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英国)贾斯汀·希尔 译者:张喜华
贾斯汀·希尔,英国著名作家,对中国唐代女诗人鱼玄机颇有研究,于2004年在英国ABACUS公司出版《大唐才女鱼玄机》英文版,2005年7月该书再版,并荣获2005年毛姆奖02004年英国文化艺术协会将他列入当代作家名单。《英国时代文学增刊》称他是地道的“中国作家”。
张喜华,女,1969年11月生,湖南南县人,先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和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期间曾作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英语系留学深造。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等。近年来先后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文化研究》《外国文学》等杂志和有关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曾主持湖南省社科课题《跨文化交际中的东方主义》主持在研国家社科课题《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第一章 公元903年
第二章 公元850年
第三章 公元852年
第四章 公元903年
第五章 公元853年
第六章 公元856年
第七章 公元903年
第八章 公元858年
第九章 公元906年
第十章 公元860年
第十一章 公元907年
第十二章 公元862年
第十三章 公元907年
第十四章 公元863年
第十五章 公元907年
第十六章 公元863年
第十七章 公元907年
第十八章 公元866年
第十九章 公元907年
第二十章 公元869年
第二十一章 公元870年
第二十二章 公元907年
第二十三章 公元872年
第二十四章 公元873年
第二十五章 公元907年
作者后记
译后记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不知多少次泪留满面,多少次梦里徘徊。故事越接近尾声,我越不愿前行,不愿从久远的时空里走出来。人生悲喜古今同,穿越时空,鱼玄机朝我们款款走来,襟飘带舞,风姿绰约,诗才敏捷。我感慨她短暂悲伤的人生;我沉醉她千古不朽的诗韵;我回应她细腻温柔的情感;我理解她无奈成空的思念。鲜活的生命,花样的年华,千古的绝唱,痛苦的生灵,她是诗坛的宠儿,她是幸福的弃儿,她是天堂的匆匆过客。在沉醉与感慨中,我清醒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在中国知道鱼玄机的人并不多,即便有所知晓,也是停留在香港电影《唐朝豪放女》的艺妓形象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日益升温的消费社会里,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出现了严重的贫血。我们在开放的语境下,吸纳外来文化,美国化、欧化、韩流、全球化不绝于耳。在各种“化”面前,我们既要吸纳包容外来文化,同时更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身份。传统文化的精髓符合人们的心灵渴望,满足了人内心对传统价值的回归和认同。在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中,传统文化会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与认同。希尔期盼如黄河一样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像茶馆里永远馨香怡人的清茶,让变革中的中国人慢慢咀嚼品味、神清气爽,物质与文化并行的东方福地的心灵不再是天堂过客,而是饱含自在与从容。
我和作者相识于1997年,他当时以英国海外志愿者身份来中国任教。教学研究工作中我们合作了两年。当时,他正在为《大唐才女鱼玄机》收集素材,翻译整理鱼玄机诗歌。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接纳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也是我翻译此书的动力。书中的优美文字不断唤起我们合作时的美好回忆,所以翻译和校对的过程也是我重温友情的过程。
上海社会科学院马驰研究员在阅读完原著后对本书的跨文化意义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发掘,他认为希尔谙熟中国文化,将儒、释、道和基督教文化内容融于一体。译者对作品的理解得到了文化研究专家的认同,这也进一步激发了对《大唐才女鱼玄机》的研究热情。翻译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得到了马驰研究员的精心指点和帮助,特此致谢。
翻译专家郑延国教授参与了译文的校对和指导工作;我的研究生祝晶同学对全书做了认真细致的校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可用作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研究文本,具有文学性和欣赏性。
鱼玄机的诗歌是凝练的语言,希尔的故事是中西诗歌的和谐共鸣。既要翻译出鱼玄机古朴凝练的风格,又要保持希尔优美流畅的英语特色,还要还原唐朝的历史文化气息和诗化的语言,这都给翻译带来极大的挑战。笔者多方考据历史,查阅文献,研究唐诗,力求最贴切地再现希尔笔下的中国文化神韵。疏漏不周之处难免,请读者朋友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