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姆人

阿萨姆人

中文名 阿萨姆
分布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阿萨姆人(Assamese)

  阿萨姆人 :

  ā sà mǔ rén

  南亚印度民族。自称阿霍米亚人、阿萨米亚人。主要居住在印度阿萨姆邦。阿萨姆地区的最早居民属原始澳大利亚人种,体质特征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的一些原始部落相近。后与达罗毗荼人、蒙古种人、雅利安人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阿萨姆人。阿萨姆人一般肤色呈黄色或黑黄色,身材矮小,面部有明显蒙古种人特征。4世纪左右,建立迦摩缕波国,13世纪来自缅甸的阿霍姆人(泰族的一支)征服迦摩缕波国,建立阿霍姆国。使用阿萨姆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与孟加拉语相近,但受藏缅语影响很深。有以梵文天城体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主要信仰印度教,属湿婆派,敬奉克里希纳神和象征力量的湿婆神、迦利女神。部分人信伊斯兰教,种姓制度温和。世代同堂家庭普遍。男女婚姻自主。人死后行火葬。多以务农和畜牧为业,少数人在种植园或作坊做工。纺织、制陶等手工业发达。男子只穿围裤,冬季肩披布肩;妇女只穿长统裙,缠胸巾,头上和肩上披纱巾(城市妇女多穿纱丽)。多以大米为主食,尤喜喝茶。

  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不丹。约1269万人(1985年)。讲阿萨姆语。多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

  南亚印度民族。自称阿霍米亚人、阿萨米亚人。主要居住在印度阿萨姆邦。人口约2420万人(1994年)。

  阿萨姆地区的最早居民属原始澳大利亚人种,体质特征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的一些原始部落相近。后与达罗毗荼人蒙古种人、雅利安人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阿萨姆人。

  阿萨姆人一般肤色呈黄色或黑黄色,身材矮小,面部有明显蒙古种人特征。4世纪左右,建立迦摩缕波国,13世纪来自缅甸的阿霍姆人(泰族的一支)征服迦摩缕波国,建立阿霍姆国。使用阿萨姆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与孟加拉语相近,但受藏缅语影响很深。有以梵文天城体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主要信仰印度教,属湿婆派,敬奉克里希纳神和象征力量的湿婆神、迦利女神。部分人信伊斯兰教,种姓制度温和。世代同堂家庭普遍。男女婚姻自主。人死後行火葬。多以务农和畜牧为业,少数人在种植园或作坊做工。纺织、制陶等手工业发达。男子只穿围裤,冬季肩披布肩;妇女只穿长统裙,缠胸巾,头上和肩上披纱巾(城市妇女多穿纱丽)。多以大米为主食,尤喜喝茶。在历史上,阿萨姆是继中国以后第二个商业茶叶生产地区。

  注:阿萨姆语

  印度阿萨姆邦的语言﹐印度宪法承认的语言之一﹐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使用人口约1400万。它是奥里亚语和孟加拉语的近亲。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15世纪的文献﹐如《罗摩衍那》的译本。

  阿萨姆语的元音系统里i和u没有长短音的区别﹐例如nila(蓝黑)﹐梵语nla﹔dhuli(尘土)﹐梵语dhli﹐印地语dhl。元音鼻化现象常见﹐例如dt(牙齿)﹐源出梵语danta﹐中古雅利安语的a在阿萨姆语中变成。由於受周围藏缅语言的影响﹐辅音中没有卷舌音﹐阿萨姆语把中古雅利安语词首的s变成x﹐又把元音之间的s变成h。例如xhur(家公)﹐通俗梵语sasura﹐孟加拉语our。语法方面﹐阿萨姆语没有“性”的范畴。名词有 6个格﹐代词有4个格﹐每个格不止一个形式﹐此外还有敬体形式。阿萨姆语的文字和孟加拉文字相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