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航一号

沈航一号

位置 蓝天剧场西行1470米
中文名称 沈航一号
类别 轻型多用途飞机
目录导航

研制过程

在一九五八年全国大跃进的热潮推动下,在党的总路线、“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在“七一”前后,沈阳市科学研究机关和大专学校纷纷以科学研究成果向党献礼,对航空工业学校有很大激发,经过学校党总支和学校领导几次讨论,于7月15日决定研制“沈航一号”飞机。目标是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上天。

准备

7月15日学校决定搞飞机。韩志华副校长负责组织研制,并选定了苏制“雅克12”飞机为原型样机。同时派黄国才老师到长春航校调资料,仅取回二本使用维护说明书和部分图纸,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必须进行在现场样机上测绘和补充设计。

测绘

1958年7月25日按学校通知,飞机专业应届毕业生(315,316,317班)完成了在112厂毕业设计实习后返校,并停止原计划的毕业设计,立即投入到“沈航一号”飞机的研制工作中。以苏制的“雅克12”飞机为参照样机,当时设计组还到沈阳东塔机场对“雅克12”飞机进行实物测绘,回到学校完成各部分设计出图。

加工

由于是单件生产,工装均采用简易工装。当时大部分工作都是设计、工艺、加工三结合进行的,遇到需要协调的问题,当场研究决定就进行试制。有问题再研究改进,缩短工作流程,加快工作进度。

装配

因为机翼是在沈阳滑翔机厂加工的,机身蒙皮也要在滑翔机厂缝装喷漆,试飞也是在沈阳滑翔机厂进行。所以机身及其他部件完成后,于8月29日都运到了滑翔机厂。于10月1日完成飞机的总装工作。发动机、仪表、无线电系统相应工作也相继完成。

发展状况

调试

总装完成后,飞机各系统进行地面调试工作,以保证达到功能要求,包括起落架减震调整和发动机地面试车、飞机重心测定及飞机地面滑行。

首飞

在飞机地面试车和地面滑行检查符合预定要求状态和沈空指派的质量检查组检查认可后,在天气条件符合飞行要求的情况下,于1958年10月7日下午2时40分,在沈空指派的质量检查组检查认可后,由首席试飞员方新林中尉驾驶,飞机在沈阳滑翔机厂上空飞行15分钟,顺利完成了“沈航一号”飞机首飞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参加首飞典礼的首长有:辽宁省副省长王梓水、辽宁省委文教部长王堃 、教育厅副厅长肖文、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刘鼎、刘寅、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徐少甫,驻沈阳空军部队吴铁岩中校等。

退役

“沈航一号”飞机参展结束后从北京运回学校重新组装后停放在当时机库中,相关资料存档。轰轰烈烈的“沈航一号”飞机研制工作则成为一段凝固的历史。十几年后由于蒙皮老化也没做过任何养护的飞机已严重破损,再经历文化大革命,学校处于无政府状态,更加速了这件具有历史和时代标志的“文物”的消失。甚至连有关资料也片纸未留。

现状

损毁后的沈航一号损毁后的沈航一号“沈航一号”已经损坏,在原来地址已经看不见沈航一号。

社会影响

“沈航一号”飞机于1958年10月7日上天,这是继北京航空学院研制的“北京一号”之后研制上天的第二架飞机,是中等专业学校研制上天的第一架飞机。(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延安一号”于1958年12月3日首飞,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研制的“黑龙江一号”于1958年12月16日首飞,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研制的“红旗一号 ”1958年12月22日首飞)。当时在社会引起很大轰动,“沈航一号”首飞后各大报刊相继作了报导。

“沈航一号”飞机于10月13日乘专用火车运往北京,参加在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举办的全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温玉莹同学担任解说员,同时由曲家贵同学负责“沈航一号”飞机维护(包括发动定期开车)工作。

