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秦镜,字午江,直隶(今河北)人。以主簿候补南河。蒋苣生弟子。花卉秀致。见《墨林今话续编》。
传说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的善恶,唤作秦镜。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 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 秦始皇 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亦作“ 秦鉴 ”。秦始皇宫里方镜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鉴别人心的邪正。后就用“秦镜、咸阳镜”等指明镜,能分辨是非,鉴别善恶。[1]
咸阳镜 方镜 照胆 照胆清照胆镜秦台镜 秦家镜 秦明镜 秦台破心胆 秦台镜 秦镜 秦镜照胆 肝胆难隐 见胆明镜 镜照胆
唐司空曙 《故郭婉仪挽歌》:“一日辞秦镜,千秋别汉宫。” 宋周邦彦《风流子·大石》词:“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后亦用以称颂官吏清明,善于断狱。 清褚人获《坚瓠补集·曲巷高门行》:“伏阙难留直指公(即张慎学 ),长悬秦镜照吴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邓县尹》:“真心为民,细心辨事,不辞辛苦,不惮繁冗,魑魅情弊,焉能逃秦鉴哉!”
作者 | 诗题 | 诗句 |
刘禹锡 |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怀赠答十韵 | 诠材秉秦镜,典乐去齐竽。 |
刘长卿 | 温汤客舍 | 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
刘长卿 |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 方寸抱秦镜,声名传楚材。 |
刘长卿 | 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 | 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
刘长卿 |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春镜 | 宝镜凌曙开,含虚净如水。独悬秦台上,万象清光里。 |
司空曙 | 故郭婉仪挽歌 | 一日辞秦镜,千秋别汉宫。 |
乔知之 | 定情篇 | 妾有秦家镜,宝匣装珠玑。 |
徐夤 | 咏怀 | 借取秦宫台上镜,为时开照汉妖狐。 |
应稹 | 谕宝二首 | 秦镜无人拭,一片埋雾月。 |
李白 | 商山四皓 |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
李白 |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 |
李益 | 府试古镜 | 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 |
李益 | 府试古镜 | 旧是秦时镜,今来古匣中。 |
杜牧 |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 照胆常悬镜,窥天自戴盆。 |
杜牧 | 池州送孟迟先辈 | 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
杜牧 | 送牛相出镇襄州 | 德业悬秦镜,威声隐楚郊。 |
杜甫 |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 梁狱书因上,秦台镜欲临。 |
卢纶 | 清如玉壶冰 | 既有虚心鉴,还如照胆清。 |
蒯希逸 | 和主司王起 | 一振声华入紫薇,三开秦镜照春闱。 |
钱起 | 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 | 蛾眉不入秦台镜,鹢羽还惊宋国风。[2] |
作者 | 诗题 | 诗句 |
刘禹锡 |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怀赠答十韵 | 诠材秉秦镜,典乐去齐竽。 |
刘长卿 | 温汤客舍 | 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
刘长卿 |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 方寸抱秦镜,声名传楚材。 |
刘长卿 | 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 | 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
刘长卿 |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春镜 | 宝镜凌曙开,含虚净如水。独悬秦台上,万象清光里。 |
司空曙 | 故郭婉仪挽歌 | 一日辞秦镜,千秋别汉宫。 |
乔知之 | 定情篇 | 妾有秦家镜,宝匣装珠玑。 |
徐夤 | 咏怀 | 借取秦宫台上镜,为时开照汉妖狐。 |
应稹 | 谕宝二首 | 秦镜无人拭,一片埋雾月。 |
