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社对接

中文名 农社对接
目录导航

简介

农社对接,指的是农户和消费者达成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社区的消费者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社区搭建平台。“农社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农民、消费者共赢。

即农产品与社区直接对接,居民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直采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同时可以提高农民收入20%左右。

农社对接是上海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面对菜价上涨,农民收入丝毫未有改变的现状,提出的新型农产品直销模式。 该模式闲现已在上海市徐汇区的金衡小区及周边四个小区内实施。这种新型模式是积极探索推动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生背景

农社对接是从2011年华夏农田公司与朝阳区政府合作的便民工程的一个特色服务项目,在朝阳区政府社区办和左家庄街道领导的支持下第一个店在样板店即小伙子菜店在2011年5月3日在左家庄街道的三源里开业,

张大伟是小伙子(北京)蔬菜直供中心的总经理,他和其他几个合伙人,在2011年,从科技产业转战“农社对接”。 “公司原先的主业是科技方向,不过,公司有一个股东,家里在山东有一个蔬菜基地。今年,公司重点开展了‘农社对接’的业务。”张大伟说,以前,蔬菜基地出产的蔬菜,一般都是运进北京,销路有两个途径,进新发地批发市场,或者进超市。

进新发地批发市场,需要交入场费,而且面临诸多竞争对手,价格高了卖不出去,价格低了又赚不着钱。进超市,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因为,“很多超市都会压钱(拖欠菜款)”。除了新发地和超市,从山东运进北京的菜,面临着无处可售的窘境。

当“农社对接”这个想法在公司的管理团队中被第一次提及后,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对张大伟他们来说,“农社对接”的最大好处就是免去了中间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菜价虽然便宜了,但是对他们这种规模的菜农来说,利润一点没减少。因为此前那些销售渠道的中间环节成本,远比现在“农社对接”降低的这些菜价,高很多。

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直采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同时可以提高农民收入20%左右。

开业以来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政府部门的认可

目前该区的“农社对接”便民菜站(点)大体有三种模式,即固定房屋全天售卖式、在社区空地固定时间地点集中售卖式,还有一车一棚流动售卖式,这些灵活的设置方式,既避免了扰民,又解决了街道、社区房屋资源不足的问题。街道、社区提供的场地一律不收费。像这样的“农社对接”便民菜站,朝阳已经建成44处。这些便民菜站每天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一直持续到晚上近8点,上班族下班晚了,也不用担心买不到菜。

按计划,朝阳区明年将再增加50个菜站(点),主要分布在买菜不方便的老旧小区,基本达到每个城市社区服务圈都有一个“农社对接”点位,让全区居民都能得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实惠。

农社对接模式的提出和良性的运行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和全国范围关注和推广。

政策法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工作,制定实施了“菜篮子”工程等政策措施,促进了蔬菜生产和流通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但是,近年来一些地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措施不落实,蔬菜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流通设施能力不足,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今年入汛以来洪涝灾害频发,也给蔬菜的生产供应造成一定影响。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实施基本生活消费品提价备案制度的公告》。按照要求,鼓励近郊菜农到蔬菜市场和社区直销。

意义作用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中国一些地方已经具备了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社区的基本条件。开展鲜活农产品“农社对接”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鲜活农产品“农社对接”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是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菜价居高不下农民收入丝毫未增问题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进鲜活农产品“农社对接”模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农业合作社按照市场需求,提出品种和数量要求,农民按其品质、安全进行生产。期间,消费者适当以农家游的方式察看每天所吃蔬菜的生长情况,从而对农民的绿色生产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而农民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后,将更注重于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合作社自身网络渠道销售或者专业的物流公司运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环节费用,将更多利益留给了农民和消费者。

农社对接的主要做法

指导思想

社区里选购产品的市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立中国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这一主题,以发展鲜活农产品“农社对接”作为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城市大型社区为主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网络、信息、配送等优势,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新型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二是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等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稳步推进。三是坚持贸农结合,以商促农。以大型社区为基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整合。

试点建设内容

增强鲜活农产品加工配送能力

媒体报导

重点支持新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在现有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中增加鲜活农产品配送功能、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配送等多种方式,建立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及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

提高鲜活农产品经营信息化水平

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强化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建设,广泛推广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时点销售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等,进一步推广品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有品牌

试点社区要广泛宣传和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自有鲜活农产品品牌,农业合作社要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增强消费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 。

建立农社对接渠道

政府有关部门要负责组织试点社区,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内产业基础牢、产品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应好、农户成员多的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定期举办这门的对接洽谈会、产品展示推介会等形式,为社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对接平台。。

各地农社对接工作进程

大学生“给力”菜篮 “试吃会”开进小区——上理工学生推广“农社对接”为社区牵线搭桥

新鲜蔬果现摘现送,居民试吃后当场可下订单……今天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试吃会”开进了田东路377弄金衡公寓。“试吃会”的组织者是上海理工大学“赛扶”团队的18名学生,这是他们推广“农社对接”果蔬购买模式的第一步:“降低菜价,我们愿尽自己的一份力。”

当场试吃 当场购买

上午9时多,记者来到小区“探营”。在“试吃台”上,两家果蔬公司的新鲜蔬菜被制作成色拉摆上桌,猕猴桃被切开供品尝。在“销售区”,解说员拿着宣传单为大家解释“农社对接”的购买模式,并回答居民对于菜价、品质等的疑问。