“沈航一号”运抵北京后,由曲家贵、陈久臻、魏宝先、张执中装配重新喷漆、展览会两个月间共接待观众104万人次。

中央领导朱德、陈毅、康生、胡耀邦、胡克实参观了展会。

陈毅副总理到展会参观展览会期间接待了32个国家的外宾。贺龙同志还陪金日成主席来展会参观,在“沈航一号”前温玉莹同学给做了精彩的解说,金日成主席听了很高兴,当即将一枚象征中朝友谊纪念章(为志愿军离朝回国特制的纪念章)赠给了温玉莹。

当年温志功同学还代表沈航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团中央胡耀邦总书记还颁发了奖(锦)旗,金日成主席到展会参观,印度访问团到展会参观。

当时“沈航一号”飞机首飞成功后还由辽宁电影制片厂摄制了新闻纪录短片,曾在学校放映过。“人民画报”还向国外发行印有 “沈航一号”飞机起飞雄姿的彩色图片。

社会意义

“沈航一号”飞机研制成功并飞上了蓝天,是四十八年前发生在中国﹑辽宁﹑沈阳具有伟大时代影响的事件,是沈航人敢想敢干﹑艰苦奋斗﹑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对参制的教师和同学来说,是一次飞机研制的实践过程,是学校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业绩的体现,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半个世纪前,正处在全面大跃进的形势下,在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方针指引下,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干精神,从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铸就了特有的“沈航魂”,“沈航一号”飞机研制成功就是最好的体现。几十年来,沈航人遵循严格施教﹑刻苦求学﹑团结实干﹑敬业奉献的精神,沈航学子(不论老中专生还是新大学生)在中国航空工业各条战线上都发扬了这种精神并有优异的表现,为航空工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提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沈航一号”所体现的沈航人传统精神与新的时代精神衔接就是它的现实意义。“ 沈航一号”是沈航人的有形资产,更是沈航巨大的无形资产。激活了“沈航一号”的历史精神,并注入新的科学的时代精神内涵,它必将为沈航人续写新的辉煌。

历史沿革

1958年7月15日 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党总支、学校领导研究决定研制“沈航一号”飞机。

1958年7月18日 下厂实习的应届毕业生得知研制飞机的消息。

1958年7月22日 下厂实习的应届毕业生到滑翔机厂参观。

1958年7月25日 应届毕业生结束实习返校。

1958年7月30日 机翼组人员到滑翔机厂开始工作。

1958年8月12日 开始飞机的零件加工工作。

1958年8月28日 周华仁副校长做毕业报告。

1958年8月30日 张振瀛主任宣布毕业分配方案。

1958年8月31日 分配到112厂的同学除部分研制需要的同学外,离校到112厂报到。

1958年9月2日 除王恒璋、孙永祥、王成山留下继续参加试制工作外,其余10名同学赴吉林空军修理厂报到。

1958年9月3日 去南京的四名同学离校。

1958年9月4日 去成都的三名同学离校。

机翼组合件已全部完成,等金属件来后开始装配。

1958年9月14日 一直等了十几天的金属件,影响了机翼部件装配。

1958年9月29日 机身与发动机、尾翼、机轮装配完成后运到沈阳滑翔机厂,开始飞机总装。

1958年10月1日 飞机总装完成,进入首飞前地面试验等。

1958年10月7日 下午2点40分“沈航一号”首飞成功。

1958年10月13日 “沈航一号”飞机发运北京,曲家贵、陈久臻、张执中、魏宝先离沈去北京。

1958年10月14日 “沈航一号”到北京,飞机停放在清华园火车站。

1958年10月20日 “沈航一号”在展会上重新喷漆。[1]

1958年11月1日 全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开幕。

1958年12月31日 展览会闭幕。

1959年1月5日 展品开始移交。

1959年1月8日 展品移交完毕。

1959年1月10日~14日“沈航一号”装上专用车皮离京返回沈阳。

1959年1月15日 曲家贵同学离京回沈阳。

1959年1月25日~28日 “沈航一号”总装起来停放在机库里。

1959年5月27日 辽宁画报记者来补拍“沈航一号”试制过程中的照片。至此沈航一号相关活动结束。

1959年5月27日~2017年2月8日 沈航一号一直位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航一号现状沈航一号现状沈航一号原址沈航一号原址2017年 沈航一号损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