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眶斑翅鹛

白眶斑翅鹛

中文名 白眶斑翅鹛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脊索动物门
学名 Actinoduraramsayi
雀形目
亚种 3
斑翅鹛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白眶斑翅鹛白眶斑翅鹛(7)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和羽冠暗棕色,眼先、头侧、耳羽灰褐色,眼周具白色眼圈。后颈、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灰橄榄褐色具不明显的暗色横斑;尾呈凸状棕褐色具明显的黑色横斑和白色端斑。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灰橄榄褐色具明显的窄的暗色横斑;初级覆羽黑色,小翼羽黑色,外啊基部具褐色横斑;飞羽暗褐色,外翻棕褐色具黑色横斑,最内侧次级飞羽内外翱均为灰橄榄褐色并具黑色横斑。颊和颏棕色,其余下体大都赭黄色,腹部中央黄白色,尾下覆羽灰棕褐色,末端白色。

虹膜亮褐色。嘴褐色,脚灰褐色。

大小量度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跗蹠
雄性 35-43克 227毫米 15-18毫米 82-84毫米 30-35毫米
雌性 35-38克 205-230毫米 15-17毫米 79-85毫米 28-32毫米

近种区别

大小量度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跗蹠
雄性 35-43克 227毫米 15-18毫米 82-84毫米 30-35毫米
雌性 35-38克 205-230毫米 15-17毫米 79-85毫米 28-32毫米

栖息环境

栗额斑翅鹛(Actinodura egertoni)与该种非常相似,但锈额斑翅鹛额栗棕色,头顶灰褐色,上体棕褐,无白色眼圈。区别亦很明显。野外不难鉴别。

生活习性

白眶斑翅鹛经常出没在森林的边缘、林木繁茂的地区以及草丛和灌木丛中。主要栖息于浓密森林中,尤以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和林缘灌丛地区较常见。在老挝,白眶斑翅鹛更倾向于以柏树为主的森林(Fokienia),而不是树林。它们的最佳栖息地通常在海拔1000-2500米之间,但在中国本地可发现它们的最大海拔为450米,而缅甸则为610米。

分布范围

习性:留鸟。性活泼,常频繁地在树枝间跳来跳去,边跳边叫,也在林下灌丛中活动和觅食。立于矮丛顶鸣叫时羽冠耸起。[1]

叫声:叫声为响亮但哀伤的tu-tui-tui-tui-tuuui,音调先升而后降。[1]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

繁殖方式

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广西(西南部、西北部)和云南东南部。白眶斑翅鹛分布图白眶斑翅鹛分布图

亚种分化

繁殖季节从3月到4月。巢是杯形结构,外面用大型黄根和植物绒毛构造,它位于攀登植物中。内部衬有非常精致的材料,例如细根。每窝产卵2枚,卵颜色为蓝绿色,带有一些小斑点和紫色巧克力螺旋。

保护现状

3亚种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布范围
白眶斑翅鹛缅甸亚种 Actinodura ramsayi radcliffei Harington,1910   分布于缅东部至老挝北部。
白眶斑翅鹛指名亚种 Actinodura ramsayi ramsayi Walden,1875   分布于缅甸东部和泰国西北部。
白眶斑翅鹛西南亚种 Actinodura ramsayi yunnanensis Bangs & J. C. Phillips,1914 分布于中国和越南北部;在中国分布于广西西北部、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

词条图册

3亚种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布范围
白眶斑翅鹛缅甸亚种 Actinodura ramsayi radcliffei Harington,1910   分布于缅东部至老挝北部。
白眶斑翅鹛指名亚种 Actinodura ramsayi ramsayi Walden,1875   分布于缅甸东部和泰国西北部。
白眶斑翅鹛西南亚种 Actinodura ramsayi yunnanensis Bangs & J. C. Phillips,1914 分布于中国和越南北部;在中国分布于广西西北部、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