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科学与技术

乳业科学与技术

中文名 乳业科学与技术
现任执行主编 孙勇
语种 中文
主管单位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单位 《乳业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国际刊号 1671-5187
出版周期 双月刊
目录导航

办刊历史

1978年,《上海奶牛》创刊,刊期为季刊。

2000年,《上海奶牛》更名为《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5年,《乳业科学与技术》刊期由季刊更改为双月刊[3]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 刊登内容

《乳业科学与技术》为集乳畜与乳品两大行业及相关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期刊[1]

期刊收录范围:(1)乳品科学基础研究;(2)乳品营养与人类健康;(3)乳品加工、保鲜及贮运技术;(4)乳品微生物及生物发酵技术;(5)乳品加工专用添加剂开发与应用;(6)乳品加工机械研制、包装新技术;(7)乳品功能成分及香气成分分析;(8)乳品质量安全与药物残留分析技术;(9)乳类生产可追溯体系及保障技术;(10)乳业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的研究;(11)乳品工业发展政策与新举措综述;(12)动物基因与乳类品质的关系研究;(13)饲养环境及条件与乳类品质的关系研究;(14)乳畜营养需求、生理生化、繁育研究;(15)乳畜饲料及添加剂研发;(16)乳畜饲养管理、环卫、保健和疾病防治;(17)挤奶和畜牧机械研发;(18)乳畜场的建设和经营管理[5]

  • 主要栏目

《乳业科学与技术》主要栏目设有:基础研究、生物技术、加工工艺、质量安全、包装贮运、分析检测、乳畜科技、机械设备、专题论述等[1]

  • 读者对象

《乳业科学与技术》主要面向全中国各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员等[1]

人员编制

  • 编委会

据2021年1月《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官网显示,《乳业科学与技术》第二届编委会共有顾问3人(贾志忍、袁以星、潘迎捷)、编委58人[2]

《乳业科学与技术》第二届编委会编委人员
编委姓名 隶属机构
白凤翎 渤海大学
陈钢 南昌大学
陈合 陕西科技大学
陈历俊 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
陈庆森 天津商业大学
陈尚武 中国农业大学
陈卫 江南大学
刁其玉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董明盛 南京农业大学
冯仰廉 中国农业大学
高学军 东北农业大学
顾瑞霞 扬州大学
顾霆 苏州悦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杭锋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何方洋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何国庆 浙江大学
胡志和 天津商业大学
霍贵成 东北农业大学
姜毓君 东北农业大学
李安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李平兰 中国农业大学
李胜利 中国农业大学
李云飞 上海交通大学
刘慧 北京农学院
刘宁 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刘少伟 华东理工大学
刘东红 浙江大学
刘会平 天津科技大学
刘小杰 杭州九阳豆业有限公司
刘建新 浙江大学
刘宗平 扬州大学
吕加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罗永康 中国农业大学
马爱民 华中农业大学
毛学英 中国农业大学
孟祥晨 东北农业大学
孟岳成 浙江工商大学
潘道东 宁波大学
邱德义 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任发政 中国农业大学
唐善虎 西南民族大学
王加启 中国农业科学院
魏华 南昌大学
武文起 天津海河乳业有限公司
徐明芳 暨南大学
杨贞耐 北京工商大学
于景华 天津科技大学
张灏 江南大学
张柏林 北京林业大学
张和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张佳程 青岛农业大学
张兰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少辉 上海交通大学
张岩 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
张沅 中国农业大学
张源淑 南京农业大学
张艳荣 吉林农业大学
朱秋劲 贵州大学
  • 编辑部

据2021年1月《乳业科学与技术》期刊官网显示,《乳业科学与技术》编辑部共有责编2人(杭锋、雍靖怡)、英文校译1人(马永征)[2]

收录情况

《乳业科学与技术》第二届编委会编委人员
编委姓名 隶属机构
白凤翎 渤海大学
陈钢 南昌大学
陈合 陕西科技大学
陈历俊 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
陈庆森 天津商业大学
陈尚武 中国农业大学
陈卫 江南大学
刁其玉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董明盛 南京农业大学
冯仰廉 中国农业大学
高学军 东北农业大学
顾瑞霞 扬州大学
顾霆 苏州悦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杭锋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何方洋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何国庆 浙江大学
胡志和 天津商业大学
霍贵成 东北农业大学
姜毓君 东北农业大学
李安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李平兰 中国农业大学
李胜利 中国农业大学
李云飞 上海交通大学
刘慧 北京农学院
刘宁 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刘少伟 华东理工大学
刘东红 浙江大学
刘会平 天津科技大学
刘小杰 杭州九阳豆业有限公司
刘建新 浙江大学
刘宗平 扬州大学
吕加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罗永康 中国农业大学
马爱民 华中农业大学
毛学英 中国农业大学
孟祥晨 东北农业大学
孟岳成 浙江工商大学
潘道东 宁波大学
邱德义 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任发政 中国农业大学
唐善虎 西南民族大学
王加启 中国农业科学院
魏华 南昌大学
武文起 天津海河乳业有限公司
徐明芳 暨南大学
杨贞耐 北京工商大学
于景华 天津科技大学
张灏 江南大学
张柏林 北京林业大学
张和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张佳程 青岛农业大学
张兰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少辉 上海交通大学
张岩 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
张沅 中国农业大学
张源淑 南京农业大学
张艳荣 吉林农业大学
朱秋劲 贵州大学

出版发行

《乳业科学与技术》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库》收录期刊,2012—2014年连续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全文收录[1]

影响因子

据2021年1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乳业科学与技术》出版文献共2755篇。

据2021年1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乳业科学与技术》文献量为1823篇,基金论文量为566篇。

文化传统

据2021年1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乳业科学与技术》总被下载386785次、总被引10514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979,(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50[3]影响因子曲线趋势图影响因子曲线趋势图

据2021年1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乳业科学与技术》被引量为8566次,根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乳业科学与技术》影响因子为0.525(食品科学技术刊均影响因子为0.67),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19种)中排名第3463名[4]影响因子曲线趋势图影响因子曲线趋势图

现任领导

投稿须知

1.该刊已实现对所有来稿的文字复制比对工作,若文字复制比超过30%的稿件该刊将不予采用。

2.所有稿件用《乳业科学与技术》投稿模板规范,新投稿和修改稿都请用WORD格式提交,不接收PDF、压缩包以及其他格式的稿件。

3.稿件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通顺、简练。

4.引用他人成果时,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说明出处。内容应未曾发表过或被其他出版物刊载过,且无一稿两投。英文稿件可接收,投稿时请附中文原文。

5.投稿请注明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便于通知联系。

6.该刊特别声明:不接受一稿多投、雷同稿,要求论文反映的信息及学术成果须为作者原创、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已作为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公开的稿件以及以外文形式在海外期刊发表后再翻译的中文稿我刊不再发表。

7.稿件一经被该刊录用,将随该刊在相关网络媒体传播,并在纸质期刊发表时一次性支付稿酬,不同意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向该刊编辑部声明[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