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镇丛林镇资源丰富,原煤、硫铁矿、莹石、白云石等储量
大、品位高,森林覆盖率达49.3%。近年来,该镇按照工业兴镇,特色富民”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资源型地区全面转型,着力构筑了“一基地”(镁业基地)、“四支柱”(材料、采矿、钙化工、机加工)的发展支撑平台,形成了“一园区”(农业生态园区)、“三特色”(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劳务经济)的良好发展格局。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6.35%,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5.18%,乡镇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29%,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地区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丛林镇正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衔接全区“十一五”规划布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全面转型,重点打造集镇中心发展区,新建——海孔新型产业集聚区,绿水、七龙特色农业展示区和白龙湖生态旅游观光区,努力建设开放富足文明和谐的新丛林。
04年来,丛林镇坚持“工业经济强镇、特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不动 摇,集中精力加快推进全面转型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构筑了“一组团”(万盛晋林组团)、“四支柱”(材料、采矿、钙化工、机加工)的发展支撑平台,形成了“一园区”(丛林农业生态园区)、“三特色”(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劳务经济)的良好发展格局。
工业经济强势发展
丛林镇丛林镇积极探索由地下向地面转移的途径和办法,成功引进了万创无缝钢管、若兰化工等企业,并改组了海博镁业,地面企业比重逐年提高,采煤业比重逐年下降,已从2001年占工业总产值的65%降为2006年的49%。特别是万创无缝钢管厂已于2007年1月16日正式投产,目前已实现产值2500万元,预计明年,仅这一个项目就可为该镇创造1.5~2亿元的工业产值,将为我镇经济结构转型带来巨大活力。
特色种植业稳步发展
丛林镇启动建设100万只小家禽养殖基地项目,以谊群养殖公司为龙头,以培植养殖大户为手段,培育“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注重打造“绿水”品牌,积极拓宽市场。重点发展蛋鸡、山地鸡和鹌鹑,辅以其他小家禽。初步形成了以绿水为中心,辐射带动白龙湖、海孔、永胜等村的养殖业发展格局。目前,全镇蛋鸡存栏10万只,鹌鹑存栏15万只,山地鸡出栏12万只,禽蛋产量800吨。以茂翔花木公司为示范带动,以白龙湖村梅花种植户为试点,重点发展了350亩适宜本地区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有一定销售市场的杜鹃、蓝天竺、梅花、枫树、倒槐等花卉苗木品种,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初步形成了特色种植示范基地。
探索创建万盛休闲观光乡村游示范镇
以“七龙穴”片区为重点,依托白龙湖绮丽的风光和绿水秀美的田园景色,以实施“三清三改”,修缮房屋,美化庭院,硬化道路为切入点,以发展白龙湖清水鱼、七龙山地鸡、丛林高山茶等特色产业为着力点,打造10里生态观光长廊,建成山顶种茶、山脚种花、坝上养鱼、沿河观光的生态观光新村。目前“七龙穴”试点片区建设进展顺利,将于9月28日在此举办“百鸡宴”。
海孔洞:抗战飞机厂
丛林镇西南2公里的山岭中,有一个由石灰岩层、钟乳石形成的天然大溶
丛林镇海孔洞洞,名海孔洞。该溶洞高18至35米,宽18米,纵深210米,可容纳上万人,四周林木环绕,地形隐蔽。海孔洞一带以前属重庆市南川县辖地,洞旁曾有一座寺庙,洞口题有“豁然开朗”几个大字。清末民初,南川县著名文士韦麟书(字圣祥)曾撰文称赞:“其地四面苍山复沓环拱,几疑无路。中一小村,平田十亩,溪流蜿贯,绿竹亘岭,红叶映山,风景幽绝……”就是这个地处偏远、风光不错的大溶洞,在抗战时期是中国第二飞机制造厂所在地。在该洞中,曾生产过近百架飞机,其中包括第一架国产运输机——“中运一号”。第二飞机制造厂在海孔洞存在了近10年,为抗战作出了独特的贡献。1948年,该厂迁回江西南昌,海孔洞的厂地交南川县。解放后大搞“三线建设”,海孔洞又曾被辟为某兵工厂车间。经过多次工业建造,该洞昔日“红叶映山”的自然风景基本无存。
生命工程汤家沟水库
汤家沟水库,位于万盛区境孝子河支流丛林河中
抗战飞机段,丛林镇白龙湖村,距万盛城区17公里。水库是以农业灌溉与城镇供水为主,是一座生命工程。汤家沟水库工程于1993年8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至2001年6月28日竣工,历时近8年时间。汤家沟水库是一座美丽高山的人工湖,又名“白龙湖”。恰似缀在群峰攒簇间的一颗璀璨绿珠。汤家沟水库投影面积5776亩,受水面积22平方公里,真是广袤。当洪水到来时,她就敞开胸怀笑纳它们,把它们骄纵急躁的奔腾之势,平静下来,同时,源源不断地输送甘泉,去灌溉农田,满足人畜食用和部分工业用水,她那生命工程的情意,令人肃然起敬。汤家沟水库,4座尖山高高耸起,7条山脊蜿蜒绵亘,真有大山的气魄,峻峰在雄伟中寓秀丽,幽壑于深邃中寄温柔,着实别有番风致。如果乘四时佳期,结伴到这儿游水趣,聆泉响,眺奇峰,步幽谷,那春的鲜嫩,夏的浓郁,秋的多彩,冬的白雪,会使你悦目、聪耳、怡心、尘烦顿消,其乐无穷。
烟波浩淼美山湖,叠翠峰峦缀绿珠。
