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社火艺术有芯子、平抬、亭子、马社火、走社火等数十种形式,风格各异、独具特色,其中不少形式和周秦汉唐文化有着血缘关系。社火这种街头艺术在长安农村较为普遍,其中灵沼乡冯村的社火芯子,以高、悬、奇、巧著称,在长安区首屈一指,1952年赴京表演,名噪一时;细柳街办大吉村、大羊村的社火,以彩亭著称,造型美观,玲珑剔透,饰以粘接磁碟,可谓一绝,长安县撤县设区时曾助兴演出;另有纸扎鸟兽花卉、彩台、旱船、高跷、大头娃娃等上百种表演项目,丰富多彩、各显千秋。
社火芯子是长安地区民间社火的主要种类。它的结构是人们依据力学原理,采用钢筋铁柱锻造出高低不等的框架,下端横焊约五寸长的脚踏贴片,用于幼童踩踏站立,经过服饰装饰整修,穿上戏装后使人不易看出破绽和机关。芯子由三部分组成,一种叫杆,也有叫镢,也称筒子。它是芯子的支撑部分。杆有单口和双口之分,单口杆上只接一个腰扎子,双口杆上同时接两个腰扎子。另一种叫卡子,它是用来接套在腰扎子的上端,专门绑扎孩子的芯子,有挂的、爬的和站的几种不同形式,杆和卡子只是芯子艺术的辅助部分,所以多年来变化不大,不断变化和更新的是接在杆和卡子中间的这部分,群众叫它腰扎子,也叫出手芯子,它形式多样,有刀枪、犁、纺车、扁担等生产生活和战斗工具的芯子,也有鸟兽、花树、秋千等芯子。其艺术的核心和精华,按其形态可以分为吊芯子、转芯子、翻筋斗芯子和高抬芯子,有了这部分芯子,在表演时就可以变幻无穷,扮演戏剧小说故事、山水人物与飞禽走兽了。
纸扎是民间社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陪衬装饰的过眼艺术,在社火芯子中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一是随着型芯遮掩其暗中机关,二是做成各式各样的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充实芯子的观赏价值。纸扎和芯子是相辅相成的,有人把芯子比作筋骨,把纸扎比作血肉。纸扎芯子还有一个显著的表现手法,在于它的趣味性,如“老鼠上架”巧装机关,用线绳牵动,几只老鼠时上时下,偷吃葡萄;“骚猴尿尿”是将一条橡胶细管一端通往猴身,一端连接水箱,到观众聚集的地方,由扶桌人暗拧机关,从猴子下身射出一股水来,博得观众哗然大笑。纸扎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在长安广泛流传,郭杜街道办辖内杜永村、周家庄及王曲街道贾里村等地的社火,就以纸扎精致,惟妙惟肖著称。
社火杰出流派代表分为两种:
一、王曲社火
在长安区还有流传在王曲街办一带的马社火,即骑在马背上耍社火。它多以装扮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为主,表现人们对英雄豪杰的敬慕,或借助英雄的威力祛除邪恶,求得吉祥。马社火分为双马子和单马子两种表现形式,它不仅展示了艺术技巧,也通过其规模的大小,显示了本地人力和财力。
耍社火自然离不开高跷表演,高跷俗称柳木腿,是一种带有舞蹈性质的民间杂耍。长安高跷分为高、中、低三种,最高者可达丈余,最低者不足二尺,绝大多数为三四尺的中跷。表演时高跷队随着社火芯子结队而行,时前时后,忽左忽右,逗乐取笑,脚下的木跷虽然很高,走动起来却健步如飞,轻松自如,如履平地。长安高跷以高、难、险取胜,表演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如《猪八戒背媳妇》、《打柴劝弟》、《女起解》、《杀裴生》等。
二、冯村社火
长安冯村社火流传广泛,表演形式和项目多样。在长安独树一帜,如冯村社火在表演手法和技巧上不用或少用纸扎,一杆双芯或双杆多芯,以玄妙惊险著称,传统社火《闯幽州》、《降水母》、《采石矶》等都有这个特点,《大杂技》芯子,更是糅合了杂技中的空中飞人、吊毛根、蹬梯子等姿势,形式新颖、形象生动、玄妙惊险。
冯村社火也是由人抬社火发展车载社火,以前经济不发达,人民群众没有娱乐设施,只有在每年正月15进行社火表演,由人抬表演三天,早上一场,下午一场,现今经济发展了,汽车拉台子社火表演。 在90年代长安区各个地方先后建立社火队,都是由冯村社火人才进行指点,如何打造芯子,指导表演,指导的有曹家寨、马王村,大杨村,大原村,还有周至、武功、户县等,为陕西省传统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安冯村社火历史悠久、个性鲜明,距今200多年历史,由于历史悠久,芯子奇妙而富于变化,深受各地群众欢迎,建国以后,长安社火队多次在西安表演,先后多次到西安、户县、周至、咸阳、兴平、武功等地演出,1958年冯村社火队代表陕西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间艺术汇演大会,会议期间,赴京人员,受到了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长安社火》
作曲:赵季平、鲁日融
乐曲以高亢激昂的秦腔为素材,通过对中国北方乡村传统新年期间人们锣鼓喧天、载歌载舞「闹社火」庆祝新春这一民俗活动的描绘,展现出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向往。
乐曲音乐主题鲜明,旋律动听,气势挺拔,激越豪迈,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筝的滑奏似一股清泉,引出了乐曲亲切优美的中段,好似少女翩翩起舞。随着高胡与锣鼓的合奏,「社火」的情绪越来越高,乐曲在宏伟壮大的高潮中结束。乐曲将高胡、二胡、古筝以及锣鼓等打击乐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幅浓郁的陕北风情画卷。
社火,西安地区一种民间传统娱乐活动。起源于秦汉时的「百戏」,盛行于唐、宋。社火常在过年和其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乐曲比较丰富,有各种传统曲牌。表演形式有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大头娃娃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芯子」,就是将小孩化装成秦腔戏中的人物形象,缚在数丈高的杆子上,在行进中做出各种生动的动作造型,吸引人们翘首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