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根

臭梧桐根

植物界
臭梧桐
中文学名 臭梧桐
马鞭草科
双子叶植物纲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臭梧桐根臭梧桐根灌木或小乔木,高1.5~3(-5)米;小枝近于圆形或略四棱形,近于无毛或被短柔毛,散生皮孔。叶卵形或椭圆形,长5~14厘米,宽2~9.5厘米,顶端渐尖,偶或骤尖,基部楔形以至截形,通常全缘,有时疏生不规则的锯齿,两面近于无毛,或很少有柔毛,有时仅沿背面叶脉散生短柔毛,叶片有臭味;叶柄长2~8.5厘米,近于无毛或被微柔毛。聚伞花序顶生及生于枝顶叶腋,二歧分枝,疏散,少花,花序梗长3~6厘米,近于无毛或被微柔毛,末次侧轴上着生三朵花;苞片叶状,椭圆形,长1.4~1.7厘米,早落。花萼绿白色,近于钟状,中部稍膨大,长1.3~1.5厘米,近于无毛,萼管短,5深裂,裂片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1厘米,每裂片有三条细脉;花冠白色,管长1.8-2厘米,裂片椭圆形,长6~11毫米,雄蕊及花柱长突出。核果近球形,幼时绿色,成熟后蓝黑色,直径6~8毫米,通常分裂为2~3个小坚果,包藏于红色,稍增大的宿萼内,果熟期宿萼裂片通常向外反折。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喜阳光,较耐寒、耐旱,也喜湿润土壤,能耐瘠薄土壤,但不耐积水。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

分布范围

原产于华东、华中至东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华北、燕青园艺中心有引种。

主要价值

【性味】

①《浙江民间草药》: 味苦,性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

【归经】入心经、肝经、脾经。

【功能主治】

治疟疾,风湿痹痛,高血压,食积饱胀,小儿疳疾,跌打损伤。

①《本草图经》:治疟。

②《浙江民间草药》:消食,开胃利湿。治高血压。

③《四川中药志》:治食积饱胀,小便不利及小儿疳疾。

【附方】

①治风湿痛:臭梧桐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②治内外一切乳毒:臭梧桐,春、夏取头三个,秋、冬取根,捣烂绞汁。对陈酒热服,取汗为度。(《经验广集》梧桐酒)

③治跌打:臭梧桐根煎酒服之。(《岭南采药录》)

【摘录】《*辞典》[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