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勇猛好斗。几年私塾之后,加入地方民团,任过团总、区团长、自卫队长、宁强县独立自卫大队长、宁西人民自卫总队长、川陕甘9县(文县、武都、康县、江油、平奚、召化、青川、宁羌、彰明)联防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同时为红帮首领。统治青木川20多年,政由已出,人称“土皇帝”。民国13年(1924),因他本性争强好胜,经常上街玩耍,就伙同他朋友魏达帮杀死隔房的舵爷,夺了枪,然后在茶馆招集乡绅、名流说话,要大家推举新的主持人做舵手,这样,他就顺理成章成了青木川的舵把子。
民国15年(1926)前后,魏多次接受县府征调,参加南山等地巢匪战斗,因功受赏,名声始震。而他也乘机从中夺得大批枪杆,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
魏统治青木川期间,兼并土地,占有200多亩良田美地和大片耳山林木,侵吞几处祠堂、庙宇的房、地产。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光他自行制定征收的苛捐杂税就有8种之多。开办“辅友社”百货店、手工制革厂、“唐世盛”绸布店、“同济堂”中药铺等,垄断市场。
魏无偿劳动大兴土木,建有关各式房屋200多间。妻妾6人,穿绸挂缎,膏梁珍馐,生前即修起壮观的陵墓。
魏曾征调农民兴修水利,开堰拾田;修建桥梁和道路,便利交通;兴办地方文化教育,网罗人才,组建戏班,创办私立辅仁中学;维持地方治安,稳定社会秩序。客观上对当时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民国38年(1949)秋,魏接受国民党汉中十八绥靖区司令官曹日晖的使命,将原有武装扩编为“宁西人民自卫总队”,接军队团的编制,官兵达千余人。但面临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和进步人士黎民党、刘甲三的策动,1950年1月29日,带所部300余人来县向人民政府和驻军缴械投诚,接受整编。
魏辅唐为宁西一霸,血债累累,罪恶重大。1952年4月27日,宁强县人民法院以恶霸杀人反革命罪判处其死刑,解回青木川处决。[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落实政策,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重新审定。1986年4月,陕西省委将原国民党宁西人民自卫总队定为投诚部队。宁强县委对魏辅唐一案进行复查。1987年5月25日,本县法院对此案重新审理,认为魏辅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虽有历史罪恶,但解放后未犯新罪,且向人民政府缴械投诚,属投诚人员,故撤销1952年的刑事判决,对魏辅唐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
魏辅唐是个相当复杂的人。当地人说:“这人有多好就有多坏!”青木川这个深山小镇,能成为陕、甘、川三省边最繁华的镇子,倒确确实实是因了魏辅唐的缘故。
魏辅唐,8岁入私塾读书,14岁停学,读6年书。 16岁加入红帮,18岁抱给罗家,娶妻罗氏,岳父,罗文焕,住水槽沟。
民国十三年,伙同魏达帮,杀死舵爷,登位。民国十六年建老宅,十八年落成。
民国17——21年,先后开凿了西沟——沈家坝、赵家坝大堰、崔家沟、袁家坪四条大堰。
民国29年,胡宗南任命魏辅唐为三省(川、甘、陕)九县(文县、武都、康县、江油、平奚、召化、青川、宁羌、彰明)联防办事处副处长,处长为胡宗南。
