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村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业,生产“两高一优”产品。首先兴修水利,排除干旱。投资2000余万元,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全村修建水库、塘坝10余处,蓄水量近80万立方米,为2000余亩果园安装节水滴灌设备,从根本上排除了干旱的困扰。其次,进行残次林改造1600多亩,新植名、优、特果树近10万株,修建了近百亩温室大棚,经大连市科技局组织专家鉴定,被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获甘井子区科技进步奖,发展反季节蔬果,大棚中种植了樱桃、桃、桑椹、彩色椒等品种。日光温室种植果树,不仅大幅度增加了经济效益,丰富了大连早春果品市场,水果自采的开展更为人们找到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建起了苗木基地、养殖基地等,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引进了安进食品、佐源食品、齐藤机械、新族家族、北方教育设备等多家企业;对原村属工业、建筑、商业企业进行了改制,彻底实行民营化,使企业产权清晰,发展态势良好。村里成立管理委员会对所有旅游项目实施统一管理,制定开办标准,统一进行培训检察、评比验收,将监督管理权紧紧抓住不放;对想办郊野旅游项目,但经济条件又不具备的农户,
岔鞍村山清水秀,适合发展近郊休闲旅游和农家旅游,全村陆续建起了岭源山庄、通泉山庄、金水湾、银水湾、丛家大院等一批休闲山庄,发动村民利用自家农宅和院子办起了一批“农家乐”。村委会在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产业基础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观念、政策、资金上进行引导和帮助,在业务上培训,在服务上规范,逐步使“农家乐”旅游体系进一步完善,水果自采的开展更为人们找到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年的4月份开始一直到11月末都能自采各色新鲜水果,同时还可以上山采野果、挖野菜及中药材。岔鞍的休闲旅游已成为大连旅游的一个品牌,仅2007年上半年,全村接待游客15万人,旅游收入达500多万元。休闲旅游的发展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庭院经济的发展。岔鞍村充分利用近郊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相继招商引资近亿元,建设了亚洲最大的国际攀岩、和18洞的高尔夫球场,成为展示大连农业休闲旅游的亮丽名片。全国各省市30余家记者团前来参观采访,大连市夏德仁市长率市领导班子多次视察,赞不绝口。
合并图册(2)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为重,坚持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先,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百姓的家中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按照“绿色街区、现代人文”的理念,狠抓近郊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建设,投入2000余万元,沿旅顺中路修建了10多座阶梯级水库,蓄水80万立方米,既解决了果树灌溉,又改善了生态环境。红旗街道投资近亿元改造了旅顺中路,上水、下水、路灯、宽带通信等同时开通,大大优化了全村的基础设施,全村所有的路都柏油化、垃圾袋装化。全村沿旅顺中路进行了绿化美化,山林覆盖率达90﹪以上,成为大连西郊名副其实的森林公园。为配合大连西郊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推进,近几年对两个村民小组的农民住宅进行了改造,实施的“三新工程” 建设近20万平方米欧式小镇风格的农民新居,动迁户总计512户,已经动迁了497户,全部安置上楼,剩余15户未动迁。小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物业管理系统健全。对动迁村民实施优惠的动迁补偿政策。按照市、区统一规划,利用本村优势,进行西郊森林公园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推进城市化过程中,以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为导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各级组织健全,特别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充分,涌现了一批以韩行通为代表的农村先进共产党员。村党委利用各种载体,发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两个文明”建设,举办艺术节、乘凉晚会、樱桃节等活动,组建近200人的秧歌队、花篮队和老年健身队伍。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出了祥和稳定的和谐岔鞍。村委会出资近千万元,为700多名村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给600多名退休村民增加了退休金和医疗费,为40多户村民办理了城市低保。村委会每年拿出20多万元,为退休老人发放米、面、油。为考上大学的学生和特困家庭子女就业发放升学补助,成立了扶贫基金会,使特困家庭得到了帮助。在动迁工作期间,村委会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等,对动迁户开展地毯式走访,了解群众疾苦和需求,尤其是患有重大疾病户和特困家庭,给与经济上的资助。村屯两级帮助他们联系低息贷款,翻建房屋,修整庭院,并免费配送消毒柜,代办工商、卫生许可证,协调有关部门免收当年营业税和管理费,免费培训从业人员,制定奖励政策,激励其尽快发展,承担起扶持弱势群体的义务。
2020年12月28日,入选2020年辽宁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名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