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姬鼠

大耳姬鼠

脊索动物门
啮齿目
中文学名 大耳姬鼠
姬鼠属
目录导航

基本信息

拉丁名:Apodemus latronum Thomas

英文名:Large-ared Field Mouse

其它名:四川姬鼠

分类地位: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姬鼠属。

分布:四川,云南,西藏,青海。

识别特征

体长91.1mm,尾长99.7mm。体型较大,吻长而尖,耳大。口鼻部为黄灰色。耳棕黑色,其前基部具有棕黄色毛丛。体背为灰暗棕黄色泽;头顶、颈部背中部黑色较重。腹面毛尖白色,毛基灰色。尾上面较黑,下面灰白色。前足腕部白色。

尾较长,其长超过或接近体长,耳显然较大,其长在18-20毫米左右 ,耳壳内外被毛明显较长。后足较长而大,一般不小于23毫米。躯体被毛显然较长。乳头8个。本种毛色较暗。自鼻部、额部、颈部、背部及臀部的毛色呈暗黄褐色,特别是体背和臀部黑色毛尖显明。耳壳内外覆以黑色或棕黑色长毛。腹面呈灰白色,毛尖纯白色。四肢足上面纯白色。尾上面黑褐色,被以短而稀的毛,故可见尾鳞环,下面灰白色。头骨较大,颅全长27毫米以上,吻长而尖,眶上脊发达,起于鼻骨后端,经额骨、顶骨外缘止于顶间骨外侧色。腭孔后缘抵或超过臼齿前缘水平线。牙齿第一上臼齿有3排横脊,均各有3个齿尖。第二上臼他第一横脊缺中央齿尖,内侧齿尖发达,外侧齿尖显著退化成小齿尖,其大小约为后齿尖的1/3.第三上臼齿舌侧可见3个齿突。[1]

生态环境

本种栖息于海拔2000-3500米的桦、槭混交林中,以桦树林最多,林缘耕地也有其踪迹。以草、草籽、嫩叶和作物为食,介食昆虫及动物死尸。[1]

地理分布

青海省东南缘有桦树的地区有分布。省外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为我国特有种。[1]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用途价值

环保。

参与生态调节。[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