民国28年始建辅仁中学,陆续将原文庙、五谷庙等私塾生招进辅仁中学,全面建设完工民国35年,并召开了盛大的辅仁中学落成典礼大会。
民国37年,辅唐奉县政府命令带全部人马到宁强南山剿匪之前,民国34年也曾排兵前往文县帮县政府剿匪。
1949年12月,上宁强交枪。交步枪391支,手枪41支,机枪、小自动步枪8支,汤姆逊冲锋枪1支、机关枪六挺,步枪子弹13950+600+200+2箱=21950发,其它手榴弹几口袋,散子弹不等几口袋。
1950年3月,时隔3个月,通过学习改造,又说出了还有部分枪支,是县长吩咐为保青木川安全,今后使用留的。因此,秦科长(当时管教科)同辅堂一路回青木川再次取枪,在家住6天后才返回宁强至到1951年分别关押在汉中、宁强、勉县、南郑。
1951年8月16日南郑分庭判处死刑,判决后于1952年3月16日滑杆抬回青木川后,于3月20号处决,他大女儿魏树金收葬。
但谁也想不到魏辅唐,死在了他一手缔造的辅仁中学操场边。这就是历史。
魏辅唐出身贫苦,后因娶了一个富家小姐而继承了十几亩山地,他用来种罂粟卖大烟,积累了财产。上世纪30年代,青木川一带大小土匪多如牛毛,为了保护烟土他购枪自卫,并组织民团,自任团总,几年后就成了青木川的首脑人物。由于山高林密,地处偏僻,汉中国民政府无暇顾及,使青木川具有了高度的自治性质。魏辅唐着力发展烟土业,使青木川成为当时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最大的烟土集散地。魏辅唐从税收和安全两方面保护外地客商。在税收上,无论交易额多大,他仅收本地商人税款;交易中若有争执,他首先严处本地商人。若外地客商购货较多,他会派出团丁一路护送至安全地区。他的这一系列护商措施,有力地促使了青木川商业的繁荣。青木川商业的发达,不仅仅在烟土交易上,除了烟土,这里也是丝绸茶叶的集散地。另外,魏辅唐还在回龙街上开办了一个丝绸纺织厂。据老人们回忆,当年连汉中府的人还没见过玻璃窗,可青木川的居民已经用上了玻璃窗。由此可见当年青木川的繁华与富庶。
商业的繁荣促使了文化的发展。魏辅唐除了组织一个汉剧班外,还开办了中小学。魏辅唐规定,凡青木川居民家有适龄儿童,一律得送入中小学念书,否则家长将受处罚。儿童入学不仅费用全免,而且还给学生家庭一定的补助,以补偿家庭劳力的损失。学习成绩好的,魏辅唐就将他们送入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农大乃至于天津南开、上海复旦大学深造并承担一切费用,毕业后可以回来也可以不回来,回来者给予保长待遇。近20年时间中,魏辅唐送出了十余名大学生。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在青木川,魏辅唐定有许多规矩:不得吸食鸦片参与赌博、不得卖淫嫖娼、不得随地大小便及吐痰等等。若有违反必得严惩。惩罚的方式稀奇古怪,例如:吸食鸦片者,当众灌以屎尿;随地小便者,责令其脱了裤子,坐于尿渍上直至烘干为止;小辈与长辈争闹,一律用荨麻抽嘴……方式野蛮但确实有效果,在魏辅唐时期青木川确实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1952年5月,魏辅唐被以“恶霸、土匪”名义逮捕,后被处决于青木川他创办的辅仁学校,逝年50岁。1982年平反,定性为开明绅士,于青木川立碑。
贩毒起家
青木川一带,气候湿润,植被繁茂,是插根筷子也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富庶之地。
如此三不管的地方,种鸦片由来已久。魏辅唐靠枪杆子起家,但他要维持统治,却得靠鸦片生财。在魏辅唐的策划纵容下,青木川周边的鸦片种植、交易与消费极为活跃,回龙场(青木川主街)的烟馆更是远近闻名。据说魏辅唐的鸦片外运马帮,只要打着魏辅唐的名号,一路无人敢查敢劫。几任县长曾带队伍前来禁毒,都被他软硬兼施搪塞过去。流于形式,无果而终。
