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骥

主要成就 著作《琴学初津》
出生地 吴江松陵
千里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陈世骥从小爱弹琴读琴书,喜欢研究音律和琴学理论,在他琴学素养成长时期,江南琴学衰微,虽然流传的琴谱丰富,但是鱼龙混杂,正伪难辨,陈世骥既没有同好可以探讨,也得不到正统流派老师的传授,深以为撼。后得到闽派琴家祝桐君的《与古斋琴谱》后,才有所领悟。光绪辛卯年(1891)陈世骥在上海认识了祝桐君和何桂笙两位琴家,遂拜两位先生为师,一起研讨琴学。其后他又参阅了通州琴家王坦的《琴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琴学思想。他于1902写成了琴学著作《琴学初津》,该书编写历经二十年,改写了三次,虽未正式出刊,但颇有影响。

流派风格

陈世骥师承浦城派(也称闽派)的祝桐君。浦城派又称闽派,是中国古琴四大流派浙派、苏派、川派、闽派当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祝桐君为浦城派的代表人物。祝凤喈,字桐君,福建浦城人。陈世骥的演奏风格中有闽派古琴的遗韵。

琴学传承

陈世骥广收学生传承琴学,他携琴游历,所到之处得到了各地同道的认可,从学者也很多,因他常年游历在各地,他的学生也应该分布各处,他在吴江的琴学传承是在1900年他回到家乡以后,史料记载也只有一鳞半爪,学生中有据可考的有一位,名叫杨庆龄,其后尚未见有传承记载。

个人作品

自创曲目:《桂宫梯》《雪夜吟》《雨中秋》《腊鼓引》,这四首琴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陈世骥的境遇和曲意风格。

主要成就

陈世骥的琴学著作《琴学初津》,收录于现代古琴艺术遗产的大型资料汇编集《琴曲集成》中,流传于世。

相关图

个人理论

陈世骥认为应该“琴与书参,音与意参”,主张把琴曲知识、文学修养、用音技法和立意达志四方面综合运用,应“四者相顾,不可离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