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folklore)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民俗学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尽管人们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对整个社会具有多大的意义,他们在日常交流中所展现的一切,对文化的传播和保存起了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但是,有关人类活动的一切细节,都可以作为民俗学者的研究对象。而且其中还包含和传达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民俗学北京师范大学钟敬文教授主编,万建中教授编著。作为十一五国家规划级普及教材。民间传说有历史故事,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讲俗语和禁忌语,智慧的民间语言,民间的寓言笑话多为百姓劳作口头传诵的故事为主。
本专业旨在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民俗学研究、教学与实际应用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和系统的民俗学基础知识,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接受系统的民俗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对现实的民俗及其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掌握一门外语;要求具备必要的从事民俗学教学,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学制两年,在职不脱产研究生为两至三年。至少修满30个学分。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民俗学、当代民俗学问题探讨、民间艺术、族群与民俗文化、都市民俗
1、 必修课(≥19学分)
(1) 公共必修课 (以学术型硕士学位为例)
马克思主义理论 4学分
第一外国语(英语) 5学分
(2) 基础理论课:
文化人类学理论 3学分
(3) 专业课
中国民族学概论3学分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3学分
人类学专题研究 3学分
中国人类学史3学分
2、 选修课(≥10学分)
人类学研究法 3学分
中国民俗学 3学分
视觉人类学3学分
语言人类学 3学分
都市人类学3学分
医学人类学3学分
体育人类学3学分
行动研究 3学分
田野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3学分
人类学原著选读 3学分
社会评估 3学分
比较社会学 3学分
人类学综合课 3学分
3、 补修课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大专院校、科学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也可在国家机关、文化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