青木川除烟馆而外,洋行、商户、酒肆、饭店、茶馆、戏院等等一应俱全,一般小百货之外,还有时髦的舶来品,如印度产“鹰牌”洋油(煤油)、洋胰子(香皂)等,据说当年汉中府还见不到玻璃窗户时,青木川已经有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青木川回龙场被视作陕甘川交合处最负盛名的经济、商贸、文化交流地。闻名遐迩的荣盛魁、辅友社、唐世盛、辅仁剧社、荣盛昌等商业文化机构场所,都列陈在临金溪河这条J字形街陌上。
魏辅唐执掌了青木川大权后,初则利用种植罂粟起家,后则开办各种店铺、制定各种收费性制度扩充武力,最鼎盛时拥有上千人,一时间成为陕甘川三角地最强大的武装集团,到1949年,魏辅唐成为陕南乃至陕甘川毗交合处为数极少的统治一方的人物。资料上说,国民党军政要员胡宗南、第十八绥靖区中将司令曹日晖、骑二旅少将旅长吕纪化、汉中专员魏席儒、宁强县长王梦周等,都曾到过青木川,与魏辅唐这位地头蛇称兄道弟,相见甚欢。白道黑道通吃的魏辅唐,真正成为勾连上下、普治一方的土皇帝。
弃暗投明
1949年秋,苟延残喘的胡宗南部败退汉中,妄图凭秦巴屏障负隅顽抗。其十八绥靖区司令兼汉中警备司令曹日晖专程来到青木川,对魏辅唐封官加爵,委任其为宁西自卫总队长,授上校军衔,并资助了一批武器弹药。魏辅唐的宁西自卫总队是一支私人武装,有兵丁1000余人,下设三个大队,亲信罗光华、魏震寰、瞿映章分别任大队长。配有精良的武器和通讯器材,曹日晖还派来若干军官,对这支匆匆改编的土匪武装进行训练,妄图通过拼凑地方武装来抵御解放大军。
1949年11月26日,贺龙领导的18兵团和陕南军区的19军由西南和东南相继突破胡宗南重兵把守的秦岭防线,兵分数路向汉中进军。龟缩于汉中的胡宗南集团如惊弓之鸟,慌忙逃窜四川。12月11日,毗邻川北的宁强县城解放。18兵团经川陕公路南下四川,西进汉中的第19军57师171团奉命在宁略勉一带剿匪,保境安民,恢复生产。
这时,在宁西地区还盘踞着数股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是拥有陕川甘三省九县联防办事处副主任、十八绥靖区宁西自卫总队长头衔,以千人武装拥兵自重,且处于易守难攻位置的魏辅唐。在解放大军逼近之际,魏辅唐还处于观望状态。为了避免伤亡,我军采取了劝其缴械投诚的策略。是时,在进步人士黎民觉、刘甲三的劝说策动下,魏辅唐决定放弃抵抗。达成了“四项协议”,即:“不上山入川(指逃到深山或到四川为匪);不接受国民党军队的拉拢、收买和利用;解放军来了不做任何抵抗;保境安民,维护好地方治安”。
1950年1月29日,魏辅唐带所部330余人来到宁强县城,向人民政府和解放军缴械投诚。点名造册,接受整编,并参加了政府组织的集中教育整顿。据黎民觉回忆:“魏辅唐率部投诚整编后,(宁强)县政府在县城川陕公路边上一个饭馆内,举行欢迎宴。参加的有部队师长张复振和参谋长姬云峰、副团长张毅,县委书记朱助周、县长薛怀文和我。魏辅唐安排在主宾位。为什么对魏辅唐投诚这么重视?是因为魏辅唐当时在汉中的武装团队中是比较大的一股,他又联合的有三省交界处的姚渡、碧口、三堆坝的武装团队,其势力不可小视。”
命归黄泉
刚解放的广坪、青木川一带,地处三省交合,历朝历代匪患不绝,加之国民党潜伏特务和散兵游勇涌入,治安形势非常复杂严峻。
1950年6月,在国民党保密局汉中站负责人姜森的策划下,盘踞广坪一带的匪首李树敏与女特务刘芳纠合一起,率领匪众200余人,8天内连续4次包围袭击驻剿部队及区干队,我171团1营1连副连长李体壁、排长林双及其他指战员19人壮烈牺牲,25名战士负伤。李匪还在广坪街上栽起木桩,将被俘的区乡干部、战士、民兵等10余人绑在木桩上,开膛破肚,残酷杀害,还威逼百姓围观其暴行。6月18日,匪首李树敏率残匪160余人,袭击甘肃康县阳坝区公所,抢劫钱粮财物,杀害了数名区干部。残忍地将区公所通讯员李振发捆绑在木桩上剜眼、割舌、掏心,李妻被匪徒当众轮奸凌辱。这几起匪特暴乱中,共杀害干部战士36人、群众30余人。刘芳、李叔敏聚众暴乱震惊全省,汉中军分区随派部队前往清剿。
