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开本 16
页数 412页
书名 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类型 传记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书 名: 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作 者:《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编辑组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ISBN: 9787100066228

开本: 16开

定价: 45.00 元

内容简介

《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内容简介:2004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北京主办召开了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两百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提交、宣读了百余篇论文,内容涉及汉语句法、语义、词汇等方面。论文大多是研究者最新的成果,尤其是从吕先生的论著中得到启发所作出的新的研究;也有一些是侧重吕先生学术思想和治学理念的研究。

会后语言研究所成立了论文集编辑小组,从会议论文中选出46篇文章,编成了这个文集,包括了人民的语言学家永在——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怀念吕先生、重温吕先生“处理好四个关系”的教诲——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

图书目录

人民的语言学家永在——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

一代宗师,学界楷模——深切怀念吕叔湘先生的教诲:严谨,谦逊,与人为善

怀念吕先生

重温吕先生“处理好四个关系”的教诲——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

吕叔湘先生与当代中国的语言规划

指路灯——读《(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

吕叔湘先生辩证的汉语语法观

试论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言对比研究的贡献——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

缅怀吕老

怀念恩师吕叔湘先生

吕叔湘先生和《论衡索引》

吕叔湘先生与中国语文现代化

认真推行《简化字总表》——学习吕先生《字形规范问题答客问》的思考

吕叔湘先生在清华——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

吕叔湘先生在苏州中学

深切的怀念——纪念吕叔湘先生诞辰100周年

一代宗师 春风化雨——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

试论动宾式动词

语法研究的目标——预测还是解释?

汉语双项名词句与话题-陈述结构

从“他的老师当得好”谈起

重视动名关系研究——吕叔湘“语法分析论”学习札记

话题、协同化及话题性

从subject的功能分析看汉语句子的主语概念——语言学方法散论

层次和核心问题再探讨

存现句里的专有名词宾语

北京话里新生的语法手段

说《法伟堂经典释文校记遗稿》

近代汉语和晚唐五代官话

关于连动式的历史及发展的几点考虑

古代汉语中的“日中”和“中日”

动词“吃(噢)”的来源

从助动词“解”、“会”、“识”的形成看语义的演变

再谈中古汉语处置式

从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看《元曲选》宾白的明代语言成分

马王堆汉墓帛书祝由方中的“由”

从“善”等谈上古的句法与词义分析

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比较研究——《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增补汇音》和《渡江书十五音》三种韵书比较研究谈“破”——汉语某些动词的类型转变

蒙古时期的一道白话碑

论语气助词“啊”的历史渊源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解决了汉语语音韵律分析的难题

从语音合成看汉语的重音结构

论量词的功能与演变——汉语、景颇语量词比较

辞书编写的借鉴和提高——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

词语翻译与语言规范化——几个用例的分析

后记

……

编辑推荐

《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后记

2004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北京主办召开了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两百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提交、宣读了百余篇论文,内容涉及汉语句法、语义、词汇、音韵、方言、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辞书编纂等方面。论文大多是研究者最新的成果,尤其是从吕先生的论著中得到启发所作出的新的研究;也有一些是侧重吕先生学术思想和治学理念的研究。
会后语言研究所成立了论文集编辑小组,由沈家煊、蔡文兰、曹广顺、张伯江和张骅组成,从会议论文中选出46篇文章,编成了这个文集。文集的出版得到了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

序言

当我接到要为吕先生百年华诞写纪念文章的通知时,二十多年来的生活经历,迅速在脑海中闪现,我感到吕先生对我的影响是那样深刻、那样无所不在,由这种感觉产生的激情和冲动,让我立即提起笔来,想要写出这一切。但究竟从何下笔呢?思之再三,还是先谈做人,后说治学吧,从这两方面谈谈先生对我的教诲与影响。
先生的家庭生活和谐而温馨,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师母对人和蔼可亲,对先生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我每到先生家,总是由师母把我让进屋里,然后细声慢语地告诉正在里间伏案工作的先生。师母走路的声音几乎是听不到的,她唯恐惊扰了先生。师母说,先生的胃曾动过手术,须少吃多餐,每晚十一点,总是让深夜工作的先生加次夜餐。家里虽雇有保姆,但照顾先生,师母一定是亲历亲为的。在一次庆贺先生八十大寿的宴席上,我恰与先生、师母同桌,我问先生:“在您的贡献与成就里,应有师母的一半儿吧?”先生愉快地说:“那当然。”先生动过不止一次大手术,却能健康地工作到九十多岁,成为一代语言学大师,不能不说与幸福温馨的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先生对师母同样关爱有加。记得一次去先生家,先生很亲切地给我切了一块儿奶油蛋糕,说:“吃一块儿蛋糕,你也会活到我们这个岁数。”原来那天是师母的生日。我将自己在先生家里看到的这一切,拿来与自己的家庭对比,往往会引起一些自省,从而化解了一些家庭矛盾和摩擦,增加了一份温馨与和谐,连续多年被居民大院评为“五好家庭”。
到先生家,常会看见一位比师母还要年长的耄耋老人,那是师母的姐姐。老人家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别无依靠而长住先生、师母家。当时我想,要是统计家庭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先生家在北京市可能都是首屈一指的。这又使我看到了一种家庭之外的、亲友间的、恒久的、默默的关怀与亲情。我的精神再次得到升华。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