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榕为乔木或小乔木,高4-10米,胸径10-15厘米,榕冠广展。树皮灰褐色,粗糙,幼枝被柔毛,直径10-15毫米,红褐色,中空。叶互生,厚纸质,广卵状心形,长15-55厘米,宽15-27厘米,先端钝,具短尖,基部心形,稀圆形,边缘具整齐细锯齿,表面无毛,仅于中脉及侧脉有微柔毛,背面多被开展短柔毛,基生侧脉5-7条,侧脉每边3-4条,表面微下凹或平坦,背面突起;叶柄长5-8厘米,粗壮;托叶三角状卵形,长1.52厘米,紫红色,外面被短柔毛。[5]
榕果簇生于树干基部或老茎短枝上,大而梨形或扁球形至陀螺形,直径3-5(-6)厘米,具明显的纵棱8-12条,幼时被白色短柔毛,成熟脱落,红褐色,顶生苞片宽三角状卵形,4-5轮覆瓦状排列而成莲座状,基生苞片3枚,卵状三角形;总梗长4-6厘米,粗壮,被柔毛;雄花,无柄,花被片3,匙形,薄膜质,透明,雄蕊2,花药卵形,花丝长;瘿花花被片下部合生,上部3裂,微覆盖子房,花柱侧生,被毛,柱头膨大;雌花,生于另一植株榕果内,有或无柄,花被片3裂,子房卵圆形,花柱侧生,被毛,较瘿花花柱长。瘦果有粘液。花期8月至翌年3月,果期5-8月。[5]
大果榕喜生于低山沟谷潮湿雨林中(海拔130-2100米)。[5]大果榕耐旱耐寒,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不严,在轻壤、粘壤、沙壤,甚至盐碱地上都能生长。所以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荒山草坡、沟管河渠旁、田边地角、庭院周围均可种植。
大果榕分布于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罗甸)、四川(西南部)等。[5]
播种法
花序托成熟时采收种子,现采现播。育苗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层疏松、肥力中等的地块,深耕、捣细、作墒,墒宽1米,长根据育苗多少而定。种子用少量火灰拌匀,均匀地撤播在平整的墒面上,盖肥粪土约2厘米,表面铺盖玉米秸秆。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分株法
宜在雨季进行,分株时,用刀或铲将母株上的权枝在萌生处劈下,定植于种植坑内即能成活。
出苗后揭去遮盖物,拔除过密或纤弱苗,培育壮苗。当苗高40-50厘米时起苗移栽。移栽时间宜在雨季,定植坑规格为80厘米×80厘米×80厘米,坑内施入适量畜粪肥或草木灰肥。定植成活后,松土除草一次,3至4年便可成材。
大果榕嫩枝叶柔嫩,可作蔬菜,炒、煮或凉拌,食味鲜美;还可作家畜饲料,适口性好。未成熟的深绿色的花序托,可喂猪;大果榕成熟果实的深红色果肉,可作水果食用,味清香蜜甜。大果榕树幅大,分枝多,枝条光滑而健壮,因此放养的紫胶,胶片质量好,产量高,易收获。
大果榕成熟的果实晒干后也可药用。性味甘,微温,有催乳,补气,生血之功效。主治产妇气虚无乳,肺虚气喘。
大果榕是优良的庭院绿化观赏植物。
大果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大果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