6月,在毗邻的略阳县金家河区,也发生了一起土匪暴乱事件。以周西山、杨桢为首的股匪,在金家河地区进行反革命暴乱,宣布成立“人民自由解放团”,抢劫枪支弹药,武装袭击郙阁区公所,死伤干群十多人。土匪还伏击了下乡的县长,打死县政府通信员郝明德及剿匪部队战士2人,打伤2人。
鉴于李树敏、周西山等股匪的猖獗,人民政府理所当然地要重新审查缴械投诚的各股匪徒,也合该魏辅唐有事,期间,不断有信函控诉魏辅唐在解放前的笔笔血债,还有人检举魏辅唐留存了一批枪支未全部交出,留有后手,经查确有其事。同时,未投诚的其亲信魏震寰、瞿映章、赵笃初等匪徒蠢蠢欲动,曾在沈家坝开会密谋,准备聚合50来人,“打进县城把魏辅唐抢回去。”还派匪徒魏树勤到宁强县城借探视为名,联系魏辅唐。阴谋败露后,人民政府当然要新帐老账一起算。1950年5月,魏辅唐被冠以“恶霸、土匪”名义逮捕,为防不测,预审期间,还将魏辅唐分别在汉中、南郑、勉县等地关押过。
魏氏宅院1951年8月,宁强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魏辅唐案,认定魏辅唐从1924年杀死青木川团总魏征先,劫掠其财产始,到1943年12月,为霸占魏元亨、赵守录田地家产,以通匪罪处死俩人止,先后残杀28人之多;解放后假意投降,保留有部分枪支弹药。关押中与匪徒联络,企图越狱暴动,继续与人民为敌。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第九条第二款、第十二条及第七条之规定,以反革命恶霸杀人罪判决魏辅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本人全部财产。开庭审理后,按程序将魏辅唐案上报陕西省人民法院南郑分庭,分庭审理后转报陕西省人民法院审核、再呈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席批复,于1951年10月4日下达死刑执行命令。
1952年4月下旬,桀骜不驯的魏辅唐被捆绑在滑竿上,由宁强县城抬至青木川。4月27日,在辅仁学校操场召开公审大会后处决,逝年50岁。同时被枪毙的还有他的兄长魏元臣。魏辅唐被镇压后,在没收他积累的土地财产时,政府也给其家属留下足够的财物。当地群众念其做过的善举,历次运动也没有多为难其遗孀子女。其最后一个姨太太瞿瑶璋一直平静地活到了2005年底。
复查改判
1986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将原国民党宁西自卫总队定为投诚部队。经黎民觉等有关人士呼吁和宁强县委统战部调查结论,1986年5月25日,宁强县人民法院对魏辅唐反革命恶霸杀人一案进行复查,认定:“1949年11月,魏辅堂(唐)在黎民觉等人的策动下,达成了弃暗投明‘四项协议’。1950年元月,向我政府表示同意部队整编,学习。元月23日,下令将各分队人员、枪支登记造册、进行投诚动员。元月29日,魏率330余人到县交枪,接受整编(由57师171团接收),先后两次交枪301支、手枪30支、机枪8挺、小自动枪10支,各种子弹15800多发又36箱、手榴弹32枚,电话机2台,望远镜1部。经统战部门认定为投诚部队。综上所述,魏辅堂(唐)解放前有历史罪恶,解放后向人民政府缴械投诚,按照党的‘既往不咎’的政策精神,经我院1986年7月11日第24次审判委员会讨论研究,对历史血债不予追究;对原判在关押期间与匪勾结企图越狱暴动不予认定;对此案撤销原判,对魏辅堂(唐)改判为‘不追究刑事责任’。善后工作由统战部门落实。”
