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岗乡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6公里,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77000亩。辖40个村委,88个自然村,225个村民小组,40个村党支部。所辖村委有温庄村、西高砦、东高砦、郝砦、户口、逯庄、常马口、户庄、雷庄、郑老家、郑东、郑南、郑北、郑西、野东、野南、野北、皇南庙、杨堂、张堂、沙沃、双庙、小野岗、胡庄、孟油坊、孟庄、平岗、张庄、南郑、段庄、丁东、丁西、顿庄、徐堂、火烧庙、冯庄、彭庙、东芒岗、西芒岗。2007年底全乡共有11541户,人口46700人,其中男23487人,女23213人。回族9人,布依族3人,傣族2人。非农业人口2587人。人口农业和非农业混居。
野岗乡地处于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679毫米,无霜期213天,日照时数年均2365小时。主要土壤有沙土、两合土、淤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等。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油菜、芝麻等,养殖业有牛、马、驴、猪、羊、兔、鸭、猫、鹅、等。 历史上野岗乡倍受水、旱、黄、汤之害,黄水泛滥,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灾难。据史志记载,民权县境内黄水泛滥改道32次,决口不计,史载在野岗乡境内曾决堤数次(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河决野鸡岗。嘉靖三年,1524年,秋,河决克窝、岗营,克窝即现野岗乡坝窝村。嘉靖十九年,1540年,黄河南徙,河决野鸡岗,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河复决野鸡岗南徙,二十三年始还故道。清以来黄河多次决溢于考城、睢州、高小集等地野岗乡多受其害。从此,逐变为贫瘠土地。
野岗乡 野岗乡社会发展迅速,乡域景色变化惊人。野岗集南北大街长3里,东西街长4野,街道两侧百货、维修、馍房、饭管、加工户等店铺林立,
全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现有野岗集、王窑、火烧庙3个集贸市场,各行各业迅猛发展。供电、加工、机械修配、预制、面粉、食品等业兴隆,第三产业导军突起,野岗集现有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电信所等企业单位。
农业经历了个体——互助合作——人民公社——家庭联产目标责任制的发展模式。农田基本建设逐步完善。全乡共有机井3469眼,架设农电高压36.78公里,低压349.70公里,粮食亩产由一百多斤上升至五六百斤,个别地方达近千斤左右,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优化,科学种植,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一优双高”(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养殖、梨果、花生、棉花、蔬菜等为支柱产业。粮经比例达4.5:5.5。截止2007年底,全乡优质小麦面积达到7.2万亩,品种优质率达90%,产量达到3.2万吨。玉米、棉花、花生面积分别稳定在0.7万亩、2.8万亩、2.7万亩,产量分别达到2788吨、1860吨、8523吨,品质和产量逐年提高。瓜菜面积达到9945亩,产量达到16161吨。生猪存栏达到3.6万头,出栏4.1万头;羊存栏5.4万只,出栏5万只,禽类存栏34万只,出栏37万只。
2007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亿元,较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1亿元,第二产业1.1亿元,第三产业0.9亿元。非公有经济增长率达到35%。固定资产完成8566万元,较上年增长72%。财政收入完成15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15%。招商引资完成1.25亿元,新上项目12个,其中鼎立建村公司、神人助配粉车间、综合木板加工厂等项目已投入生产,鸿宇塑胶、京九电动车、神人助挂面厂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33个,非公有制企业个体经营户3450个,从业人员6200人,工业完成产值43985万元,同比增长30%,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20%,占农业产值的110%。2007年全乡人均收入2860.5元。
野岗乡土地、人力、农业、水利资源丰富。野岗乡是民权县版图面积最大的乡镇,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全乡社会劳动力2.1万人。70%以上经过培训并有一技之长,劳动力资源丰富。野岗乡盛产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产品,盛产梨、苹果、板杏、梅杏、桃等水果,年产量达25万吨。优质小麦面积6万亩,优质棉花面积3.5万亩,优质花生面积2万亩,优质梨面积2万亩,杂果3000亩,蔬菜5000亩,年出栏优质商品猪4万头,绿色肉羊2万只,是全国优质梨生产基地,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民权县商品猪生产基地,民权县绿色肉羊生产基地。
野岗乡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形成面粉加工,木板加工,建材、养殖“四大”支柱产业。现有大型面粉加工厂3家,木板加工厂3家,建材厂5家,规模养殖场10家。全乡个体工商户2916户,其中私营企业120家,个人独资企业150家,其他企业2646家,从业人员5580人,实现总产值26000万元,利润总额3235万元。民权县神人助粮油有限公司已成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产值达2.2亿元,利税200余万元,所产面粉畅销全国,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中国质检会“质量信得过”产品,被评为河南省“双优”产品,河南省免检产品。