李白 | 商山四皓 |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
李白 |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 |
李益 | 府试古镜 | 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 |
李益 | 府试古镜 | 旧是秦时镜,今来古匣中。 |
杜牧 |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 照胆常悬镜,窥天自戴盆。 |
杜牧 | 池州送孟迟先辈 | 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
杜牧 | 送牛相出镇襄州 | 德业悬秦镜,威声隐楚郊。 |
杜甫 |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 梁狱书因上,秦台镜欲临。 |
卢纶 | 清如玉壶冰 | 既有虚心鉴,还如照胆清。 |
蒯希逸 | 和主司王起 | 一振声华入紫薇,三开秦镜照春闱。 |
钱起 | 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 | 蛾眉不入秦台镜,鹢羽还惊宋国风。[2] |
秦镜,月亮的别称。
秦镜,1919年11月生,江苏启东(今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人。中共党员。1938年7月参加革命,加入“南通抗日游击指挥部”,任排长,新四军5团特务连连长,启东游击队队长、启东警卫营副营长、营长。1944年任新四军3旅7团教导队队长,华东野战军4纵12师34团副团长、教导团团长,三野23军69师205团团长、69师参谋长、副师长、23军副参谋长、69师师长、67军参谋长、副军长、济南陆军学校副校长。1983年9月离职休养。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2013年6月15日在南京逝世。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副军长秦镜,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老英雄。抗战中,秦镜一人单挑五个鬼子,并且将其中大部分歼灭,得到了战友和对手的尊重。如今,60多年过去了,老先生对金陵晚报记者讲起这些和鬼子拼刺刀的往事,依然兴奋不已。
抗战时期,南通地区鬼子的扫荡清乡十分猖獗,我新四军游击队的游击战也十分活跃。1938年8月13日,“淞沪抗战”一周年的日子,刚参加新四军不久的秦镜就随部队和鬼子打了一仗。战斗发生在南通县的北刘桥地区。战斗进行了不久,连长命令秦镜那个排撤退。可秦镜打得太专注了,等他回过神来时,阵地上就剩他和另一个战士两个人了。于是秦镜边打边撤,就在要翻过一个小土坡时,一颗子弹钻进了他的大腿,打出了一个20厘米深的伤口。第一次上战场,秦镜就挂了彩。秦老先生对记者说:“我当时就担心自己要瘫痪了,后来发现脚还能抬起来,才放下心来,要不然,我就打不了鬼子了!”秦老先生坦言,刚开始的时候,他不会打仗,完全是在战斗中慢慢学习成长的。
1944年,秦镜到新四军三旅七团任教导队队长。6月22日,秦镜参加了著名的耙齿凌遭遇战。当时七团在团长张云龙、政委彭德清的带领下,从东台向如皋进发,行进至如中耙齿凌一带时,突然遭到鬼子伏击。秦镜回忆说:“敌人是加滕大尉率领的130多个鬼子和500多伪军。我们的部队拉得很长,敌人发起攻击的正面,正是我所率领的教导队。”教导队的战斗力较弱,秦镜当机立断,命令各排占领一片坟包,占据了有利地形,用机枪向敌人扫射,等到敌人冲到了近前,战士们再和敌人拼刺刀。“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我们的一名营长和一个连长牺牲了,但敌人的损失更大,130多个鬼子基本上被全歼”,秦镜自己就缴获了一把歪把子机枪,还捉了三个鬼子。打扫战场的时候,秦镜前去向张云龙团长汇报战斗经过,这时候突然听见有人喊“鬼子鬼子!”循声望去,秦镜发现还有五个鬼子正准备逃窜。张团长对秦镜说:“你去把这五个鬼子收拾了!”团长下命令了,秦镜想都没想,拎起几个手榴弹,拿起一支步枪,冲着五个鬼子就奔了过去。回忆起来,秦镜说:“我当时也很莽撞,团长的意思是叫我带几个战士去把五个小鬼子剿了,可是我理解为叫我一个人去收拾那五个鬼子。服从命令是第一位,当时想都没想,冲着鬼子就去了,一点都没有意识到那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击毙敌酋加滕大尉,秦镜一边朝鬼子冲去,一边向鬼子投掷手榴弹,五个鬼子也朝他扔手榴弹。还是秦镜扔得准,一个手榴弹过去,三个鬼子被击伤了,而秦镜竟然毫发无损。那三个负伤的鬼子眼看就要成了秦镜的俘虏,这时秦镜突然看到,三个负伤的鬼子集体冲进了旁边一座正在燃烧的茅草屋中,被活活烧死了。战后秦镜才知道,这是鬼子军官下了命令,三个负伤鬼子为了不当俘虏,才集体自焚。秦镜继续向前杀去,可是那两个鬼子借着大片大片的芦苇荡,顿时失去了踪影。秦镜在芦苇荡里搜了一会,突然从一棵大树后面,窜出了一个鬼子军官,朝秦镜直刺过来。那个鬼子军官看起来比秦镜小半头,但是凶悍无比,两人搏斗了足足有十几分钟,不分胜负。突然鬼子军官向后一退,揣起了枪,眼明手快的秦镜也同时揣枪并扣动了扳机。一声枪响,鬼子军官应声倒地,结果了狗命。“悬呀,我只比他快了零点零几秒。”虽然有点后怕,可秦老先生还是特别自豪。后来搜查这个鬼子的随身物品,秦镜方才得知,此人正是敌酋加滕大尉。因为这场战斗,秦镜后来被评为了战斗模范。