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式中战车

五式中战车

中文名 五式中战车
宽度 3.05米
总重量 37公吨
罗马字 GoShikiChiyuSenShiya
目录导航

历史与发展

被美军所缴获、尚未完成的五式战车样车被美军所缴获、尚未完成的五式战车样车五式中战车的原型车于1945年5月完成,该车并未有武装。此项目很快地因为人力短缺与资源不足而被弃置,改将资源集中于较为小型和实际的四式中战车。如同其他许多日本在大战后期所开发的武器,因为缺乏原料而无法生产,以及因为盟军的猛烈轰炸严重妨碍而迟迟无法脱离原型阶段。

设计

五式中战车有着四式战车的加长型底盘,有8个路轮而非四式的7个。使用的是日本的通用履带、前部驱动轮与后部惰轮的设计。五式战车也有着斜面装甲,车前装甲最大厚度为75毫米。

五式战车起初设计是以柴油引擎为动力,但直到战争结束前尚未开发出足够动力的引擎,因此将陆军淘汰的九八式轻轰炸机的Ha-9II乙型发动机备料改装成战车用,并安装车辆用变速装置;Ha-9发动机为德国BMW VI发动机技术转移给川崎重工生产之型号,苏联的于1930年代初期生产的BT-7轻坦克、T-28坦克、T-35重型坦克之M-17发动机也是以BMW系V型汽缸空用发动机转用而成。然而测试时,空中标准最大出力800匹马力的川崎九八式ハ9-II乙引擎,在战车上的出力却仅有550匹马力。

引擎室的设计仿造M3轻坦克,引擎室的上方与尾部下方设置可开式大型仓盖,可以简单的将引擎吊出节省后勤压力。

武装方面,原本预计要装载与四式战车相同的五式75毫米战车炮(以四式7.5厘米高射炮改良而成),并搭配半自动装填系统降低成员负担。次要武装为一门副炮—一式37毫米战车炮和一具同轴九七式车载重机枪,后者主要用来对付步兵的近距离接战。

五式中战存在88炮论争,有人认为日本在中国战场缴获德制88mm高射炮后开发了99式八厘高射炮,并在后期想将此炮战车化用于五式中战。目前资料表明,尚未有任何支持此说法的文件,根据近卫第三师团资料,99式八厘高射炮在发射穿甲弹时,500m穿深为120mm(测试钢板种类不明),与五式七厘半战车炮比并无优势,但炮重量增加60%,后座力增加,加装于战车中会带来装填困难,后座力大等问题,日军不太可能提出88炮搭载计划。

战斗纪录

如同四式中战车,五式战车也是被预计作为本土决战的最后防御武器来对付盟军的登陆。陆军将领计划将五式战车编入大型的装甲师单位中,把入侵者赶回海里,但直到终战时,仍没有一辆五式战车被完整的生产出来(仍在等待配装主炮)。

唯一的原型车被美军所缴获,但其后下落不明。有人认为美军将其装甲拆下用于朝战中。

基本规格

总重量 37公吨
全长 8.467米(含炮,车体7.3米)
宽度 3.05米
全高 3.10米
操作人数 6人(有说法为5人)
装甲厚度、类型 12-75毫米
主要武器 试制五式75毫米战车炮长管型搭载100发炮弹
次要武器 一式37毫米战车炮一挺,102发备弹九七式车载重机枪一挺,5000发备弹
发动机 Ha-9II乙型V型液冷12汽缸汽油引擎由川崎九八式发动机改造
输出功率 550匹马力
悬挂系统 平衡式连动悬吊
最大行动距离 250 千米
最高速度 45 千米/时

词条图册

总重量 37公吨
全长 8.467米(含炮,车体7.3米)
宽度 3.05米
全高 3.10米
操作人数 6人(有说法为5人)
装甲厚度、类型 12-75毫米
主要武器 试制五式75毫米战车炮长管型搭载100发炮弹
次要武器 一式37毫米战车炮一挺,102发备弹九七式车载重机枪一挺,5000发备弹
发动机 Ha-9II乙型V型液冷12汽缸汽油引擎由川崎九八式发动机改造
输出功率 550匹马力
悬挂系统 平衡式连动悬吊
最大行动距离 250 千米
最高速度 45 千米/时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