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通史

北疆通史

品牌 中州古籍出版社
开本 16
页数 592页
书名 北疆通史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目录导航

图书目录

“中国边疆通史”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编秦统一前的北疆
第一章草原生态
第一节地貌的演变
第二节气候的变化
第三节人类的作用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
第一节兴隆洼一一红山文化
第二节仰韶一一龙山文化
第三节定居农业生活方式
第三章青铜时代
第一节夏商时代
第二节鄂尔多斯一一北方青铜器
第三节游牧生活方式

第二编秦汉时期的北疆
第一章北狄、胡与秦王朝
第一节北狄与胡
第二节胡与秦王朝
第二章匈奴
第一节匈奴的军政制度
第二节匈奴的经济生活
第三节匈奴的文化习俗
第三章汉匈关系及汉朝对北疆的治理
第一节西汉时期的汉匈关系
第二节东汉时期的汉匈关系
第三节汉朝对北疆的治理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疆
第一章魏晋时期北疆诸族
第一节鲜卑轲比能统一漠南
第二节拓跋鲜卑的崛起
第二章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
第一节柔然的兴起与衰亡
第二节敕勒的发展及其所建高车国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疆的经济和文化
第一节鲜卑的经济和文化
第二节柔然的经济和文化
第三节敕勒的经济和文化
第四节北疆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四编隋唐时期的北疆
第一章突厥的兴起与突厥汗国的建立
第一节突厥的兴起
第二节突厥汗国的建立
第三节突厥汗国的分裂
第四节突厥与隋唐王朝的关系
第二章薛延陀
第一节薛延陀兴起与政权建立
第二节薛延陀与唐王朝的关系
第三章回鹘政权的建立
第一节回鹘部落联盟
……
第五编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的北疆
第六编蒙古汗力元朝时期的北疆
第七编明朝时期的北疆
第八编清朝时期的北疆
大事记
后记

文摘

第二节气候的变化
北疆草原夏日优美如天堂,冬季严酷似地狱;气候影响了北疆的自然和文化面貌。北疆地理位置偏北,地势较高,距海较远,边沿又有山脉阻隔,因而降雨量少而不均,寒暑变化异常剧烈。冬季在蒙古高压气团的控制下,干燥、严寒而漫长,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温暖多雨,春季姗姗来迟,秋季一闪而过。大约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冬天,春、夏、秋季平均不到两个月。一般而言,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白灾年年有,黑灾不时来,加上疾病、蝗灾和人祸,草原游牧生活极其悲惨和不稳定。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直到四月份,北疆才从冰冻雪封中苏醒过来。春天又是多风的季节,多风是北疆气候的一个特点,而春季大风天数占全年大风天数的60%以上,风力多半在四级以上。好在日照充足,气温增高迅速,牧草得以返青,为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牲畜带来了生机。马、牛、羊分别产下马驹、牛犊和羊羔,牲畜种群数量迅速回升。春季常有风沙和风雪,马、牛、羊需要特别精心的照料,才能安全度过春乏期。
夏季是北疆草原的黄金季节。七八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且雨热同季,对牧草和农作物的生长极其有利。草原上真的会出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浪漫景象。百花盛开,花团锦簇,令人陶醉。不少地方最高气温可达30℃,但昼夜温差大,晚问凉风习习,一天的暑热会很快消失殆尽,人们不会有炎热的感觉。因此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北疆的秋天,六畜兴旺,一片丰收景象。秋季是牲畜抓膘的季节,即逐水草走“敖特尔”的时节;让牲畜吃最好的草,让其体内积累更多的脂肪,以保证其顺利度过漫长的冬季。秋天也是草原上牧民庆祝丰收的欢乐季节。遗憾的是好景不长,“胡天八月即飞雪”,转眼就进入严寒的冬天了。
北疆坦荡开阔,为我国冬季寒潮大风之要冲。西伯利亚寒流首先席卷北疆,冬季异常严寒和干燥。寒冷期一般持续半年左右,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达八个月,几乎没有夏天。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一10℃递减到一32℃,极端最低气温曾达到过一52℃。寒潮侵袭频繁,并伴有小雪。好在马有较强的刨雪能力,能吃到浅雪埋盖的牧草。如果普降大雪,牲畜无草可食便会大批死亡,习称“白灾”。《元史》卷一三六云:“朔漠大风雪,羊马驮畜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婢。”白灾几乎年年都会发生,只是有程度和大小之别。即使不发生白灾,北疆的冬季也是漫长而难敖的。

后记

《中国边疆通史丛书·北疆通史》的编写工作,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马大正研究员主持下,由七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赵云田拟出编写提纲,并负责统稿。各编执笔如下: 前言,赵云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第一、二编,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第三编,白翠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第四编,林永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第五编,蔡家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第六编,罗贤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第七编,杨绍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第八编,赵云田。 大事记,赵云田。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取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在此仅志谢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林荣贵研究员审阅了书稿,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感谢。这里应当说明的是,本书序言中提出了北疆"五个发展时期"的观点,而在正文内,基本上仍以朝代分时期,完全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本书的缺点和错误,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序言

当代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但中国的概念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由最初的京师①,华夏地区,到由汉族和其他民族建立的王朝所统辖的地区称之为中国,近代始才专指整个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共有的国家为中国,以区别于其他国家,具有了现代意义国家称谓。总之,中国概念的演变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产物。 边疆,是一个含义较广的概念,国内外文献作出的解释是很相近的,一般都解释为"靠近国界的那个地方"。有的说:"边疆,边境之地。"②有的则说:"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③在外文辞书中,边疆是指一个国家的边远地区。总之,中外文献中,都把边疆解释为一个国家比较边远的靠近国境的地区或地带。 边疆是一个地理概念。中国的边疆包括陆疆和海疆。陆疆是指沿国界内侧有一定宽度的地区,必须具备下述条件的地区才可称之为陆疆地区,即一要有与邻国相接的国界线,二要具有自然、历史、文化诸多方面的自身特点。据此,当代中国的陆疆省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严格地说,我们不能把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甘肃等省都视为陆疆地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