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水龙

熊水龙

中文名 熊水龙
出生日期 1964年5月
毕业院校 暨南大学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履历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

1987年9月至1989年6月在暨南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学习。

1989年7月至1999年7月任广东省政协《同舟共进》杂志编辑、记者,历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主任科员。

1999年7月至2002年7月任广东省政协《同舟共进》杂志副主编。

2002年7月至2004年10月任广东省政协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

2004年10月至2007年7月广东省政协办公厅研究室调研员。

2007年7月至2017年8月任广东省政协提案办主任。

2017年8月至今任广东省政协提案委专职副主任。

2012年6月至2017年06月任民革广东省委会委员。

2017年6月任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民革中央委员,[2]民革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 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7日,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常委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表决任命熊水龙为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3]

两会提案

2023年两会期间,熊水龙提交提案,建议适时调整“双休日”,试点开展周休日实行“隔周三休”的制度。即首周休息一天,次周休息三天。“这样做既保障了公共休假制度的刚性约束,又提供了全年多个分布均衡的‘三天小长假’,还能助力分散休假、缓解旅游高峰压力”。[4]

熊水龙还提交了发行人口特别国债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提案,他建议:近五年内每年发行人口特别国债额度为5000亿元,募集资金直接补贴婚育家庭,直接用于消费。[5]

熊水龙还提交了《关于提高农民养老待遇让农民老有所养的提案》,侧重于通过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他建议:

一、通过加快制度统筹和整合,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待遇水平差距及个人缴费贡献差距。将定额缴费形式转变为比例费率制。同时,科学设计养老金待遇动态调整机制。

二、应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加大社会宣传,提高农民参保意识。另一方面,优化提升制度环境和经办服务水平,实现个人账户的信息化、透明化。

三、拓宽养老保险构成的补充调剂机制,针对养老保险三个支柱分别给出针对农民的具体举措:

1、在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建议将部分央企和国有企业收入用于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购买养老保险的补助,通过为精准帮扶对象代缴养老保险费强化“以工补农”“村企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2、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方面,鼓励推行农民职业年金制度。按照农民的基本收入、对技术的掌握程度、生产和生活形式等基本指标,分为“职业农民工”和“职业农场主”,设计不同收入下农民职业年金的缴纳比例;借助网格化形式实现基层管理服务精准覆盖,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个人账户养老金进行组合投资和管理,实现与农民职业年金的对接。

3、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方面,建立由集体补助的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式的商业养老保险。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结合农村居民养老需求与收入水平提供相匹配的商业保险产品。[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