“这猕猴桃蛮新鲜,我要买一箱给80多岁的老父亲吃。”小区居民徐阿姨对猕猴桃赞不绝口,当即询问价格。“外面摊上要卖六七元一只呢,这里18只装才70元,挺合算!”居民张女士则对菠菜、青菜等兴趣浓厚:“菜叶上没有水分,卖相很好,又比菜场便宜。”

试吃了一圈后,很多居民直接掏钱购买,不一会儿,三四百公斤蔬菜已快见底。当得知今后将采取“电话、网上订购,公司定时配送上门,居民家门口取货”的模式时,居民纷纷表示愿意尝试:“关键是新鲜、价低、放心,如果真能做到二三天、甚至每天配送一次,那就再好不过了!”

走访市场 牵线搭桥

此次活动的是上海理工大学赛扶团队发起的。他们说,今年暑假,团队成员注意到菜价飞涨。经过社会调查,大家发现主要原因是中间环节与经销商太多,便开始构思“农社对接”,“将农产品从郊区果蔬源头与社区居民对接,可以跳过多级中间商,降低菜价。”

为此,学生们多次走访小区周边菜场、超市,掌握了第一手菜价信息。随后又与上海菜香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及金山板扎果业公司联系,商定试点推广有机蔬菜和优质猕猴桃。“我们比较过,农社对接的菜价比市价便宜20-30%甚至更多。”经与金衡公寓的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联系沟通,“试吃会”正式举行。

“农社对接”会不会埋下社区“乱设摊”的隐患?负责学生表示,今后配送的蔬果都是提前分装好的,居民下楼拎了就走,不会留下一片菜叶。

宝鸡市“农社对接”开辟“菜篮子”直通车

进入12月份,宝鸡市部分社区的蔬菜价格大幅下降,百合花城小区的白菜每公斤只卖0.6元,而其他地方要卖1.6元,细菜则更便宜,蘑菇、乳瓜等每公斤要比大市场上便宜2 块钱。

原来,经宝鸡市农业局牵线搭桥,该市主动开展了农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城市社区的对接,由此开辟了一条从“菜园子”到“菜篮子” 的直通车,有效减少了蔬菜流通环节的层层加码,还确保了菜农的增收。

该市高度重视蔬菜供应及其价格问题。市委书记亲自抓,主管蔬菜生产的市农业局主动与全市102个蔬菜专业合作社联系,召集5县区 12家有规模有实力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就专业合作社自产蔬菜如何进入社区,实现产销对接进行沟通,最后确定在渭滨区先行“农社对接”,探索发展新路。

渭滨区清姜东二路、百合花城小区、秦川机床厂小区、渭工路、火炬路等城市社区,专门为合作社免费提供销售门店。渭滨区张家沟蔬菜合作社、陈仓区绿丰源蔬果合作社和岐山县故郡丰盛瓜菜合作社 3家,独立经营了7个直销门店,日供应蔬菜25吨多,蔬菜品种多达60 个,平均每公斤菜价比市场降低1元,仅此销区一带市民每天少出1.2 万多元买菜花费。市民高兴地说:市政府为老百姓想得太周到了。合作社的社员也反映:有了销售门店,今后我们要种更多更丰富的蔬菜,确保城市市场供应。

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农社对接”走进安贞社区

鲜亮的武夷山桔柚、现摘的有机黄瓜、原生态的小豆制品、特制的小麦胚芽、神农架出产的野生糯米粽子和野生大豆现磨的豆浆让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的居民们一边品尝着、一边品评着,纷纷排起队踊跃购买。5月25日由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农产品加工流通委员会和丰台区社区学院共同发起主办的“农社对接”活动在安贞社区公园举办。农社对接活动是践行十八大精神,创新农产品流通渠道和食品安全知识科普进社区的创举。组织农业专家进入社区教育引导社区居民识别、选购、使用安全的优质农产品,同时引领优质农产品和新品种进入社区供广大居民品尝、体验、试销。通过农业专家的咨询指导,为社区居民构筑起餐桌安全的堤坝。

居民们围住农业专家提出很多食品安全的问题和建议。原农业部国家家禽育种研究中心总畜牧师、著名家禽养殖专家金光钧教授为居民介绍禽流感传播途径与家禽的安全食用。中国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原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主任吴光夏教授为居民讲解城市自来水安全现状与合理健康选购净水机。北京农学院小豆专家濮绍京教授耐心为居民讲解小豆选购与食用的技巧。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宣传展板前,中国农科院物种多元化专家刘晨博士为居民讲解“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的制定标准和识别。特级厨师、高级营养师李书江先生亲自示范,从大米最佳蒸煮方式到膳食合理搭配为居民做指导。农业部副巡视员、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李振雄认为:农业专家如此近距离与社区居民探讨食品安全问题,是很好的调查、学习机会,会碰撞出很多火花。我们要好好总结,对具有价值的建议,农业分会要上报农业部决策部门。安贞社区居委会王书记说:“感谢这么多农业老专家在周末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来到我们安贞社区开展农社对接活动。这种形式很新颖,从居民的反应可以看出,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非常高,希望农社对接活动今后能常来我们社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