辅仁中学建在回龙场南面的高台上。
辅仁中学辅仁中学始建于1942年,于1947年竣工落成。土地50亩由魏辅唐长兄魏元臣捐献,技术工人从四川聘请,建校资金由魏辅唐负担,小工由当地农民义务担任。有教室数十间,礼堂和教师办公楼各一座,陆续聘请教师20多名。初始由魏辅唐担任校长,稍后即聘请宁强籍人刘甲三为校长。学校建成后,将原文庙、五谷庙等私塾学生招进辅仁中学,最多时有学生600名。
学校坐南朝北,正对笔架山,式样“笔架式”的校门上横书“宁强县私立辅仁中学”,院内两旁各3座教室,正中为一可容纳近千人的大礼堂,后面是一座高大考究的办公楼。大礼堂是学校召开例会和春节期间自卫队集会、辅仁剧社唱戏的地方。学校例会时,魏辅唐一般都要登台演讲,鼓励教师,鞭策学生。
学校教师的待遇很高,每月薪水为7-12个大洋不等,每年一双劳保皮鞋,由皮革厂无偿发给。开架子卖肉的,每杀一头猪都要给学校无偿送3斤大肉,用于改善老师和住校生的伙食。魏辅唐凡有重要活动或者请客,都要把老师请来坐上首。
在辅仁中学读书全部免费,且对四川、甘肃等外地学生一视同仁。大龄生不受班级限制,可随时插班。本辖区内满7周岁的孩子必须到辅仁中学读书,否则其父母要受惩罚。学校除了开设常规课程,还有外语、戏曲、武术、体育等科目,外语分英语、俄语,戏曲有秦腔、川剧和京剧。
至宁强解放,辅仁中学共招收过三期学生,但均未及毕业。但这些受过新式教育的学生,许多人后来卓有建树。魏辅唐出资送许多优秀学生到汉中、武汉、重庆、成都的中学或大学深造。
《一代枭雄》以上世纪二十年代贫穷落后的边境小镇风雷镇为背景,留洋归来的何辅堂为报父仇,励精图治,用先进的思想为家乡注入新风,并在关键时刻,投奔解放军,力促风雷镇和平解放的故事。
上世纪20年代,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的何辅堂,怀揣着满腔的建筑梦想,回到川陕边界的老家风雷镇。不料刚到家,就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父亲被地主刘庆福及其大女婿魏正先合谋害死。突遭人生变故的何辅堂为了报得父仇,不惜设下苦肉计入赘刘家娶了刘家半瘫的女儿刘二泉,最终杀了刘庆福,为父报仇,同时也为风雷镇铲除了一方毒瘤,可是魏正先逃走了。
完成大事后的何辅堂无处可去,只得带着一众兄弟投奔巨匪王三春,并成为其心腹,然而私放红军过境一事,导致二人火并,何辅堂虽然最终险胜,但出生不久的幼子被王三春打死。痛定思痛的何辅堂取道上海,利用在美国结识的朋友查理,在上海赚取了第一桶金,然后直接杀回老家风雷镇,建设家乡,逐渐开始实现自己最初的建筑梦想。
何辅堂一直有意续弦,在外甥李树敏的介绍下,去西安迎娶赵素影,但令何辅堂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年被自己所“杀”的魏正先并没有死,他先后化名为阎森、霍大成,投奔了四川军阀和西安军统,一直试图复仇何辅堂。何辅堂阴差阳错地救了魏正先的新婚妻子程立雪,“夺妻之恨”让魏正先忍无可忍,几次三番利用各方势力,试图去风雷镇夺回程立雪,都无功而返。程立雪有感风雷镇的秀美与落后,决心留在风雷镇教书,开启民智。两人日久生情,令魏正先痛苦万分。
与此同时,何辅堂因歼灭了西安一个大毒枭,被中央军特派员关进了大牢,魏正先通过军统的势力,准备慢慢将其折磨致死。魏正先报仇之心不死,怂恿于团长的炮团攻打风雷镇,欲将风雷镇夷为平地。最后时刻,邹七用红军佯动,牵制了炮团,使得风雷镇和何辅堂逃过一劫。
风雷镇迎来解放,何辅堂放下一切,归老山林。魏正先秘密潜入风雷镇,企图最后亲自杀了何辅堂,不想自己反被一耕农打死,一世恩怨就此了结。
何辅堂孑然一身,走进了一个新时代……剧中何辅堂的历史原型是民国时期的魏辅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