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近年来中国各个学科对《周易》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该书编者认为,《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部珍贵文献。它在我国哲学史、思想史、宗教史、文学史、科技史、医学史等方面,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十七世纪始,它又被陆续译成多种外文而流向世界,引起西方诸多学者的注意和研究,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数千年来,《周易》几乎为历代学者所垂青,成为不可逾越的研究对象,阐释《周易》的著作不下三干部,真可谓汗牛充栋,言人以殊。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先辈们研究《周易}的经验,交流建国以来《周易》研究的新成果,进一步探讨由于近年来地下考古的新发现和现代科学的新发展给《周易》研究提出的新课题,促进学术繁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当代研究《周易》的一个重要任务。据此,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发起和主办了中国啜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5月30日至6月5日在武汉东湖之滨举行。与会者有全国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考古、天文,物理、数学、医学等方面的《周易》研究专家、学者和爱好者,会上交流了学术论文130多篇。本书即是从这些论文中精选出来的,共47篇。这47篇文章,分别论述了:《周易导的哲学思想:易卦的起源问题;易学的发展历史:噬周易净同古今自然科学的关系;对噬周易》的哲学思想,与会学者认为,《周易》哲学可以称为宇宙代数学;《周易》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的自然观;《周易》经文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心理思想;《易经》具有朴素的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辩证观念;嵌周易》思想具有两重性特征,这种两重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天道观念和人事有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念;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和朴素辩证法的变化发展观念;维系神权统治的保守落后性和同情民众、反对暴虐的进步性。关于易卦的起源,与会学者首先着重探讨了数字卦与符号卦的关系。研究者们认为,出土文物上的数字符号与《易》中的八卦有关。《周易》的阴阳卦画是由这些数字卦画演变而成。数为易卦之源:数的图形画特点与易卦结构相同,《周易》中阴阳符号(一一、一)由数图形画的奇偶数发展而来。其次,会议探讨了八卦与六十四卦的相互关系:六十四卦古已有之,并非由八卦重卦而成,通行本六十四卦组合方式主要是。复。卦,而不是。重。卦。对《周易}同自然科学的关系,学者们提出不少新见解,《周易堤个古老的信息转换系统;《周易》同现代科学如天文、物理等有联系:医易相通,(周易净对中医学的建立和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中医学的基本概念来源于《周易》;中医六经与《周易》的象、数观念密切相关,中医学广泛运用了阴阳学说来阐明医学原理:中医学运用了太极图象掌握、分判阴阳的标准;,推导五行真谛:中医学多方面运用了河洛数理,如子午流注。灵龟八法以及五脏,三焦、四肢、九窍、十二经等等皆是数的概念,《周易》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次会议,对历代易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和收获。总之,这本书充分地反映了当代刚周易》一书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新趋势。该书可供中围文化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文理医科师生、广大中青年读者参考。· 量诸家人性论评述, 朱右白著,中日文化协会1941出版。
书前有梁启超及江亢虎二短评,及作者一自序。正文有五篇,依次为:一、创始时期之性善及性恶说,二、继承时期之善恶浑和及等级说,三、脱分时期之理气二元及一元论,四、近代之实际人生论,五、结论。最启有一后记。 !
作者选了二千年十六家之代表理论,一一取而叙述评较之。折衷之处,关于心理组织,约取孟苟王(安石)朱颜戴所言身心性命情欲等处,联成一片。善恶问题,折衷于孟子明道阳明(即二家所论恶为善之失中.处)及颜戴之一部分(明才质之善)从先天根据,说至后、天功能,为简单之一元形式。次就作者个人所得社会心理各种证验,排比论列,以与现代哲学相证应。陶养方法,系欲从欲知情三方面下手,不偏言道问学,亦不专尊德性,惟主以直觉为照应事物之主,而理智为辅导直觉之用。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48.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