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寺(5)
本邺僧人张猛创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名为天城寺。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文宣帝以由有二水合流,改名为合水寺。
北周武帝灭佛,寺院被毁。
隋开皇三年十月(583年11月),隋文帝下敕修理,度人配住,改名为修定寺。
唐武德七年(624年),修定寺再次被毁。
唐贞观十年四月(636年5月),唐太宗为长孙皇后祈福而下敕修复天下三百九十二所废寺,修定寺因此得到大规模重建。
唐贞元十年(794年),修定寺修定塔建成。
修定寺该塔通高近20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身四壁高9.3米,宽8.3米,构图为幔帐雕饰,是一座单层砖砌外壁镶嵌浮雕砖的舍利塔。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定寺塔基平面呈八角形,外表用浮雕砖镶嵌。就基座上残存的浮雕砖看,所雕图案有力士、伎乐、飞天、幔帐、花卉、飞雁和仿木结构的斗拱等30余种。 塔身上端外挑的塔檐构图也很别致,铺首衔环连缀流苏华缨,网眼垂穗形成飞沿,每边飞沿垂挂着团花编织系有银铃的六条彩带。彩带之间“绘”有动物,花草等几十种图案,构成一顶硕大无朋且华美绝伦的“帷帐”。
塔身之南壁开 设一道拱卷门洞,卷之上部,左为青龙吞云,右为白虎吐雾。卷门两侧,四壁金刚侍立护卫,他们面目狰狞,肌肉隆起,两手向上各持兵器,两手向下舞动伸张,威严之气令人不敢逼视。拱卷门洞约1米深处嵌装一道方门,石质门框上遍刻牡丹等花卉图案,半圆形的石质门额上雕刻着三世佛造像。
塔身四壁面用模制的菱形、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以及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的各种型制的雕砖共3775块,图案计76种,镶嵌面积达300平方米,不留一处空白。图案有佛像、弟子、菩萨、力士、武士、天王、仕女、飞天、伎乐、青龙、白虎、猛狮、大象、天马、巨蟒、各种花卉、彩带。塔顶为红、黄、绿三彩琉璃构件。全身镶嵌高浮雕砖,远看犹如一座华丽壮观的方轿。
这些构图别致的外壁浮雕砖与内层承重砖用榫卯相套和犬牙交错的砌筑方法连为一体,结构科学,坚固耐久,历时1200余年仍巍然屹立,内外无损。
据碑文记载,明成祖第三子朱高燧封于安阳时,曾把修定寺作为赵府的香火院,塔顶乃朱高燧派人所督修。 修定寺塔造型古朴壮观,结构科学坚固,图案装饰匠心独运,雕刻工艺精巧雅致,不仅是我国古塔中的愧宝,而且也是唐代砖刻艺术的珍品,它以鲜明的特色,精堪的工艺和巨大的史料价值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