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源

董希源

中文名 董希源
职业 艺术家
代表作品 高壑览景图、秋山云散图、流云飞瀑图
民族 汉族
毕业院校 上海外国语学院美术专业班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董希源董希源1988年至今在共青团福建省委“全国青少年闽台活动营地”工作;

1988年当选福建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长;

1998年当选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海峡书画研究会研究员;

1998年、2003年当选福建省八届、九届政协委员;

1998年当选福建省政协书画室成员;

2003年当选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1998年、2003年当选福建省八届、九届青年联合会常委;

2003年当选福建省美协会员。

现任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自由职业一分团团长,福建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长、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常委。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董希源当选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

学术活动

1986年 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

1987年 在福州举办个人画展;

1996年 应邀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并举办作品展;

2001年 参加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入选第十五届全国新人新作展,参加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展并获铜奖,董希源中国画巡回展在漳州市、广州市陆续举行;

2002年 参加西部中国画邀请展并获优秀奖,全国工笔花鸟画展获优秀奖,在佛山市、顺德市、增城市、清远市举办个人巡回画展。

主要学术著述: 《董希源画集》、《董希源作品精选》、《董希源山水画选》、《透视董希源》、《名家画苑——董希源·我学山水画》、《董希源花鸟画作品选》等。

作品评价

  董希源山水画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气韵生动,山川雄伟秀丽,豪迈刚健,很有气势,他擅长把握画面的整体感,如《高壑览景图》、《秋山云散图》、《流云飞瀑图》、《云涌春山图》等,虽然

董希源 2006年作 荷 镜心

峰峦叠出,婉蜒不绝,沟壑纵横,目不暇接,同时流云飞瀑,涌动其间,但却毫无零碎琐繁之感,整个山体龙脉互相呼应;浑然一体,给人以大气磅礴的;仕美质感。

  中国山水画在五代、北宋时期达到一个高峰,如董源《夏山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虽平远、高远、深远不尽相同,但无不以高山仰止的壮美,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那巍峨的质感,富有阳刚之气。同时,古人尝称,水、云为山之呼吸,若无水、云,山无生机。董希源正是把悟了传统三味,使其所绘山水具有撼人的气魄和云水流动的生机。那坚实的岩壑、飞动的流泉、变灭的烟云,与点景人物、树木、村舍,共同构筑了富有韵律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可游可居,可亲可爱,让人陶醉其中。 董希源山水画另一个特点是构图饱满,虽密不透风,却疏能跑马。为了突出山水的雄奇峻伟,他以层层叠加的方式使所绘作品产生顶天立地的效果,强悍、雄厚、先入为主,使观者在绵延不绝的大山面前领悟气势逼人的感受,解读气壮山河的妙谛。

  毛泽东在《十六字令》词中称赞祖国大山道:"天欲坠,赖以柱其间",欣赏董希源的《云涌春山图》、《高壑观景图》时,此种情感令人油然而生。董希源虽然舍弃了大块留白的方式,但他却没有舍弃"计白当黑"的优良笔墨传统,他以如泻的流泉飞瀑、如幻的岚气云烟,让凝固的岩壑沉浸在流动的空气中,泉声、云气,可闻可观,大自然的呼吸动静,是如此地和谐、优雅、秀丽、多变。热爱生活的董希源,还喜欢在画面上点缀草帽,着连衣裙的少女倩影,给奇山秀水增添了现代生活气息,与常用古装老僧、隐逸点景的方式相比,别有一番情趣。故而观其山水,既有崔巍雄奇之美,又有灵巧秀雅之情,

