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华集》是孙犁先生“文革”以后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1979年8月由我社出版。全书收散文30篇,大部分写于1977年—1979年。本次再版将以1979年版本为基础,按照现代编辑规范,予以重新编辑出版,并将其纳入“耕堂文录十种”丛书中。就思想内容而言:《晚华集》有的是用诗化的语言回忆讴歌战争年代的生活和人物,还有一部分艺术见解精湛、文字生动简约的文艺杂谈、序言和通信。就艺术成就而言:这些作品深沉老到,凝重有力,语言纯粹,境界超然,有着犀利的思想锋芒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饱含着历经沧桑和繁华后的那份淡泊与澄明,能给读者以理性的启迪,具有独特性。
《晚华集》最大的价值与意义是其开辟的回忆性散文写作形式。其回忆性散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回忆童年时代、上学生涯以及抗战生活的,如《童年漫忆》、《保定旧事》、《服装的故事》等;二、创作回忆类,如《关于 的回忆》、《关于 的写作》等;三、怀念友人类,如:《远的怀念》、《回忆何其芳同志》等。此类作品情真意切,具有一定的文化反思价值。读来仿佛在听一位历尽繁华与沧桑的智慧老人的人生箴言。
《晚华集》编辑推荐:“文革”结束后,孙犁开始由一个革命作家转型为一个恂恂儒者,由早期的使命文学转型到人性文学。从1977年到1995年,以其独具一格的散文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写作时期,显示出旺盛的写作实力和富有个性特色的思想艺术。“耕堂文录十种”收录了孙犁晚年结集出版的十本小集,其中的“乡里旧闻”“耕堂序跋”“耕堂读书记”“芸斋小说”“芸斋书简”“芸斋琐谈”“书衣文录”等类别文章最为孙犁爱好者们津津乐道,也体现了孙犁独特的写作视角。这些精美而老到的文字,无不透露出作者冷静深邃的人生思考和超然脱俗的写作境界,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衬托出其不朽的思想锋芒和迷人的艺术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耕堂文录十种”在整体编排上独具匠心,封面采用作者亲笔题写的书名并配以本人手章,扉页附有孙犁最喜爱的藏书票。
近作散文的后记
散文若干篇,是近一二年所写。很多年没有写文章,各方面都很生疏,一旦兴奋起来要写了,先从回忆方面练习,这是轻车熟路,容易把思想情绪理清楚。
这样所写的就都是旧事、往事、琐事。所回忆的几位同志,也都是死去了的。原来,拟名之日“川上”,意思就是“逝者如斯”。
关于自己生活的回忆,写起来比较简单。因为并没有轰轰烈烈、曲折动人的生活或战斗经历,所作所为,不过是教书写作,按实际说明就是了。
关于别人的回忆,就麻烦一些。初稿内容还多些,修改几次,就所剩无几了。这是因为:或碍于时间,或妨于人事;既要考虑过去,也要顾虑将来。对死者倒还简单,对生者就要周到。在写过几篇以后。我才深深领会,鲁迅在三十年代所感慨的:古人悼念朋友的文章,为什么都是那么短,而结尾又都那么紧迫!同时也才明白,为什么那些名家所作的碑文墓志都那么空浮飘虚。
“四人帮”当路之时,在这些同志身上,丛集了无数无稽的污蔑之辞。当这些同志,一旦得到了昭雪,有人马上转过脸来,要求写出他们的“高大形象”。
我所写的,只是战友留给我的简单印象。我用自己的诚实的感情和想法,来纪念他们。我的文章,不是追悼会上的悼词,也不是组织部给他们做的结论,甚至也不是一时舆论的归结或摘要。
我所写的是我们共同战斗经历的一些断片。我坚决相信,我的伙伴们只是平凡的人,普通的战士,并不是什么高大的形象、绝对化了的人。这些年来,我积累的生活经验之一,就是不语怪力乱神。
我所尊重的同志,都是淳朴和诚实的人。他们的心。对我来说,都是敞开的大门,清澈的潭水。我是可以随便走进去,也轻易就可以看清楚的。我谈到他们一些优点,也提到他们的一些缺点,我觉得,不管生前死后,朋友同志之间,都应该如此。
他们一生的经历,自然也有并不平凡之处。他们都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艰难时代,他们都为人民刻苦地习练了一技之长。他们最后的遭际,有的是非常不幸的,史无前例的,普通人难以忍受,甚至善良人难以想象的。他们虽然死了,意识形态消失了,但并不是弱者。他们蔑视林彪和“四人帮”,他们没有卖身投靠,卖友求荣。他们都是有党性原则的,有时把这一原则,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在青年时代,在艰苦岁月,在战斗中建立起来的感情,就如同板上钉钉。钉虽拔去,板有裂痕。每当我想起他们的时候,心里是充满无限伤痛的。
在三十年代,每读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就感动得流下热泪。那时我还很幼稚,很单纯,并不知征途的坎坷,人生的艰险。鲁迅先生对死者的深沉的情感,高尚的道义,教育着我。惭愧的是,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文字,看来我这一生一世,只能是望尘莫及,望洋兴叹,学习不来了。
但是,古代哲人在川上的感叹,向来被解释为,源远流长,昼夜不停,继往开来,自强不息。因此,我的学习和努力,也不应该一刻停止的。
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平原的觉醒
在阜平——《白洋淀纪事》重印散记
装书小记——关于《子夜》的回忆
吃粥有感
服装的故事
童年漫忆
听说书
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
保定旧事
某村旧事
黄鹂——病期琐事
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
关于《荷花淀》的写作
删去的文字
文字生涯
回忆沙可夫同志
清明随笔——忆邵子南同志
远的怀念
伙伴的回忆
忆侯金镜
忆郭小川
回忆何其芳同志
悼画家马达
谈赵树理
《方纪散文集》序
韩映山《紫苇集》小引
《阿凤散文集》序
奋勇地前进、战斗——发言稿
信稿(一)
信稿(二)
关于《聊斋志异》
《红楼梦》杂说
谈柳宗元
近作散文的后记
孙犁,当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