教育、文化、科研、卫生、交通等项事业,生机勃勃,乡现有初中2所、小学23所,在校学生9260人,教师47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7人,中学一级教师8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100%,现有乡级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12人,村级诊所30人,医务人员76人。乡卫生院有防疫组织,负责全乡儿童的防疫工作。2007年全乡实现40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全乡通车里程达到82公里。基础设施完善。野岗乡现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村村通电率达100%,现有30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和宽带线路,移动、联通通风塔遍布全乡,村村通电话率达100%。
历史上宗教以天主教、道教为主,佛教从唐朝流传至今,逐渐衰退,交龙寺、蛟龙塔遗址,明未传入逐渐衰退,现有野岗集北诸天寺遗址。野岗集为全乡中心,有南北街与东西街在村中心相交,另有胡同数条,相传有“四通八拐,七十二眼井,七十二座庙”之称,从野岗集中心四望,不能见四头,道路弯曲,村道路交错,形成七十二个拐角,每个都配备一眼井、一座庙,最著名的有诸天寺,奶奶庙、岳爷庙、塞青寺、石方院、蛟龙寺等寺院,但大多毁于河患,诸天寺经历于“文化大革中”的除四旧中,其中庙、砖、礅等用于建设,民权县大礼堂,经专家鉴定,为唐时所刻。
孟传棻(fēn),字兰圃,民权野岗孟庄,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进士,官至广东澳门东海防同知。
赵彦复,字微生,人和赵沙沃人,明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进士,官至湖广找察使付使,江防道兼九江关监督,擢(zhuó)兵部侍郎丰伍而率。
冯玮,1607——1694年,字玉九,冯庄村人,明崇祯十六年祭末1643年,进士,官至浙江德清县知县。
野岗乡喇叭声声话防火
连日来,民权县野岗乡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和在宣传车上安装喇叭,认真做好麦季防火宣传工作,在全乡大力营造“麦季防火,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
该乡党委、政府要求各村委会要利用好农村大喇叭,每天至少做3次防火宣传。全乡40个村委会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包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轮番上阵,把麦季防火的措施和意义,一次又一次地送进人们的耳朵里,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该乡还配备了两辆麦季防火宣传专用车,在乡间公路上,在各村庄上进行巡回宣传。临近或进入该乡境内,随处可以听到麦季防火的广播讲话。
为检验宣传效果,该乡党委书记王凤深入群众进行访问调查,访问对象上至七八十岁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童,并把访问结果认真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包村乡干部和村干部,激浊扬清,褒贬分明。王凤表示,只要麦收工作一天不结束,“俩喇叭”宣传就必须坚持下去。
截至目前,该乡农村大喇叭宣传已达660多次,出动宣传车达120多辆次。麦季防火工作已深入人心,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重视的宣传效果。该乡野南村的一位农民听过麦季防火宣传后,欣然写下这样一首顺口溜:“喇叭声声话防火,句句话儿暖心窝。小麦丰产又丰收,利人利己又利国。”
“送书下乡”来到民权野岗乡 杭州大学发起捐书活动
热心读者们抱着、提着、捧着……把捐献的图书送到了商丘市民权县野岗乡第二初级中学的校园里。68岁的王阿姨走在队伍最前面。
热心读者们把捐献的图书送到了商丘市民权县野岗乡第二初级中学,这里已经腾好一间教室用做“免费借阅点”,3位小读者代表认真帮助整理图书上架。
小读者代表葛麦含亲手把自己的图书送给平岗小学的赵泉。
“送书下乡”来到民权野岗乡
一名曾在这里读书的大学生在杭州的大学校园内发起捐书活动,将书送回母校
随着“送书下乡”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活动中来,把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
2月25日,“送书下乡”活动开启了今年的第二站:志愿者们远赴商丘民权县野岗乡二中送书,在这里设立豫东第一个免费借书点。
在这所学校设立免费借书点,是因为两年来,从该校毕业的一名大学生,带头在杭州市大学校园内捐书,之后送给母校让师弟师妹读。
野岗乡中心学校三项措施树新风
民权县野岗乡中心学校在“讲正气、树新风”活动中,采取三项措施,推动了该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树立行业新风。该乡把《小学教学》推出的“教师八荣八耻”作为教师的座右铭,统一印制,人手一份,认真对照检查,发扬长处,纠正不足。
坚持查岗制度,严肃工作纪律。乡中心学校抽调专门人员坚持对全乡24所中小学查岗,每校必到,不留死角。一查工作日午间是否有饮酒现象;二查教师是否在岗,是否有缺勤、迟到和早退现象。这项制度实施以来,未发现一例违纪现象。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质量。乡中心学校要求教师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留守儿童,要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生活上体贴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使他们安心学习,决不允许一位留守儿童辍学。
三项措施实施后,极大地激发了该乡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出现了“人人恪尽职守,个个奋勇争先”的喜人气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野岗乡300名教师忙“充电”
民权县野岗乡300名教师利用暑期,通过各种途径,采取不同形式为自己“充电”。
野岗一中、二中的10名教师整装待发,准备到高等院校拜师学艺;近百名小学教师报名参加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远远超过规定的人数,乡中心学校只好通过筛选确定参加人员。逯庄小学教师郑冰霞、郝寨小学教师郝金叶,都是具有大专学历的青年骨干教师。尽管她们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幼儿需要抚养,但她们不肯放弃难得的学习机会,毅然报名参加了县里的继续教育培训。年近花甲的老教师许玉军,是远程教育骨干教师。放假前,他就自费购买了电脑教材,打算在假期里全部“啃”下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