董希源 1993年作 天籁 横幅

虚实相济,互得益彰。

作品特点

董希源

  山水画第三个特点是表现手法灵活丰富,工意兼具,技法全面,他善用大小斧劈皴,去展示山体的刚健;亦好用长短披麻皴,去表现山峦的浑厚;还能用豆瓣皴去写出岩壑的质感;董希源并不喜欢一味地放任,而是强调在客观基础上的夸张、美化,将元代赵子昂为代表的"文人画"工意兼具的传统,予以发扬光大。他在远景、中景、近景的处理上,更是体现了这一思想,该写实处则写实,该写意处则写意,灵活运用,恰到好处。如《秋山云散图》,近景之枫树竹林,丘壑山舍,表现精到;远处之云峰气岚,水墨淋漓,而全图浑然一体,并无生硬做作之弊。在设色、光影的表现上,画家也十分注意,落笔不苛,既不偷工减料,又不滥用水墨,技艺纯熟,层次丰富,收到"咫尺十里"之效,而不让古人。 赵子昂曾云:"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何益。"赵氏所说古意,实际是指学习传统优秀技法,并且在此基础上予以创新。赵氏的一生艺术实践,就是很好的注解。而董希源的绘画实践,也向我们阐述了这一真谛。他的画面上洋溢着传统的典雅,又充满着新时代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看到以线造型、以画为奇的创作宗旨,和讲求画意中诗情的传统标准;又可以看到注重光影效果,色彩明暗,以及对画面要求饱满的新观念:中国传统水墨画设色淡雅、清丽,造型似与不似的趣味,也在其中得到体现。

作品简介

  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的游人会发现,在城楼正厅的东墙上,有一幅气势磅礴的国画———《山高云祥》。画面上,黄山奇峰、云海松涛相互交错,气魄宏伟,境界开阔。这幅国画是今年9月24日刚换上的,作者名叫董希源,是福建省政协委员、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长。据了解,新中国成立至今,天安门城楼收藏绘画作品约400幅,从作者的年龄看,董希源是其中最年轻的。

  董希源一身黑色中式衣裤,脚下黑色圆口布鞋,及肩的头发在脑后束成马尾———“一个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者”,这是我的第一印象。董希源1964年生于八闽大地,9岁起跟随舅父习画,自幼便打下了扎实的国画基础。1986年,他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通过研摹古今名家,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绘画的笔墨精华及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 当今,一些人抛弃中国文化传统,用一些前卫的形式取悦观众。董希源说:“这种时尚换来的只不过是一阵短暂的掌声。绘画不能赶时尚,只有全身心地学习研究传统,才能有所创新。”董希源做到了。董希源决不画应景之作。当许多人游走于各种笔会、展览谋名得利时,他更多时候是在工作室中潜心创作。他对每一幅画都十分在意,无论是卖、是赠还是捐,只要自己不满意,断不出手。董希源的画室桌面上是一幅丈六匹的国画,画中疏密有致的草地上有潺潺溪水流向远方,9只仙鹤怡然自得,或引颈长鸣,或振翅欲飞,或低头啜饮,或梳羽自怜。画虽尚未着色,已经气韵生动、意趣盎然。他说,这幅《鹤鸣天地宽》是应邀为人民大会堂而作的。他应广东东莞市长安镇邀请,要到该镇举办画展。

两会提案

2023年全国两会,董希源提交了关于支持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海外文化传播作用的提案。

董希源在上述提案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高质量做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互鉴,助力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构建文化交融的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董希源告诉澎湃新闻,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中,多数长期、广泛活跃在基层一线从事文艺创作,作品兼具民族性、国际性、时代性等特点;不少有较高国际声望的艺术家,具有丰富的国际文化交流经验、广泛的国际文化传播途径。更重要的是,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多对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抱有非常积极的心态,他们渴望在其中发挥所长、贡献国家。

如何发挥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独特的优势,使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海外文化传播的作用?董希源建议,成立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对外文化传播智库,广泛面向自由职业艺术家征求建议,完善、创新“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方式及内容。

董希源认为,长期以来,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处于“体制外”,代表国家、集体参与对外文化交流的机会和渠道相对缺乏。他建议中宣部、中央外办、文化和旅游部等相关部委出台具体政策,支持和组织自由职业艺术家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活动。

他表示,政策成熟后,也可考虑成立专门的民间机构,或以设立公益基金等方式,支持更多自由职业艺术家以更加灵活多样且效果突出的方式,参与到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来,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互鉴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董希源还建议,鼓励并支持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创新表达方式。以“数字信息技术+文化艺术”赋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他直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文化艺术中的广泛应用,为文化艺术的传播创造了新的机遇。但我国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多在创作中处于“孤军奋战”局面,纵然作品优秀、热情很高,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数字技术的灵活广泛应用,更难以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将自己的创作再加工,增强其作品网络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而这些作品,恰恰是向国外受众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载体。

具体来讲,董希源建议,中宣部应成立专项资金,定期对自由职业艺术家开展数字信息技术培训,支持和帮助他们丰富创作和传播形式、创新作品内容,从而拓宽交流渠道,增强交流效果,做好“一带一路”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为这一伟大倡议的下一个十年作出新贡献。[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