风漾涟漪磨玉镜,波摇青峰舞穹庐。
开怀畅饮差洪住,倾盏闲游令旱无。
生命工程千秋业,丹心一片在玉壶。
丛林传来的威风锣鼓声
2005年9月22日,万盛区迎来了建区50周年的喜庆日子。当天,在区体育馆举行的隆重庆典前,一支约50人组成的鼓乐表演队以其精彩的演出,近乎完美地演绎了一段段富有浓郁山西风味的民间鼓乐。赢得了与会嘉宾和媒体的关注。
原晋林厂许多职工原来就是鼓乐艺术爱好者,其中还不乏高手。晋林厂建厂之初,一支全部由山西人组建的晋林威风锣鼓队便成立起来。晋鼓由此开始在丛林镇的山间回响。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更多本地人的进厂,晋林厂的威风锣鼓队伍日渐壮大。“艺术团目前的基本演奏曲目有《欢庆锣鼓》、《慢流水》、《一枝花》、《牛斗虎》、《单燕舞》等。”都是区文化馆在纯正的山西锣鼓基础上,加入巴蜀民间音乐特色、提炼创作而成的。”
随着威风锣鼓队的名气渐大,威风锣鼓队逐渐走出狭窄的厂区和海孔村,目前丛林鼓乐艺术团的100多名团员来自于丛林镇的红岩、五十公里两个社区。近年来,他们先后应邀参加了万盛区和周边南川市、綦江县以及贵州省、云南省等众多文艺演出和庆典活动,丛林鼓乐已与具有300多年历史的“金桥吹打”一起,成为万盛区最拿得出手的两大民间艺术品牌。
丛林镇针对流动党员离家在外,背井离乡,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在党员队伍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具体情况,以“四个一”举措逐步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展现党员的先进性。
一是建立一套信息体系。该镇采取主动摸底、积极收集的方式,切实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外出时间、从事的工作、新的住址、联系方式和党费缴纳情况,以及家庭基本情况等。经过调查登记,全镇流出党员100余名,流入党员3名,已全部建立信息库,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并采取跟踪管理的办法,建立流动党员外出申报登记制度和定期排查制度,该镇专门设立了流动党员联系电话,落实1名工作人员负责联系和管理,确保“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漏”。
二是建立一套服务网络。建立完善三级流动党员帮扶服务网络,镇党委委员分别联系帮扶一个村或社区的流动党员,主要负责加强与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和联系,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实现流动党员组织生活不少过、组织关心不少得、思想素质不滑坡。各村社区党组织委员分别联系帮扶所属党小组的流动党员,主要负责与流动党员的定期联系,及时传达党的重要精神,安排学习的主要内容,流动党员回乡后,及时与其联系,了解在外期间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查看《流动党员活动证》上的记载内容,并及时开展党组织补课教育,做到离家不离党。党小组长帮扶服务所属的流动党员家属,及时了解掌握其家庭生产生活情况,组织党员成立帮扶组,帮助忙农活,解难事。2007年以来,全镇16名流动党员的家属在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生产生活等方面得到各级党组织的帮助和支持,解决实际困难18件,做好了流动党员“一帮一”联系人、“一带一”知心人。
三是建立一套服务载体。通过颁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充分发挥其在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管理功能。建设好丛林党政信息网站,要求流动党员定期点击,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知晓家乡的发展建设状况,增长科学技术知识,增强流动党员自我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制定流动党员就业创业帮扶措施,在镇社会保障所设立劳务服务站,免费提供劳务咨询、输送流动党员到相关企业、院校参加技能培训,去年共有7名流动党员在市区企业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4名流动党员返乡实现了就地就业,同时为返乡流动党员返乡创业从技术、项目、资金上给予扶持和奖励,涌现了蔡志华、姚刚等一批流动党员种养致富带头人,其中4名过去的流动党员进入了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
四是建立一套服务体制。建立流动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出地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确定一名党支部书记,负责所属党组织党员的教育管理,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镇党委每年给予党支部一定的工作经费,并确定由镇党委委员分别帮扶一个流动党支部,按期给党组织送去学习资料,不定期进行回访,在7.1还专程上门看望慰问,目前已经在沙坪坝区和江北区建立了两个流动党员党支部。表彰慰问流动党员。开展流动党员“奉献家乡、为民服务”的活动,带领家乡群众共同发展,在7.1专门表彰一批优秀流动党员,邀请参加表彰大会,并作大会发言;每年元旦春节,镇党委都要看望慰问一批回乡流动党员,组织召开“共话丛林发展”座谈会,鼓励流动党员把外面致富信息带回来,把家乡富余劳动力带出去,在家带动群众共致富,在外创业树形象。现在,他们每年将带领该镇2400余名富余劳力外出务工,创造劳务经济近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