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伟

戴伟

中文名 戴伟
出生日期 1958年
目录导航

走红网络

2018年,一位“洋教授”凭着直播化学实验迅速走红网络,并吸引了超过200万的粉丝观看。视频中,这位“洋教授”穿梭在瓶瓶罐罐的化学药品和各式各样的化学器材之间,制作出了“大象牙膏”“穿云箭”“腾云驾雾”等多种神奇现象,单条视频最高点击量超过1500万。这位走红的“洋教授”是北京化工大学的特聘教授戴伟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的他,22年前来中国任教,现在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但最让戴伟骄傲的是,他通过直播化学科普实验,“吸粉”超过200万,并以化学科普专家的身份走红网络。

人物故事

直播化学实验走红之前,戴伟已经从一名大学老师变成一位科普化学的中小学化学老师。

戴伟说,他在跟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跟英国孩子每个星期做几次实验相比,中国孩子做实验仍然太少。很多孩子在好奇心最强的年龄错过了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他觉得非常可惜。结合他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戴伟又回归原点,他想通过为孩子们做场化学实验的方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思维。

于是,喜欢变化和新鲜的戴伟做了一个决定:从2011年起,戴伟开始减少科研和教学的工作,将他的实验室搬进子弟学校、偏远山区的中小学和高中。

现在,抬着成堆的化学仪器和试剂到处演示实验,已经成为戴伟工作的日常。现场做实验跟传统老师演示PPT的方式不同。一个半小时的课,戴伟需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到现场,准备实验设备和溶液;做完实验后,还需要一小时清洗设备。有时候在外地,戴伟一天需要做好几次实验,要忙到半夜才结束。

在他看来,科普的过程就是先让孩子们“哇!很神奇”,然后让他们发问“为什么?”老师不急于给出“是”或“不是”的答案,而是通过亲身实验去做验证。他们不一定人人成为科学家,但是会培养一种科学分析的思维。

谈到将化学实验搬到直播平台快手上的初衷,戴伟告诉北青报记者,做了多年科普以后他发现,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科技馆接触化学实验,但是三四线城市甚至偏远山区的孩子很难有这种资源。“网络是个公平的平台,大家都可以在上面享受科学。”

从一名大学老师到带领孩子做化学实验的科普工作者,戴伟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有的人会觉得,牛津的博士却跑去做科普,会不会大材小用了呢?在戴伟看来,科普和科研是科学创新的两翼,同样重要。他个人很享受这种变化,就如同他喜欢化学一样,本质都是充满了变化和挑战。

自从决定通过化学实验做科普,戴伟开始到全国各地五六十所中小学去讲课,有时候去到偏远山区,需要自带实验器材和药品。对此,戴伟所在的北京化工大学给予他充分的支持。

人物评价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魏老师介绍,戴伟自1996年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来到中国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化学,后来机缘巧合热衷于科普工作,甚至多次带着设备到云南、四川的山区给孩子们上课。“他是真的喜欢做这件事,整个人都充满了激情。”学校得知情况后决定支持他的工作,学校招生办还与戴伟合作,希望能借此招收更多喜欢化学的优秀学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